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家跟街頭...她選後者「流浪這10年,是最自由的時刻」

2019/12/25 林茜

位於萬華的「人生百味」,為協助無家者,在現任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的建議下,和具有相同理念、分別針對不同對象、做不同形式組織的團體們,包括芒草心慈善協會、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慕哲人社、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等8個非營利組織,組成「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期望透過行動與倡議的方式,讓社會大眾關注貧窮議題。

窮學盟認為,「社會需要先看見這些貧窮者背後的原因,才能一起面對貧窮這個社會問題」...
窮學盟認為,「社會需要先看見這些貧窮者背後的原因,才能一起面對貧窮這個社會問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窮學盟)」透過組織串連、記錄和倡議行動,以文字與影像等形式,記錄貧窮者的生活;與弱勢服務及倡議團體串連合作,共同針對貧窮的議題進行論述,交換經驗,凝聚倡議的聲量。每年更在「世界拒絕赤貧日」,舉辦「貧窮人的台北」系列活動,提醒大眾關注貧窮的存在。

看見貧窮 才能解決問題

窮學盟的組成,在於這群一線工作者在推動扶貧工作時,發現多數人對於「貧窮的狀態」缺少完整的認識。大眾許多人會誤解,貧窮的造成是因為不夠努力,卻忽略了貧窮發生的本質,可能是源自於社會結構的不公平或是其他問題。窮學盟認為,社會需要先看見這些貧窮者背後的原因,才能一起面對貧窮這個社會問題。

2017年窮學盟組成開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包括夜宿,實際體驗無家者餐風露宿的生活。還有特展、影像、故事劇場、實境遊戲、記錄片放映等,用不同的載體或形式,表現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視而不見的「貧窮生態」。

深夜的台北車站四面都睡滿了街友。 圖/李隆揆攝影
深夜的台北車站四面都睡滿了街友。 圖/李隆揆攝影

連續3年下來,「貧窮人的台北」表現方式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有趣。譬如即興劇場,用展覽主角的故事,與觀眾產生共鳴。以及規劃出37條路線,讓120名經過書寫培訓的公民,走進台北市區裡的角落與空間,直接和貧窮者對話,交換不同生命值。

人生百味的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窮學盟的發起者巫彥德認為,我們都難以掌握貧窮問題的全貌,因此唯一的策略便是行動,「即便微小,但是具體。」而窮學盟所做的就是要讓社會大眾認識貧窮真實的樣子,以減少對於貧窮的歧視與壓迫。

向貧窮者學習 究竟學什麼?

既然是「向貧窮者學習」,那麼要學習什麼呢?

同樣也是人生百味的創辦人及窮學盟的發起者之一的朱冠蓁笑說,一開始聯盟成立的時候,就針對這個問題熱烈的討論過,但由於各個組織所從事的工作項目和服務對象不同,彼此有不同見解,所以到最後,沒有一個定論。

但是朱冠蓁認為,這正是社會團體、倡議團體可貴且有趣的地方,觀念相同,但有各種意見併陳。以她自己來說,她覺得自己透過貧窮者學習到看待事情時,要找尋到不同的視角。

大眾許多人會誤解,貧窮的造成是因為不夠努力,卻忽略了貧窮發生的本質。 圖/聯合報...
大眾許多人會誤解,貧窮的造成是因為不夠努力,卻忽略了貧窮發生的本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朱冠蓁分享了一位秋菊阿姨的故事。秋菊阿姨年少時就背負起全家的家計,22歲芳華被父親許配給一位只見過一面的男子。婚後,在丈夫的家暴下,她仍然得擔負家中經濟的重擔,一直到身心俱疲,她離開了所謂的「家」,流浪街頭。

但今年60歲的秋菊阿姨說到,「流浪的這10年,卻是她(人生中)最自由的時刻。」

朱冠蓁反思,為何無家者的境況,卻是他們認為最自在的。顯然在既定的社會印象中,有太多我們看不見的問題。尤其當社會看待貧窮時,時常「指教」先於「理解」。找份工作、穩定勞動、儲蓄、建立家庭,這看似通順、合理的脫貧路徑,卻並非往往是直線。許多人在轉折點跌倒而不小心走入岔路;更甚者,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往往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以致於惡性循環,無法脫貧。

「最難的不是答案,而是理解。」巫彥德說。社會上多數對於貧窮者給予一些「直接」的物質幫助,而很少去反思為何他們會變成貧窮者,又,或者從貧窮者的角度去看照,真正理解他們的所需。

朱冠蓁認為,「我們能為他們(無家者)做的,就是陪伴。」譬如幫他們找租房屋、找工作,陪他們去看房子、去應徵工作、填寫申請表單等等。「這些都是舉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對他們來說,卻是及時的幫助。」

社會上多數對於貧窮者給予一些「直接」的物質幫助,而很少去反思為何他們會變成貧窮者...
社會上多數對於貧窮者給予一些「直接」的物質幫助,而很少去反思為何他們會變成貧窮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窮學盟的文案上寫著:陪伴與記錄是一條通往溫柔理解的漫漫長路。巫彥德說:「我們相信,這個社會有善待人的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善待人的能力。」

朱冠蓁補充,「貧窮的組成,不論是道德說、結構說,或者是疾病說,其實都缺少了一個觀點,就是從貧窮者自身。」她希望有一天,社會不會以主事者(權威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開始用理解的眼光,看待街頭上這些無家者,進而逐漸擴散、厚植貧窮議題,為他們發聲。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

油車再見!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破千萬輛

2023/06/04
國際旅遊平台列台南為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圖/台南市觀旅局提供

台灣之光!台南入選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2023/06/03
圖/Impact Hub

【倡議圈活動】一起創造共善的社會,卡地亞 2024 年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項開放申請!

2023/06/02
敘利亞庫德族男孩 Aylan Kurdi 在搭船逃難途中不幸溺斃,其遺體倒臥在海...

「我們只想活得像個人!」撕掉刻板標籤,藏在難民故事背後的吶喊

2023/06/02
圖/ChopValue提供

免洗竹筷變身室內藝術!加拿大B型企業擺脫一次性文化

2023/06/02
圖/pexels

《人選之人》性騷擾真實版! 面對色狼權力金鐘罩,我們「不要算了」好不好?

2023/06/01

最新文章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

油車再見!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破千萬輛

2023/06/04
過往理事會與歐洲議會達成協議的表決通常只是形式。歐洲媒體以這張照片說明德在禁售燃...

法國強推「粉紅氫」入法 歐盟提高再生能源占比進程陷僵局

2023/06/02
圖/pexels

《人選之人》性騷擾真實版! 面對色狼權力金鐘罩,我們「不要算了」好不好?

2023/06/01
海牙地方法院正式宣判殼牌控股母公司應於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2019...

氣候訴訟衝擊股價! 英研究:公司價值平均下跌0.41%

2023/06/01
Seaweed Generation機器人AlgaRay的示意圖(黃色魟魚外型)...

大西洋馬尾藻失控成災 新創公司擬用機器人將海藻沉入海底固碳

2023/05/31
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未來「廢清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

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環保署將「廢清法」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5/3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