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明年復甦 AI成未來10年關鍵動能

圖/pixabay
圖/pixabay
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19年4月16日公布《全球半導體市場關鍵機會報告》(Opportunities for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market)。調查發現,儘管2019年看似相對疲弱,預期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於2020年復甦,銷售額至2022年底將成長至5750億美元。

半導體持續長紅: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以4.6%的年複合成長率,緩步但健康地走揚,從2018年的 4810億美元成長至2022年底的5750億美元。

汽車業成長最快: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滲透率提高,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潛力巨大,半導體在汽車應用的銷售額年複合成長率估達11.9%,是半導體應用類別中成長最快的產業;2022年全球汽車電子零組件市場規模將達679億美元,其中AI的影響大部分反映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129億美元、車用娛樂系統(infotainment)的85億美元、以及車用電子安全系統(safety)的57億美元。

記憶體產品占比最強:至2022年,半導體7大元件類別以記憶體產品營收為最大宗(超過25%);科技仍扮演重要推手,如雲端運算、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裝置的虛擬實境應用。

亞太市場貢獻最大:截至2022年為止,亞太市場半導體銷售額的年複合成長率估達4.8%,仍將貢獻半導體產業整體銷售的大宗。電子系統的製造,仍為中國發展重心。

資誠創新整合公司董事盧志浩指出,AI將是半導體產業下個十年的關鍵成長動能,對即時計算、連線和感測的需要,將驅動為AI量身打造的各式半導體元件需求。根據本報告預估,AI相關晶片銷售額可望從目前的60億美元,成長至2022年的3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近50%。其中,AI相關晶片多數需求將來自汽車和工業市場。

給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三個建議

盧志浩表示,半導體產業是數位化進程早期先驅,但如今步伐正被其他產業趕上、尤其是汽車業。他對半導體產業提出三項建議:

第一,半導體廠商必須思索如何最能善用數位化的優勢,且在諸多可能性當中,哪個選項對組織才最有意義。

第二,開展新商業模式:半導體公司除提供晶片,更須找到將新科技轉換利潤新方式,除銷售晶片外,要運用這些科技開展新商業模式。

第三,晶片製造商思考如何追求最大程度的數位化時,須仔細權衡下列三策略:1.提供數位化產品與服務;2. 創造數位商業模式;3.打造半導體數位價值鏈;且此三策略均應有強大數據與分析做後盾。

盧志浩強調,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全球半導體產值目前排名第三,隨著AI、物聯網和5G應用時代到來,針對IC晶片加以創新的動能也越來越強。於此同時,全球高科技巨擘預計於2022年啟動3奈米晶片量產,建議台灣企業儘早做好準備,迎接全新的挑戰。

下載《全球半導體市場關鍵機會報告》https://www.pwc.com/gx/en/industries/tmt/publications/assets/pwc-semiconductor-report-2019.pdf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作者文章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最新文章

氣候峰會大考驗...巴西亞馬遜COP30峰會 能否團結各國分裂意見?

氣候峰會大考驗...巴西亞馬遜COP30峰會 能否團結各國分裂意見?

超級細菌危機!WHO警告:全球有1/6細菌感染對抗生素有抗藥性

超級細菌危機!WHO警告:全球有1/6細菌感染對抗生素有抗藥性

史上最貴氣候大會?巴西COP30住宿短缺、房價飆漲數百美元 各國考慮缺席

史上最貴氣候大會?巴西COP30住宿短缺、房價飆漲數百美元 各國考慮缺席

生態平衡新藍圖!聯合國新指定26處生物圈保護區 涵蓋珊瑚、火山與海岸

生態平衡新藍圖!聯合國新指定26處生物圈保護區 涵蓋珊瑚、火山與海岸

OECD認證全球最過勞...調查:日本中小學教師每週工作逾52小時 工時蟬聯第一

OECD認證全球最過勞...調查:日本中小學教師每週工作逾52小時 工時蟬聯第一

南韓總統首度公開致歉!承認數十萬兒童海外收養弊端 構成「人權侵犯」

南韓總統首度公開致歉!承認數十萬兒童海外收養弊端 構成「人權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