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把大海當家,不忍堆滿塑膠垃圾!16歲澳洲女孩創立「海猴」計畫,將回收塑膠變日用品

2022/10/29 公民報橘 游絨絨

現年 16 歲的 Sydney 從小與家人在船上生活,大海等同於他們的家,每天目...
現年 16 歲的 Sydney 從小與家人在船上生活,大海等同於他們的家,每天目睹塑膠垃圾漂浮海上,一家人下定決心啟動海猴計畫,以回收廢棄的塑膠,並將它們變成紀念品或是其他生活用品。 圖片來源:The Sea Monkey Project

你參加過淨灘活動嗎?如果有的話,你大概也抱怨過海灘上那永遠清不完的垃圾,尤其是那些塑膠,大大小小的寶特瓶、瓶蓋、吸管,還有成千上萬個細小的塑膠碎片。

我們美麗的海洋就像一個巨型的垃圾場,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垃圾。現年 16 歲的澳洲塑膠汙染活動家 Sydney Steenland 也是在見識到海洋垃圾的可怕後,投入塑膠汙染解決方案和教育工作。

無所不在的塑膠汙染

Sydney 從 5 歲時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在船上生活,大海就等同於她的家,而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也讓她有機會見到大多數同齡孩子從未見過的世界。

「在我們旅行的過程中,我們去過很多非常神奇的地方和看到美麗的大自然,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非常可怕的東西,比如到處都是塑膠。無論我們去哪裡,不論那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如何,每個環境中總是有塑膠。」Sydney 在接受《SCENES》採訪時說道。

塑膠是最大宗的海洋垃圾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每年至少有 1400 萬噸塑膠進入海洋。塑膠垃圾是最大宗的海洋垃圾,佔全球所有垃圾的 80%。

Sydney 和她的家人在目睹了嚴重的海洋塑膠污染後,決定建立一個社會企業項目——海猴計畫(The Sea Monkey Project),以回收廢棄的塑膠,並將它們變成紀念品或是其他生活用品。

Sydney 一家四口。Sydney 負責主持教育工作坊;媽媽是漫畫家,負責繪製...
Sydney 一家四口。Sydney 負責主持教育工作坊;媽媽是漫畫家,負責繪製教育宣傳手冊;弟弟負責拍攝宣傳影片;爸爸是項目經理。 圖片來源:adventurebiologistadventurebiologist

回收再升級

「這個計畫叫做『海猴』,是因為當時我和弟弟年紀還很小,我們就像大海中的小猴子,爬過我們船上的所有東西。」Sydney 回憶道,她與家人在她 11 歲時建立了這個計畫,並以他們家的船命名。

Sydney 家的船。 圖片來源:<a href=
Sydney 家的船。 圖片來源:adventurebiologist

Sydney 一家從製造自己的塑膠回收機器開始,並將這些機器分發到亞洲各地的貧困村莊,他們教導人們如何回收再利用,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協助清理環境,這些社區也可以透過販售回收再製商品獲得額外收入。

他們的機器是使用荷蘭工業設計師 Dave Hakkens 的開源藍圖建造,「我們採納了他的絕妙想法,並在多次失敗後,最終製造了機器。」Sydney 解釋道。塑膠回收機器有三個獨立的部分:切碎機,將大塊塑膠切碎成更小的薄片;擠出機,熔化塑膠薄片,產生熔融塑膠;注射器,將熔融塑膠注入模腔。

回收再製而成的肥皂碟。 圖片來源:<a href=
回收再製而成的肥皂碟。 圖片來源:The Sea Monkey Project

「我們可以採用這種沒人重視的塑膠材料,並將其變成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供他們上學或在廚房使用。」Sydney 說,回收後的塑膠被製成肥皂碟、耳環、項鍊、梳子、尺、背包和盆栽等等生活用品。

seamonkeyproject的IG

Sydney 和家人目前生活在馬來西亞,他們有 26 台機器分散在馬來西亞各地。自 2018 年以來,該計畫已在全球其他 15 個國家分發了 57 台回收機。

「我們為世界各地的邊緣化社區提供就業機會。我們為製造我們大部分產品的難民提供就業機會,我們組織教育工作坊。」Sydney 的父親 Carlos Steenland 解釋海猴計畫的工作重點。

「做」就對了!

「無論你關心什麼議題,貧困、飢餓、氣候變遷、塑膠污染,或是其他事情。如果你想開始做某事時,你必須採取行動,無論是多小的事情都可以。」Sydney 鼓勵所有人從付諸行動開始,保護環境。

海猴計畫已經回收再製了超過 22,500 種產品,而塑膠教育是海猴計畫的核心,至今該團隊已組織了近萬場教育工作坊,Sydney 也親自主持許多場工作坊。

「我解釋回收過程,並鼓勵人們使用我們的機器製作自己的回收產品。我還在不同國家就塑膠污染問題發表演講,希望能激勵人們在他們的社區中有所作為。」Sydney 補充道。

Sydney 強烈渴望拯救她與家人稱之為「家」的海洋。「我相信地球目前在各個方面都處於非常糟糕的狀態。一切看起來並沒有好轉,但仔細觀察,現在正在發生一些微小的變化,如果我們都能站在一起,減緩地球崩壞的進程, 一定可以找到一個最終解決方案。」

這位年輕的塑膠汙染活動家表示,她與家人會持續守護他們心愛的家園,並鼓勵所有人從小地方開始著手,一起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

參考資料:

1. euronews

2. adventurebiologist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民報橘》(原文標題:把大海當家,不忍堆滿塑膠垃圾!16歲澳洲女孩創立「海猴」計畫,將回收塑膠變日用品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公民報橘

《公民報橘》是一個所有公民都可以積極參與,並採取行動的網路環境,讓我們一起打造對我們與下一代而言,都更美好的台灣。

作者文章

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研究團...

你一年騎多少距離的自行車?南丹麥大學最新研究:像荷蘭人一樣每天騎 2.6 公里,全球碳排放量將減少近 7 億噸!

2023/05/22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購物街 「斯楚格街」(Strøget)。 (圖片來源:dream...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用行動打破「沒有車,就沒有商機」的迷思,成為歐洲最長徒步購物區!

2023/05/15
Sechseläutenplatz, Zürich  (圖片來源:zuerich...

瑞士最大城蘇黎世停車位地下化,給所有人平等公共空間,城市更宜居

2023/05/12
烏特勒支垂直森林 (圖片來源: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天氣好熱怎麼辦?荷蘭在公車候車亭上種多肉植物,蓋「垂直森林」替城市降溫

2023/05/04
(圖片來源:resilientcitiesnetwork.org)

城市因開放協作而充滿韌性──荷蘭鹿特丹打造「數位分身」,公民更容易為城市提出好點子

2023/05/02
巴黎街道 (圖片來源:flickr)

為什麼要燃燒我的生命來通勤?台北市民平均日花一小時,但巴黎早已開啟「15分鐘生活圈」計畫

2023/04/17

最新文章

根據世界城市文化論壇(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的數...

巴黎夏天「熱死人」 面對極端高溫花都如何調適?

2023/05/31
小獸書屋在2022年底為慶祝週年慶舉辦盲書計畫,讓讀者可以以無差別的眼光看待每本...

打破封面束縛!小獸書屋開啟「不賣封面只賣書摘」的盲書計畫

2023/05/30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柳營八翁牧場於記者會現場示範青貯料製作過程,以適當比例混合檸檬渣與狼尾草後,一邊...

台南柳營八翁酪農區示範循環農業 鳳梨皮、檸檬渣變身牛飼料

2023/05/28
還在開發中的長條狀咖啡渣木炭。 圖/長日咖啡負責人張智閔提供

發熱、除臭、驅蚊!咖啡渣也能做成「蚊香」

2023/05/26
觀霧地區大鹿林道東線延長試辦騎乘腳踏、自行車。 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尊重部落也鼓勵多元探索!雪管處:自行車可入大鹿林道東線計畫延至明年5/19

2023/05/2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