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之家結合咖啡廳打造新領養模式!浪浪別哭譚柔:在這裡我們陪浪浪快樂等家
近年「領養代替購買」的口號逐漸普及,但走入動物收容所,吵雜的叫聲,擁擠的環境,看著籠內緊張畏縮等待領養的浪浪犬貓,讓領養人情緒壓力好大。領養動物只能打悲情牌?有沒有別種方式認識浪浪?
2015年,譚柔與先生劉憲宗創立中途咖啡館「浪浪別哭」,打造舒適開放的空間,能讓領養者和浪浪在此快樂相遇,找到最適合的彼此。
愛動物的初心,讓她投入送養
從小就喜歡動物的譚柔,放學回家路上看見流浪狗常忍不住抱回家,但忙碌的父母只能轉身再偷偷把狗送走,當譚柔終於如願留下一隻狗照顧時,她看著街上許許多多仍在流浪的動物,內心總想著自己還能做什麼。
當她準備結婚時,就與先生商量將未來的新居打造成中途之家,幫助更多浪浪找家。但她觀察到許多中途之家以私人空間照顧浪浪,外人不易探訪了解,送養效率反而不高,可能最後還由主人收容照顧,她開始思考就沒有別種場域,能源源不絕幫流浪動物找到新家?
因緣際會下,他們在台北華陰街小巷內,發現一棟待租的老透天房屋,當時特色咖啡廳的概念正流行,譚柔於是想打造一間以送養為主題的咖啡店,將待送養的浪狗浪貓照顧在各自樓層空間,不用被關在狹小的籠中;領養者也可以輕鬆到店來訪,看見狗貓真實的樣貌。而咖啡廳創造的收入,就能成為照顧流浪動物的經費。
中途之家結合咖啡廳,打造領養新模式
動物收容所是一般民眾較容易接觸的領養管道,但因為收容數量大,動物大多時間只能被關在籠中打轉。長期下來可能情緒緊繃,出現異常行為。如果領養人只在短時間內,依品種、外觀、體型等元素挑選,帶回家後才發現個性相處不來,一旦領養者不知如何照顧,就可能把狗貓輾轉退回收容所。
因此譚柔想在浪浪別哭營造出像家的空間,不但等家的浪浪能自由吃飯、走動玩耍,人們也能在悠閒舒適的用餐環境中,透過互動認識牠們的真實個性。譚柔的先生更取得寵物訓練師資格,協助處理店內浪浪較嚴重的異常行為,提供領養者飼養前的建議,期望降低初期的磨合門檻。
譚柔則充分發揮廣告行銷專業,為每隻來到浪浪咖啡的狗貓寫故事,用影音紀錄下可愛的身影,再透過社群增加牠們被大眾看見的機會。「跟我以前做廣告很像,找到能打中人的特點,吸引領養者走進店裡,直到把他們帶回家為止!」譚柔笑說。
如果領養者對等家的浪浪如果有興趣,浪浪別哭會請他們親自來店陪毛小孩散步、餵零食,做更多的互動。「畢竟你要邀請一個家人進入你的生活,不能只是看照片就決定吧!」譚柔堅定的說
為了幫狗貓找到最適合的「家人」,領養者確定領養意願後,還需經過填寫長達三頁的申請書、電訪、家訪等環節,仔細確認彼此對寵物照顧的觀念是否契合。如果領養者的同住家人不支持、或照顧寵物觀念停留在「記得餵飯就好」都可能被篩選掉。即使審核過程嚴謹,目前來到浪浪別哭的狗貓,平均一個月能「回家」,空出來的空間就能再迎接下一隻浪浪。
守住原則,才能照顧更多生命
面對街頭上無數需要幫助的流浪狗貓,浪浪別哭不是沒有遇過「能否再多照顧一隻」的要求。
目前浪浪別哭共有台北、台中與台南三間分店,每間店堅持最多同時照顧4隻狗,10隻貓。這是譚柔考慮過空間限制、咖啡廳營運成本、員工能同時管理餐廳與照顧動物的工作量,以及客人用餐環境舒適度等因素後,設下的原則。
她曾見過保育人士超量收容犬貓,導致財務用盡,或因環境髒亂及動物吵雜與鄰居發生衝突,不得不搬遷的案例。「浪浪別哭是社會企業而非慈善事業。」譚柔解釋,她需要先照顧好自己、公司和團隊,才能以細水長流的方式持續投入送養工作。
其實三間店在各地落腳時,也常被社區擔憂會影響社區衛生或安寧,直到他們觀察到浪浪別哭安排充足人手照顧與管理狗貓日常,態度才逐漸轉變,甚至有喜愛動物的鄰居後來看到店員牽狗散步經過,還會特地放下手邊工作與狗玩,為這些曾經流浪過、較怕人群的狗累積與人互動的信心,間接幫助送養率。
不打悲情牌,等家過程也可以很快樂
7年來,浪浪別哭透過實體空間與網路社群,持續宣傳「以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也逐漸看見社群粉絲對米克斯(Mix音譯,混種犬)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譚柔開心指出,不少領養者告訴團隊,過去他們習慣購買品種犬貓,但在這裡發現了米克斯的美好,也體認到領養的意義而願意付諸實際行動。
從台北走到台南,浪浪別哭持續在全台各個角落實踐信念,也幫忙上百隻浪浪找到回家的路。譚柔認為每隻浪浪的個性和喜好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論活潑或不親人,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牠們的家人。不採悲情訴求,以溫馨的氛圍推廣領養行動,譚柔期盼,在浪浪咖啡廳:「我們陪浪浪可以快樂的等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