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明年電動機車換購碳權可賣給工業區 最多享1.1萬補助

台灣機車數量超過1400萬輛,公正轉型工作還需要多方討論。 圖片來源: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提供
台灣機車數量超過1400萬輛,公正轉型工作還需要多方討論。 圖片來源:SMAT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提供

「運具電動化」被列為我國淨零戰略之一,經濟部長王美花24日回應電動運具業者訴求,透露明年將開放民眾出售換購電動機車碳權與空污額度給工業區,一輛最多4000元。若加上現有補助7000元,一輛電動機車最高可以獲得1.1萬元補助。

電動機車助攻減碳 經濟部工業區將收購碳權

「運具電動化」是台灣2050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之一,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 SMAT)9月24日發表「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提出「333政策」,建議政府提供機車行每輛電動機車3000元的銷售獎金、環境部補助新購電動機車每輛3000元、交通部補助民眾電池資費每月300元,協助機車行與民眾有感轉型。

對於產業建言,經濟部長王美花回應,會持續跟相關產業溝通,並提出每年1.5億的補助,鼓勵傳統車行轉型,如購買試乘車、相關電腦工具等,最多一年可享11萬補助。針對民眾購車,王美花指出,目前已核定四年一期的電動機車購置補助,每輛補助7000元,將執行到2026年。

此外,她也預先透露,明年汰舊換購電動機車的民眾,可向中南部的四個工業區出售碳權與空污額度,各補助2000元,等於汰舊換購一輛電動機車最多可拿4000元,若加上現有補助,最高可以獲得1.1萬元。未來初步估計開放1萬輛,但具體時間點與詳細執行方案尚未定案。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除了電動機車每輛補助7000元,還規劃要由工業區收購碳權。 圖片來源:SMAT提供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除了電動機車每輛補助7000元,還規劃要由工業區收購碳權。 圖片來源:SMAT提供

端電動車政策牛肉? 總統參選人到齊各表態

運具電動化將是未來政府重點政策之一,SMAT也邀請各黨總統參選人與會。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到,台灣有超過1400萬輛機車,運輸部門的碳排放更占全台13%,因此推動運具電動化是淨零轉型的關鍵。未來推動五大目標,包括推動電動運具成為兆元產業;結合ICT產業及淨零技術,成立「淨零科技平台」;加速推動機車產業電動化;組成國家隊帶動電動運具打入新興市場;持續推動傳統車行「公正轉型」。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表示,運具電動化和乾淨化有助邁向淨零未來, 預期2026年將面臨第一波電池汰換潮,產官學必須全力投入電池回收技術 ,協助傳統電池回收廠及機車回收廠轉型,把垃圾變黃金。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提到,推動「運具電動化」可以從公務機關開始,由內而外,由公到私,透過「共享、綠能、E化、安全」讓交通的碳排量降到最低。此外,台灣電力以火力發電為主,也必須解決發電碳排的問題,因此核二、核三不能馬上退場。

正拚連署的獨立總統參選人郭台銘,20日已拋出2030年機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將廣泛設立換電、充電設施,消費者不用負擔一毛錢,所有費用由政府買單。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24日舉辦「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發表會。 圖片來源:SMAT提供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24日舉辦「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發表會。 圖片來源:SMAT提供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經長:明年電動機車換購碳權可賣給工業區 最多享1.1萬補助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8年內增加50%!解剖人腦發現大量塑膠微粒 相當於「一整支塑膠湯匙」

8年內增加50%!解剖人腦發現大量塑膠微粒 相當於「一整支塑膠湯匙」

剩布的第二人生!林純瑜讓舊旗幟、雨傘布變身環保包袋 發展鹿港「慢時尚」

剩布的第二人生!林純瑜讓舊旗幟、雨傘布變身環保包袋 發展鹿港「慢時尚」

南投又見垃圾山…春節9天4000噸廢棄物 爆量3倍、焚化爐去化也卡關

南投又見垃圾山…春節9天4000噸廢棄物 爆量3倍、焚化爐去化也卡關

碧潭堰溪水溫度變高...新店溪香魚數量因此減少

碧潭堰溪水溫度變高...新店溪香魚數量因此減少

最新文章

台北市2026將全面禁用一次性備品!比中央更嚴格 緩衝期到年底

台北市2026將全面禁用一次性備品!比中央更嚴格 緩衝期到年底

流感讓人心驚驚...疫苗趕快打起來!2025起全民免費接種、用完為止

流感讓人心驚驚...疫苗趕快打起來!2025起全民免費接種、用完為止

減碳新目標:2035年38±2%!配套措施卻跟不上 學者有4建議

減碳新目標:2035年38±2%!配套措施卻跟不上 學者有4建議

藍碳變血碳?環境部再審「紅樹林方法學」 碳匯效益遭質疑

藍碳變血碳?環境部再審「紅樹林方法學」 碳匯效益遭質疑

好膽麥噪!改裝排氣管小心了 跨縣市聯合取締1月就超過294件

好膽麥噪!改裝排氣管小心了 跨縣市聯合取締1月就超過294件

野生動物保育法三讀通過!全面禁止獸鋏、炸藥獵捕

野生動物保育法三讀通過!全面禁止獸鋏、炸藥獵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