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力量 打造「人與人連結」的社區設計

2019/05/02 臉譜出版:文/山崎亮、譯:詹慕如

面對高齡化、少子化、城鄉差距、區域轉型衰退,如何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解決這些問題,已然成為近年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社區設計」的概念,即是「不只設計看得見的空間,更要設計看不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出發,以各種跳脫傳統思維的方式進行「設計」,使人際關係更緊密,讓各種空間能達到最有效且最長久的利用,發揮最大價值。

本文介紹的是擅長教育事業以及與民眾對話的希爾,她創立了諾丁罕廣場學校,舉辦社區課程教育民眾,並關懷地方上貧困者。她充分展現了女性社區設計師與民眾更易於建立關係的特質,值得所有社區設計師效法。


我在社區設計的現場深切地體認到一件事,那就是女性在這個領域的重要性。不僅是指深入地方的社區設計師,同時,實際在當地活動的居民也是。不管站在哪個立場,女性都能有稱職的表現。

以社區設計師身分進入地方上擔負起部分責任的studio-L員工當中,女性的活躍程度也格外顯著。女性可以很快跟當地居民打好關係,也很擅長安撫向來頑固的老爺爺、增加夥伴。總是細心謹慎,不經意地協助活動進行。

她們並不是高舉明確願景來煽動人,而是懂得如何讚美參加者的發現、提升士氣,從中逐漸為活動帶來生氣。這些人每每都讓我折服,覺得自己實在比不上她們。光是詢問漁夫大叔:「這是什麼魚啊?」就能分到十隻漁獲,這種技術我可沒有。女性的存在本身就很適合從事社區設計。

0
studio-L 的專案領導人中有許多女性,大家都活力充沛。女性領導人參與的專案有很高的可能性做出有趣的東西。照片為在韓國舉行工作坊時所拍攝。圖/© YAMAZAKI RYO 2016 (取自《引路者》,臉譜出版提供

在當地活動的居民也一樣。女性馬上會開始自我介紹、互相讚美,擅長結交朋友。這一點男性就辦不到。有些人可能會說:「其實只要我有那個意思也不是辦不到。」事實上就是辦不到。

通常男性很難面帶笑容走近初次見面的人面前說:「你好,請多多指教。」且願意跟對方交朋友,因為他們心裡總覺得:「對方應該過來跟我打招呼才對。」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通常大企業部長以上職位、警察、大學教授都有「不善交際」的問題。身為男性大學教師,我總是相當戒慎恐懼。

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位女性。她從事貧困者住宅管理,擔任開放空間運動的核心角色,也參與國家名勝古蹟信託的設立,那就是奧克塔維婭.希爾這位女性。對於擅自尊羅斯金為師父的我來說,前面提到我將莫里斯視為大師兄般的存在,那麼希爾大概就像我的師姐。

慈善組織協會

1869年,希爾30歲時在倫敦設立了慈善組織協會。這個協會由羅斯金支付了3分之2的設立費用,當然希爾也參加了此協會。過了一陣子,希爾在協會內發表「不施捨的濟貧之重要性」的論文。她強調富人不應該只是提供貧困者物資或金錢,而應該思考幫助貧困者工作、脫貧的方法,並且加以實行。

希爾的方針明快。她並不把錢和物品發放給地方上的貧困者,而是請他們工作。

接觸貧困者時,希爾並不會將他們視為與自己階級不同的人。正因如此,她才會認為自己和他們都一樣,「與其從社會上接收什麼,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提供給社會什麼。」漫無目的的援助只會讓接受援助的人墮落,提供援助的人也只是陷入自我滿足而已。她並不喜歡發放金錢或物品給貧困者,同樣地,她也討厭貧困者因為政府不再發放金錢或物品就抱怨的態度。

她提供工作、幫助他們找到夥伴,希望他們可以相互支持、讓社區得以自立。她所提供的協助正如同那句俗話:「面對飢餓的人,給他一條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

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在社區設計現場。參加工作坊的居民為了地區營造而企畫活動。實際上到了執行活動的階段,一定會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政府不補助活動費用嗎?」我們試圖說明:「既然是由大家一起來實現自己想做的事,就請大家自己出錢,像參加社團活動一樣樂在其中。所以擬定計畫必須控制在可行的範圍內,否則事後可能會很棘手。」一開始多半會有許多反彈。

但是運用地方政府資金、增加許多高高在上帶著「我來替你們搞好地區營造吧」態度的市民,也不會有好結果。企畫一個不合身的活動、申請預算、下單給業者,最後實施花俏的活動。這麼一來只會形成另一個專門下單的業者的行政組織。

然而更重要的是,應該要打造一個自己可以樂在地區營造的各種活動中的組織,逐漸增加「儘管有各種嘗試錯誤、也能享受其中樂趣」的夥伴人數。我們會把這種理念告訴市民,可是也有人始終無法認同,不再參加下一次工作坊。但留下來的都是贊同我們的想法而持續參加的人,動作當然也較為迅速。不過幾年後,當初突然不來的人也可能再次出現、成為夥伴,這讓我覺得這份工作實在有趣、難以放棄。

0
地方上的女性大大活躍的佳木島「港區茶屋」。地方上的女性往往具備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享受活動的技術。很遺憾地,男性往往會習慣先問:「有預算嗎?」。圖/© YAMAZAKI RYO 2016 (取自《引路者》,臉譜出版提供

希爾跟貧困者的對話持續了2年。漸漸地,當地的狀況有了大幅改善。貧困者開始展現具有主體性的行動。

培育年輕人

45歲的希爾管理了倫敦市中心許多住宅。由於住宅管理工作太忙碌,她跟姊姊米蘭達商量,關閉了諾丁罕廣場學校,姊妹兩人全力投入住宅管理工作。她們也運用多出來的時間積極培育新人。

希爾說過:「我們應該逐一因應個別住戶的需求。社會教育必須要一對一面對彼此才有可能實現。同時要達到目標,也需要歷經漫長歲月和眾多人力的投入。」她還繼續表示:「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體制,而在於人。」她說得一點也沒錯。所以希爾很快地展開積極培育人才的工作。

當時應該還沒有確立跟住宅管理相關的社工這份專業職務,所以希爾必須尋找其他領域活躍的人才,進而將其培養成社會工作者。這件事並不容易,因為必須面對已經有一套「既定工作方式」的人,矯正對方的習慣、培養成足以擔負社工工作的人。說不定培養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反倒來得簡單。

社區設計也一樣。加入studio-L的員工都是之前曾經做過其他工作的人,當然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也會有自己心目中的常識。但是就算他們想直接發揮這些能力,在社區設計的現場也並不容易。畢竟是投入全新的工作,首先必須坦率地向這個領域的前輩學習。有時候甚至必須跟比自己年輕的人學習。不過如果不抱著謙虛的心態,就無法成為活躍於現場的社區設計師。

先把自己過去的經驗放在一旁,且要帶著從頭開始的心態來學習社區設計。最好能先累積現場經驗、漸漸了解工作內容後,再找機會施展從前的看家本領。不妨試著思考,上一份工作的經驗能派上什麼用場。要不然就無法成為地方上所需要的社區設計師。若僅是從自己能做到的事開始發想,只會愈來愈偏離地方真正的需求。

不過,儘管是暫時的,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放下自己的經驗,因為「無法發揮自己的技術」憤然離開社區設計現場。看過幾個這樣的人,我不禁想,或許採用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更理想,於是從幾年前我漸漸開始跟大學畢業生一起工作。可是也有些年輕人會希望「活用自己所學專業」,緊抱不放自己大學幾年之間學會的專業知識。既然如此,不如在大學裡成立社區設計系,從高中畢業就讓學生開始學習社區設計吧。

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參與了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社區設計系的創系過程。從這裡畢業的人應該都會成為新世代的社區設計師,那是目前studio-L的任何一個員工都從未經歷過的世代。

0
在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社區設計系學習的學生。他們一開始學習的專業領域就是社區設計。很期待看到他們出社會後活躍的身影。圖/© YAMAZAKI RYO 2016 (取自《引路者》,臉譜出版提供

現在的成員都是途中轉換跑道開始從事社區設計的人。從建築設計事務所、從調查公司、從廣告公司、從出版社、從電視台,各自轉行成為社區設計師。但社區設計系的學生不同。他們從大學就開始學社區設計、體驗現場。從她們當中很可能誕生新類型的社區設計師。沒錯,「她」們--這個科系確實以女性占較多數。

把工作交付給培育起來的新人

「不培養人才、直接委託工作,跟培養了人才卻不給他工作一樣愚蠢。」這句話說得沒錯,既然培養了人才,就應該交付適當的工作。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要把好不容易拉拔、培養起來的年輕人送到遠方的現場,也叫人不捨。

希爾把自己的助理送到東區去協助在當地活動的巴奈特夫妻。她在信上寫道:「我打算讓我的新助理到東區去。她比我過去任何一位助理都優秀。如果她不在身邊,我應該會很頭痛吧……但我依然很樂意送她過去,因為現在東區比起這裡更需要她。我想她過去累積經驗也是一件好事。而我們也該繼續培養新的社會工作者了。」

我很能理解她的心情。我不禁想起,當我必須讓花了一番心思培養起來的員工搬到島根縣的海士町住時,或者又讓該名員工搬到三重縣伊賀市居住時的情景。這兩次都是因為在當地已經培養起所需的人才,所以才決定讓員工移居,但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把人留在自己身邊繼續一起工作。

0
圖/© YAMAZAKI RYO 2016 (取自《引路者》,臉譜出版提供

另外,當時讓這名員工所培養起的2名年輕員工移居到山形縣山形市時,因為很了解負責帶人的員工心情,我自己心裡也很不好受。可是在其他地方還有更需要她們的人;同時,我也認為這些活動都能夠帶給員工成長,才會痛下決心、讓員工移居。

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管在任何時代,這一點都同樣重要。在社區設計的現場,有時候負責人會被居民痛罵,也可能會成為居民跟政府之間的夾心餅乾,居民可能會抱怨studio-L的做法。這時候能不能不歸咎他人,把一切一肩扛下、完成使命呢?其實居民也在默默觀察這些地方。這個年輕人是會向上司求救?還是會自己努力想辦法解決?換句話說,這些經驗都是一種洗禮。

居民其實都夠成熟,年輕的社區設計師年齡都相當於他們兒女的年紀。很多居民都在試探負責人到底有多麼把社區專案當一回事。這便是考驗一個人要畏縮、還是要坦然面對的時候了。正因如此,面對來問我「有人這樣跟我說,我該怎麼回答才好」或者「網路上有這些評論,該怎麼辦啊」的員工,我向來不會告訴他們簡單的解決方法,只是要他們「自己想辦法」。

希爾交代年輕人管理住宅時,在技術面要求他們做到完美。也就是住宅的衛生和財務。打掃樓梯、粉刷牆壁和天花板、管理排水設備、管理帳冊等方面,都必須做到無可挑剔。社區設計也一樣。不寫企畫書和報告書工作就不成立,做不好預算管理和時間管理的專案也無法成立,沒辦法製作資料或者完成設計,現場就不會有進度。若這些地方做得不確實,光是意氣風發地高唱「我要給鄉土灌注活力」,其實也什麼都實現不了。

0
常駐立川市兒童未來中心的三名員工都是女性。她們的工作在於搭起來館的小孩子與地區市民活動團體之間的橋樑。圖/臉譜出版提供© YAMAZAKI RYO 2016 (取自《引路者》,臉譜出版提供


• 本文摘自:《引路者》

• 出版社:臉譜出版

•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推薦閱讀

家庭在孩子生命留下傷痕 閱讀如何幫助他們?

拾起教育選擇權 親子互信為「自學」基礎

在學童抽屜藏座美術館 美感細胞開拓多元美感視界

飛安要顧,屁股也要擦?我才不稀罕當空姐!

臉譜出版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作者文章

《請說「國語」》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指出,現在能說流利上海話的上海人,已經剩下不...

世界母語日/粵語、上海話正「被消失」…為何中共強硬消滅?

2024/02/20
香港九七回歸後,民間出現「用普通話教學,學生表現比較好」的說法。圖拍攝於香港。 ...

為何600萬人使用的粵語,可能在1、2個世代內式微?

2024/01/17
常駐立川市兒童未來中心的三名員工都是女性。她們的工作在於搭起來館的小孩子與地區市...

女性的力量 打造「人與人連結」的社區設計

2019/05/02
來直島必訪草間彌生的南瓜作品。圖/報系資料照

從被遺忘的島嶼到現代藝術聖地:直島的誕生

2019/04/24
有太多學生是在白花錢,他們以學費換得的只是高等教育的幻覺,畢竟吸引他們前往就讀的...

高等教育一場空 你讀的科系只是一場幻覺?

2018/12/27
網路上有無限量供應的「事實」,但這些事實並不同等於能力與知識。圖/pixabay

凡事問Google?小心變蠢貨

2018/12/26

最新文章

如何從利益關係人方面取得有效反饋,以確保在人權保護工作上的努力具有實際效益。 圖...

人權盡職調查成趨勢!德勤商務法律:出口為主的台灣企業需注意

2024/04/24
五月高溫即將到來,臺灣缺水危機又將發生! 圖/shutterstock

中科四期工農搶水 3萬農家憂「子孫沒飯吃」

2024/04/24
第4波新內閣人事案4月19日公布,由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接任環境部長。 圖/...

接任環境部長!彭啟明:公私協力落實「氣候治理思維」

2024/04/23
高喊永續發展卻「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不僅許多工業國家如此,台灣也是!
 圖/...

台大周桂田:台灣永續「掛羊頭賣狗肉」?可從2面向觀察

2024/04/23
三商美邦人壽發起「公益30  寶特瓶傳愛助弱勢」活動,邀請民眾響應,成功募集7萬...

永續行動GO!三商美邦人壽結合專業職能 成為與地球共好的行動家

2024/04/22
Nu Skin 「Epoch®生活純品系列」永續環保,蘊含原住民古老智慧。 圖/...

世界地球日把自然帶進生活!「美妝環保先行者」 NU SKIN 「Epoch®生活純品系列」集結原住民智慧,落實綠色永續

2024/04/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