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行變全民運動 觀光、傳統是否只能選一個?

2020/01/14 游擊出版:原著/Erve Chambers厄夫.錢伯斯、譯/李宗義、許雅淑

觀光會以何種方式促進民族傳統的維持、破壞與再造?所謂的傳統社會面對觀光與其他現代化的行動,是否會因此失去其真實性?又或者兩者之間真的有關嗎?


觀光到底是推動或是降低文化的真實性,我們要看的可能不是他們是否能嚴守文化上的特定表現方式或符號,而要看文化不斷協商的過程。在各種異族觀光(ethnic tourism)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類協商如何進行。

大多數情況下,異族觀光長期以來的活動,都是讓遊客參與跟自身截然不同的文化儀式與情境。這類觀光的社會影響有些在前面已經討論過。這裡將聚焦於族群與觀光一些更為象徵性也更有參考價值(referential)的面向,尤其是涉及國族化與少數族群的問題。

0
觀光旅行是現代人常態紓壓的一種方式。 圖/Pixabay

0
投過觀光旅行,我們能認識理解更多的族群,但理解後我們是否接納,則需要時間觀察。 圖/Pixabay

拒絕「不相容」觀光…收益比不上破壞的代價

皮卡德與伍德(Picard and Wood 1997)討論亞洲與太平洋異族觀光的作品提出,在有些特殊案例中,觀光有助於達成現代民族國家在處理國內少數族群時所追求的目標。觀光使得人們有動機去納入並控制少數族群,也使得人們有機會去建構少數族群的文化再現,而且是能與國族意識形態相容的文化再現。另一方面,有些例子則是特定族群設法透過觀光去堅持他們獨有的認同,並且將自己從國族主義者的想像中切割出來,還有一些例子是少數族群成功抵禦跟他們的文化價值所不相容的觀光。

針對後面這種情況,皮卡德與伍德的書中,有一項有趣的研究是探討泰國北部的赫蒙部落。跟異族觀光有關的許多文獻都關注國家與少數群體之間的不平等關係,點出在經濟上愈來愈依賴觀光的危險之處,還有社群因為遭受壓力,必須跟國家文化表現一致,而有失去本地認同的風險。米肖(Michaud 1997)針對赫蒙村莊的研究則表示,村里絡繹不絕的登山人潮,造成曾經非常積極接待登山客的村莊領袖現在抗拒此類活動。雖然有些赫蒙人依然參與健行活動,但是他們在其他村民眼中顯得不合群。米肖認為,赫蒙的領袖開始排斥觀光的理由之一,是他們覺得自己參與此類活動之後就無法是「真正的赫蒙」。觀光破壞了農業春耕秋收的循環以及以家族為單位的耕種,這些都是社群裡社會互動的基礎,而大部分的村民都認定觀光的收益比不上破壞的代價。

地方推永續 贏得更大自主獨立性

許多國家的少數族群很容易受到觀光負面效應傷害,因為他們不大有權力控制自己的事務。還有一些例子是觀光真的幫助少數族群取得更大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原因若不是觀光所帶來的收入,就是因為國家與地區的觀光發展計畫提高他們的商品價值。族群與自然觀光在印度拉達克邦(Ladakh)一開始帶來負面衝擊,包括環境惡化、利潤流失以及社會緊張升高,這使得當地好幾個由學生、社群與宗教團體所支持的組織陸續成立。

這些組織的目標是增加當地的觀光收益,並且推動永續的觀光方式,降低對本地文化與環境資產的傷害。其中一個組織說服一些遊客放棄部分渡假時光,然後跟本地人一起合作推動清理環境。另外一個組織則是利用從遊客身上收到的錢來修復當地的寺廟。有個學生團體則是為遊客規劃旅遊,然後利用行程賺到的錢來支付少數族群的學費。

異族觀光的潛在好處並不限於那些明顯苦於遭人排除的少數族群。賓州蘭開斯特郡(Lancaster County)的艾美許人(Amish)就是個清楚的例子。過去數十年來,艾美許人成功反抗自己的農地被奪走,也阻止許多獨特的社會習俗遭到侵蝕,正是因為作為觀光景點,他們在當地的經濟中是非常有價值的。他們繼續作為艾美許人的價值,可能要比土地挪作他用的價值還要高。

0
旅遊是一種全民運動,因此對主題的興趣是受到各自經驗的啟發,同時也可能受到更多學術研究的引導。 圖/Pixabay

0
圖/游擊文化提供

莫海與齊格勒(Maurer and Zeigler 1988)對印尼文化少數群體的觀光研究指出,各個族群在未經歷劇烈的文化變遷之前,接待觀光的能力就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也說明少數族群若要有條不紊地接待觀光,需要具備哪些重要的特質:(1)高度的「內部凝聚力」,能夠幫助族群抵抗他們覺得負面的變化;(2)「更新(renewal)的能力」,能夠使得族群同化一些外來的影響,而不會傷害到他們整體的文化幸福感;(3)「分辨神聖與世俗」的能力,使得他們能夠決定自己的文化有哪些面向可以經得起商業化,還有哪些可以跟市場保持距離;(4)社會有管道也有意願平分與一同承擔觀光的經濟收益與成本。

永續觀光才能讓旅程走得更長久

我並不認為觀光有「好」或「壞」。我確實相信觀光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深遠,只是我們經常輕忽它的重要性。據此,我並不認為有哪種觀光比較優越。我並不相信所謂的「大眾」旅遊,絕對比某種個人化(individualized)或知性上自覺的旅遊經驗還要差或好。有錢人、一般人以及窮人的觀光經驗同樣令我感興趣。另一方面,我也認為各種形式與風格的觀光應該將底下的原則奉為圭臬:永續的資源管理、真實與公正地呈現旅遊地點與當地人、尋求讓旅遊所帶來的收益可以平均分配的辦法。在這些方面,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謹記在心,旅遊是一種全民運動,因此我們對此主題的興趣是受到各自經驗的啟發,同時也可能受到更多學術研究的引導。如果在此方面成功,本書可以幫助讀者對他(她)的旅遊經驗有新的啟發,就如同我在此主題上的研究,已經改變許多我思考自身旅遊經驗的角度。我也希望當我們進一步了解觀光的社會與文化影響之後,可以讓我們所有人成為更有見識、也更懂得尊重的旅人。

• 本文摘自:

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

• 出版社:游擊文化

•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新加坡政府規定,12月起雇主須提供員工彈性工作安排選項。 圖/路透社

周休三日成真?新加坡新指引 勞工能要求彈性上班

2024/04/18
受困圍籬的草鴞,翅膀拉傷,歷經三個月照顧後,草鴞復原良好,成功野放。 圖/屏東縣...

抓老鼠能力OK!受困瀕危草鴞復原良好 3個月後成功野放

2024/04/18
巴黎是第1個宣布碳預算的奧運主辦城市。 圖/freepik

巴黎奧運夠減碳嗎?研究:具建設性但仍不足

2024/04/18
為企業碳排把關的世界權威機構SBTi,卻被內部抨擊近日一項決策大開倒車、形同為企...

SBTi層擬放寬碳抵換額度 遭批恐淪為「漂綠平台」

2024/04/18
2023年全台海岸廢棄物約940噸,但海底垃圾的數量多寡? 圖/shutters...

農廢為何沉入海?海大團隊與阿洋船長合作 尋找海洋農廢源頭

2024/04/17
森林扮演重要的減碳角色。 圖/shutterstock

環境部再審「森林碳匯」草案 森林面積與火災碳排納入討論

2024/04/17

最新文章

新加坡政府規定,12月起雇主須提供員工彈性工作安排選項。 圖/路透社

周休三日成真?新加坡新指引 勞工能要求彈性上班

2024/04/18
行政院提修正遠洋漁業條例草案,嚴加打擊IUU。圖為示意照。 圖/Unsplash

經濟委員會通過《遠洋漁業條例》修正條文 有望杜絕非法漁獲上餐桌

2024/04/18
為企業碳排把關的世界權威機構SBTi,卻被內部抨擊近日一項決策大開倒車、形同為企...

SBTi層擬放寬碳抵換額度 遭批恐淪為「漂綠平台」

2024/04/18
森林扮演重要的減碳角色。 圖/shutterstock

環境部再審「森林碳匯」草案 森林面積與火災碳排納入討論

2024/04/17
韋伯鼓勵在工作場合中鼓起勇氣與管理階層交談。 圖/Unsplash

企業內部如何推永續?8方法讓同事一起談氣候變遷!

2024/04/17
圖為兒少性侵案示意圖。 圖/ingimage

西班牙調查:兒少性侵案4成與網路有關 受害者9%曾試圖自殺

2024/04/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