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成民眾舊手機放家裡閒置 環保署10月推手機回收抽iPhone 14

環保署調查,約有半數民眾3到4年換一次手機,且55%民眾會將舊手機放在家裡,而非進入回收體系。 圖/陳昭宏 攝影
環保署調查,約有半數民眾3到4年換一次手機,且55%民眾會將舊手機放在家裡,而非進入回收體系。 圖/陳昭宏 攝影
無貧窮

台灣每年消費650萬支手機回收率卻僅約12%,且有五成民眾的舊手機是閒置在家中的狀態。為了鼓勵民眾回收廢手機,環保署將全台回收據點從6000處擴增到12000處,並啟動「手機回收月」活動。民眾只要在10月1日至31日前往指定據點回收手機,就可以參加環保署iPhone 14、Acer筆電等抽獎活動,並獲得據點提供的回收優惠。

10月回收手機抽iPhone 14 環保署增全台12000處據點

根據環保署調查,有超過半數民眾3到4年會換一支手機,卻有55.3%的民眾傾向將壞掉或不再使用的手機放在家裡。造成民眾手機回收意願低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包括不清楚如何回收、對資安有疑慮,以及缺乏回收誘因。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昨(26)日「10月手機回收月」舉辦記者會,邀請多家手機、電信、電商及超商業者出席。從2019年開始,環保署每年10月舉行「手機回收月」活動,今年的抽獎項目包括iPhone 14、Acer筆記型電腦、千元禮券等大獎,民眾只要在10月1日至31日去回收據點回收手機,就能獲得據點提供的優惠及環保署抽獎序號,登錄序號即可抽獎,中獎名額超過20位,11月下旬將抽出幸運得主。

而為了方便民眾回收手機,環保署在全台都有布設「手機回收點」,數量已從去(2021)年的6000處,擴增到今(2022)年的12000處。且除了地方清潔隊之外,民眾也可以到便利商店、手機門市、電信門市回收舊手機。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組長李志怡表示,回收手機不限品牌,民眾不用擔心手機門市不收他牌手機。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指出,手機的回收數量隨著回收據點的擴增而提高,從2019、2020年的38萬、36萬支,倍增至2021年的76萬支,回收率從5%提升至12%,未來會以20%為目標邁進。

環保署表示,民眾在10月1日至31日回收手機,就可以獲得業者優惠及環保署抽獎資格,獎項包含筆電及智慧型手機。 圖/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表示,民眾在10月1日至31日回收手機,就可以獲得業者優惠及環保署抽獎資格,獎項包含筆電及智慧型手機。 圖/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昨(26)日舉辦「10月手機回收月」記者會,邀請多家手機、電信、電商及超商業者出席。 圖/陳昭宏 攝影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昨(26)日舉辦「10月手機回收月」記者會,邀請多家手機、電信、電商及超商業者出席。 圖/陳昭宏 攝影

解決舊手機資安問題 資訊保全設備可破壞電源、SIM卡、充電孔

環保署提醒民眾,家中若有廢棄手機,千萬不要任意拆解,以免增加回收處理的困難度。至於個資問題,只要備份並刪除手機所有資料、恢復原廠設定,基本上就可以放心。

若想進一步確保資訊安全,環保署2020年與處理業者共同推出「資訊保全設備」,可以破壞廢手機、平板電腦的電源鍵、SIM卡及充電孔,解決民眾資安疑慮。目前有提供這項設備的回收據點,包括NOVA桃園店、華碩皇家俱樂部台南、新竹、士林門市,以及華為台中文心客服門市。

環保署2020年推出「資訊保全設備」,可破壞廢手機、平板的電源鍵、SIM卡、充電孔。資料照。 圖/林芊妤 攝影
環保署2020年推出「資訊保全設備」,可破壞廢手機、平板的電源鍵、SIM卡、充電孔。資料照。 圖/林芊妤 攝影

手機產源未納入回收基金徵收對象 專門處理廠全台僅三家

環保署集中回收後的手機,會交給處理商專門處理,確保資源循環再利用。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指出,全台目前有三家業者提供手機專門處理,分別位於桃園、新竹及台中。

不過,目前廢手機回收並非回收基金的補貼對象,環保署目前僅將「可攜式電腦」納為「公告應回收廢棄物」,向產源徵收回收基金補貼處理端,其中僅包含筆電和平板。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逾五成民眾舊手機放家裡閒置 環保署10月推手機回收抽iPhone 14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最新文章

禁塑=解決污染?市售紙吸管也多含有PFAS 環團:源頭減塑才是解方

禁塑=解決污染?市售紙吸管也多含有PFAS 環團:源頭減塑才是解方

你家的米放對位置了嗎?5大NG存放行為 小心米蟲找上門

你家的米放對位置了嗎?5大NG存放行為 小心米蟲找上門

培根油該存還是丟?專家教你用好用滿、不浪費!

培根油該存還是丟?專家教你用好用滿、不浪費!

蚯蚓立大功!葡萄酒莊的秘密武器 讓廢水變黃金

蚯蚓立大功!葡萄酒莊的秘密武器 讓廢水變黃金

Shein拒絕回應新疆棉問題!遭英國議員批評藐視國會、「蓄意無知」

Shein拒絕回應新疆棉問題!遭英國議員批評藐視國會、「蓄意無知」

聖誕節交換禮物指南!今年耶誕就送這8款環保永續好禮

聖誕節交換禮物指南!今年耶誕就送這8款環保永續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