拒搭飛機、擁抱環保!25歲以下世代,正改變消費

2020/12/04 經濟日報/王巧文

隨著25歲以下的「Z世代」轉變為消費主力,全球肉食主義正在退流行,拒飛等環保運動興起。這群新生代正改變世界潮流,而投資人該做什麼樣的準備?

根據美國銀行(BofA)最新的研究,隨著年齡增長,Z世代(出生於1996年至2016年的群體)將取代千禧世代引領風潮,促進新興市場蓬勃發展,並幫助他們偏愛的產業跑贏大盤,與此同時,許多落伍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淘汰。

0
隨著25歲以下的「Z世代」轉變為消費主力,這群新生代價值觀正引領全球潮流,永續環保風潮、健康生活方式及新科技將大受歡迎。 圖/美聯社

美銀策略師表示:「 Z世代革命正在開始,因為出生於網路時代的第一代人正進軍職場,迫使其他世代適應他們(的生活價值觀),而非他們適應舊世代。」

美銀的報告指出,全球Z世代的收入有望在2031年之前超過千禧一代;這群Z世代每十人就有九人身處於新興經濟體,其中印度約占總數的20%,墨西哥、菲律賓和泰國等國家也將受益於這一轉變。

據美國銀行稱,可望受惠的行業包括電商、支付、奢侈品、媒體和ESG(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而酒類、肉類、汽車和旅行等領域可能會走下坡。

美國銀行在8月時對14,000多名Z世代年輕人進行調查,結論如下:

●大多數人在肉品食物或多或少設有限制。

●他們樂意擁抱新科技,以管理從電話到加密貨幣等財務活動,這意味著銀行和資產管理人將須重新評估其服務。

●在受訪的16到18歲青少年中,有40%的人更願意在線上與朋友互動,高於千禧世代的35%和X世代的30%。

●在受訪的18到24歲年輕人中,約有18%的人每月定期觀看運動賽事,而每月有21%的人定期觀看電競比賽。

根據美國銀行的看法,這些趨勢對投資方面的影響可能包括:

●隨著語音助理推出更多語言服務,語音科技可望使識字能力有限的人群更能接觸電商。

●對亞太地區的關注與日俱增,該地區占Z世代收入的37%;到2040年,這一比重將攀升至41%。

●消費者驅動的「永續行動主義」(sustainable activism),可能會令快時尚等被視為「有害」的產業面臨風險。

●為環保少搭飛機的「飛行之恥」(flight shame)運動更加盛行,航空公司和旅遊業將受可持續發展議題的影響。

延伸閱讀

>>實踐社會企業使命-綠藤養人才,為實習生搭舞台

>>「禾餘麥酒」釀出台灣味-每瓶酒都在為農業走新路

>>CNN選出5位亞洲年輕領袖 台灣女孩上榜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第六屆經驗分享會8家機構合影,從左至右依序為得勝者教育協會曾秉常專員、現代婦女基...

【倡議圈活動】2024年第六屆傳善獎經驗分享會 顧問攜手機構面對挑戰

2024/04/26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副教授何昕家,在2024地球解方年會上分享永續教育現...

永續教育入課綱 中科大教授何昕家:現實世界是最佳教科書

2024/04/26
2024地球解方邀請產官學界代表,深入探討國內氫能的未來技術與經濟發展。 圖/董...

台灣氫能下一步怎麼走?產官學看好潛在經濟價值

2024/04/26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證實,目前規劃第3次審議會時間會延至5月初。 圖/f...

第3次碳費審議延期 將討論分階段費率、碳定價子法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最新文章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我們用不著現今的高生產率,即可讓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準。 圖/freep...

不努力也能過好生活!遵守「成長的極限」反而走更遠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圖說/日月光投控擁有全台灣唯4的「燈塔工廠」,更打造出全球第一座鑽石級低碳封測廠...

年霸榜永續模範生!日月光「4支箭」加速永續共好未來

2024/04/25
高達七成五上班族想要投入ESG相關工作,認為不但薪資高,且發展潛力大。 圖/sh...

職缺2年增4000筆!7成5上班族看好ESG工作

2024/04/25
2024年4月21日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F1)大賽。 圖/...

F1拚2030淨零!賽車排放量佔不到1% 更多來自物流和賽道

2024/04/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