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下一代護生態!葉斯澍創「和平濕地生態農場」、怪手下搶救埤塘

圖/曾怡陵攝影
圖/曾怡陵攝影

走進位於桃園楊梅和平路的「和平濕地生態農場」,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約莫 50 個生態池。經過多道生態池的處理,農場內的生活廢水、農場外的工業汙水成了可以灌溉作物和飼養魚類的淨水。

農場創辦人葉斯澍從小就喜歡生態,2018 年,他租下一公頃的地,運用自己的園藝專業及生態課程的學習,打造一座生態教育農場,農場內種植兩百多種水生植物,其中原生種就佔了一半,也飼養齊氏石鮒、蓋斑鬥魚等 10 多種台灣原生魚種。名為「和平」,是希望各種生物都能和平相處。

葉斯澍用一生積蓄實踐生態和平的藍圖。 圖/曾怡陵攝影
葉斯澍用一生積蓄實踐生態和平的藍圖。 圖/曾怡陵攝影

透過水生植物幫忙,讓汙水變淨水

由於農場的水生植物、農作物和原生魚都需要水,擁有乾淨的水源成了農場的第一門功課。農場水源來自石門大圳的支圳,流經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水質堪憂。記者隨葉斯澍走到農場外圍,只見溝渠水面飄著油汙,底部躺了幾隻死魚,這些水如何能為農場所用?

在葉斯澍的設計下,不論是農場的生活廢水或是外來的汙水,經過多種水生植物提供的沉澱、過濾、除臭、分解等功能,都能淨化到接近自然水體的程度,用來灌溉作物、飼養魚類。例如,先運用布袋蓮來吸附氮和重金屬、幫助固體沉降;透過莎草科的水生植物過濾、紅辣蓼幫助除臭殺菌;接著流經礫石,讓石頭表面附著的微生物來分解汙染物。此後還要再經過數道生態池,才算完成淨化流程。

生態池不只淨化水源,也是活體的水生植物資料庫,還能提供人類療癒、生物棲息和覓食的環境。葉斯澍說:「場域裡面有綠色的植物,就已經很舒服了。但如果還有水澤、水生植物,就更療癒。濕地也是很多物種喜歡棲息跟覓食的地方,水、陸、空的生物都喜歡在這裡聚集。」

長滿布袋蓮的生態池,為農場外圍汙水進行第一道淨化。 圖/曾怡陵攝影
長滿布袋蓮的生態池,為農場外圍汙水進行第一道淨化。 圖/曾怡陵攝影

淨化過的水源養育農場的柑橘、香蕉等作物。 圖/曾怡陵攝影
淨化過的水源養育農場的柑橘、香蕉等作物。 圖/曾怡陵攝影

農場幫助學員設計自家生態池,打造埤塘水閘門

生態池還可作為生態教育的素材。葉斯澍設計生態池打造課程,讓參與的學員分組採集水生植物,搭配泥土、石頭等自然素材營造小潭湧泉型、湖泊緩流型、陂塘靜水型等生態環境。有些學員參加後,也在自家複製生態池,除了培養自然觀察的興趣,也吸引豆娘等生物前來棲息。「我們可以邀請需要保護的生物到這個微型棲地,提供暫時庇護的空間,但最終目標還是希望能夠改善大環境,讓牠們可以回到原來的棲地。」

此外,農場還有作物採收等農業體驗活動和文化類型的課程。今年,葉斯澍與桃園市文化局合作,於農場舉辦手作課程,引導學員用迷你磚打造過去埤塘灌溉系統的水閘門──塘涵,也在楊梅和平森林公園設置塘涵模型,增加當地的文化觀光資源。為了研究相關知識,他參與中原大學的調查活動,並親自拜訪在地耆老,甚至搶救被怪手破壞的塘涵殘骸。

葉斯澍打造迷你塘涵,傳遞在地的陂塘文化知識。 圖/曾怡陵攝影
葉斯澍打造迷你塘涵,傳遞在地的陂塘文化知識。 圖/曾怡陵攝影

投入復育工作,把台灣原生物種找回來

在舉辦課程的過程中,葉斯澍發現,學童對於他講述的物種多半感到陌生,他過去做生物調查時,也察覺許多物種逐漸消失。「我們講的很多物種,下一代都看不到,這讓我在教學的時候有點惶恐。我們再不給這些物種生存的基地,它(牠)們可能就這樣不見了。我希望在能力所及的範圍照顧、保護它(牠)們,並影響下一代,或許他們長大了也會想要一起守護。」

葉斯澍透過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臉書愛好者社團等方式蒐集原生物種。光是澤瀉科的植物就蒐集到稀有的台灣冠果草、圓葉澤瀉、窄葉澤瀉等,他笑著說:「對水生植物有感的人看到都會很驚訝,說找了好久,可不可以分享給他。」

農場曾舉辦台灣原生種斑龜及蓋斑鬥魚的認養活動,讓參與者瞭解牠們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並傳遞正確的養殖觀念。在不少孩童的悉心照顧下,斑龜及蓋斑鬥魚長得又大又壯。今年也將邀請學員回農場分享,彼此交流,也能結識興趣相近的朋友。

農場保存了羅漢魚、鯉魚、鯽魚等陂塘常見的臺灣原生種魚類。 圖/曾怡陵攝影
農場保存了羅漢魚、鯉魚、鯽魚等陂塘常見的臺灣原生種魚類。 圖/曾怡陵攝影

釋出善意,周遭農地也開始友善耕作

葉斯澍和團隊對地方和環境生態釋出的善意,附近的居民都看在眼裡,早期因為不熟悉,常有許多猜忌,擔心農場會影響他們的權利,像是汙染水源、帶來噪音等,如今都願意敞開心胸。葉斯澍主動清理水溝、幫忙除草,看到對方的態度鬆動了,就進一步宣導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

葉斯澍告訴農民:「這塊田梗我來認養,每個月定期派師傅來割草,請你不要再灑除草劑了。」也幫忙把原本窄小殘破的田埂修繕得平坦寬闊,不僅方便農民搬運肥料和機具,同時幫生物爭取更多空間。他解釋:「像水棲昆蟲需要有點濕潤的泥土才可以順利羽化,如果田埂水泥化或沒有足夠繁殖空間,這些昆蟲就會消失。」

因為以友善生物的角度思考,因此割草時會分兩次操作,先等第一個除草區塊的草長到一個高度,生物有了躲藏的空間,才會進行第二區塊的除草作業。「否則田區光禿禿的,白鷺鷥一飛來,青蛙會一隻不剩。」他表示,如果全面性進行整地、收割等作業,原先已經穩定下來的物種又會因此重新適應或洗牌。

有農民因為這些作為,願意轉型友善耕作,或釋放第二期作的土地讓葉斯澍照顧,周遭以友善農法耕作的農地面積約有三公頃。此外,也有農民加入教學的行列,為學員示範割稻等技巧。

左邊是農民施用除草劑的田埂,右邊是葉斯澍認養的田埂,寬闊平坦且採用人工方式除草。 圖/曾怡陵攝影
左邊是農民施用除草劑的田埂,右邊是葉斯澍認養的田埂,寬闊平坦且採用人工方式除草。 圖/曾怡陵攝影

為年輕人打造足以維生的工作環境

農場從無到有的建置經費超過 700 萬元,葉斯澍維持自己景觀設計的本業,所得又都投注在農場的經營中,他笑著說:「我兒子曾經問我,停損點到了嗎?我說爸爸會做到不能動為止。」

葉斯澍表示,農場的經營和教育推廣不是靠三分鐘熱度,讓大家來看看熱鬧、拍拍手而已。他望向農場外的廣闊農田說道:「希望影響這裡全部的農民一起來做友善耕作。」

目前最重要的,是把生態保護的任務傳承下去,讓下一代產生興趣、共鳴,進而投身推動。如果想要吸引年輕人力投入來增加農場的能量,必須開闢更多元、穩定的收入管道。因此,葉斯澍計畫成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讓需要取得環境教育時數的公務人員成為新的客源。

「以我現在的身體狀況,最少還可以再做個十幾年。這些東西我是帶不走的,想把生態保護、原生物種的復育、保育當成志業的人,都可以加入我們的團隊。如果有年輕人有興趣、熱誠,經濟又顧得下去的話,我願意把我打造的整個農場都讓他接手。」

烈日下,葉斯澍額頭上冒出汗珠,一下穿著青蛙裝下池撈魚,一下背起工具說要去當水電工了。他不嫌累,眼底都是笑意,所投入的勞力和積蓄,對他來說是這一生最值得的投資。


本文授權轉載自《上下游 News&Market》(原文標題:用一生積蓄守護生態豐富濕地,葉斯澍養百種水生植物、原生魚類,讓生物有棲息的家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南韓遇117年以來11月最強降雪!上百航班被取消、交通大癱瘓

南韓遇117年以來11月最強降雪!上百航班被取消、交通大癱瘓

塑膠已經被信天翁吃下肚!揭開海漂垃圾的秘密海流航線

塑膠已經被信天翁吃下肚!揭開海漂垃圾的秘密海流航線

健康因素?1.5萬跨性美軍 可能於川普上任首日「被退役」

健康因素?1.5萬跨性美軍 可能於川普上任首日「被退役」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性侵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心理劇」治療如何療癒受刑人破碎的靈魂?

最新文章

塑膠已經被信天翁吃下肚!揭開海漂垃圾的秘密海流航線

塑膠已經被信天翁吃下肚!揭開海漂垃圾的秘密海流航線

三峽碧螺春83歲茶王—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虎頭蜂自然農法

三峽碧螺春83歲茶王—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虎頭蜂自然農法

冬季早鳥報到!白冠雞現身大漢溪濕地 光顧生態浮島

冬季早鳥報到!白冠雞現身大漢溪濕地 光顧生態浮島

農業權入法?學者主張土地正義 內政部:國土計畫法是最好的方法

農業權入法?學者主張土地正義 內政部:國土計畫法是最好的方法

中興新村綠蔭慘遭斷頭!慘遭毀容、古蹟旁成光禿禿一片

中興新村綠蔭慘遭斷頭!慘遭毀容、古蹟旁成光禿禿一片

熊熊遇見你...北海道發想「防熊長城」:100公里電圍欄緩解人熊衝突

熊熊遇見你...北海道發想「防熊長城」:100公里電圍欄緩解人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