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循環經濟-菱角殼、咖啡渣做成新品輸出全球!

「厝內」品牌將咖啡渣熱壓成型打造而成的隨行杯,完全不加任何塑膠材料。 圖/吳姿賢攝影
「厝內」品牌將咖啡渣熱壓成型打造而成的隨行杯,完全不加任何塑膠材料。 圖/吳姿賢攝影

為實現循環經濟,台灣業者研發將咖啡渣做為原料製成鞋子,產品已輸出全球約40國;國內也有新創團隊以菱角殼為原料製成菱殼炭,可以防潮除臭,最後也能代替石灰、還殼於田。

咖啡是世界各地通行的飲料,然而喝完咖啡後的咖啡渣卻一直沒有良好的去化方式。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許佳鳴告訴中央社記者,全球一年約可消費1兆杯咖啡、產生約300億公斤的咖啡渣。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2030超越圈圈」-循環經濟新創展活動,多家新創公司展現循環再生能力。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將咖啡渣做為原料製成鞋子,產品已輸出全球約40國。 圖/截自「Ccilu 馳綠」臉書專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2030超越圈圈」-循環經濟新創展活動,多家新創公司展現循環再生能力。馳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將咖啡渣做為原料製成鞋子,產品已輸出全球約40國。 圖/截自「Ccilu 馳綠」臉書專頁

許佳鳴表示,大約4、5年前開始發想,如何將咖啡渣變成自製品牌鞋的原料;經過長時間的研發,終於成功製成「咖啡渣鞋」,以便利商店中杯咖啡為基準,約15杯能製成雨靴、5杯能做步鞋、2杯則是夾腳拖。

許佳鳴說,目前相關產品已經取得10項國際專利、在各國設計獎中得名,鞋面、鞋墊到大底都是咖啡渣所製,每雙鞋依製程不同,原料中咖啡渣占比約40%至60%左右,隨著循環經濟觀念逐漸普及,目前已鋪貨歐、美、亞洲等40多個國家。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26日舉辦「2030超越圈圈」-循環經濟新創展開幕活動。除了咖啡渣鞋外,「那顆炭國際有限公司」則以官田菱角殼為原料製成炭。專案經理李芷萱告訴中央社記者,官田地區盛產菱角,一年可以產出約3000公噸的菱角殼,過去只能當廢棄物處理,現在製成炭後,更能發揮「還殼於田」的做用。

菱角殼透過炭化、清洗、曬乾等多重步驟可以製作成除臭包。 圖/吳姿賢攝影
菱角殼透過炭化、清洗、曬乾等多重步驟可以製作成除臭包。 圖/吳姿賢攝影

李芷萱解釋,菱角殼經日曬後、再透過1000度高溫先初步成形,接著會進一步精緻化成圓型顆粒,一般能做為防潮除臭包,或是添加精油、更具芳香效果;若除臭效果降低,最後則可以再撒回田中,代替石灰的功效、更能友善土地。李芷萱表示,菱殼炭雖然產出率不高,殼與炭約5比1,但能完善解決廢棄物的問題;經成大研究團隊檢測,現在菱殼炭的品質不輸日本的備長炭。

環保署主任秘書葉俊宏在活動中表示,超越圈圈的概念是希望未來10年,每個人、每個領域就是一個圈圈,能讓圈圈串聯起來;台灣資源循環是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產品、軟體、資訊等有信心能輸出到國外。

「永續材質圖書館」展示漁網、牡蠣殼做成的各種產品。 圖/吳姿賢攝影
「永續材質圖書館」展示漁網、牡蠣殼做成的各種產品。 圖/吳姿賢攝影

延伸閱讀

>>林試所讓「廢木」變絕美盆栽,還能淨化空氣

>>廚餘上桌變花盆 為都市人找回綠意生機

>>「退役電線桿」事業第二春-DIY變美麗木家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企業追綠能!52%高階主管 5年內計劃加速脫離化石燃料

企業追綠能!52%高階主管 5年內計劃加速脫離化石燃料

鬥牛文化該保留嗎?法國亞爾鬥牛節 有74%法國人贊成禁止

鬥牛文化該保留嗎?法國亞爾鬥牛節 有74%法國人贊成禁止

傳統習俗不合時宜了嗎?捷克復活節會用柳鞭輕打女性臀部 引發性別討論

傳統習俗不合時宜了嗎?捷克復活節會用柳鞭輕打女性臀部 引發性別討論

舊衣回收箱效益差?衣物破損多、3成會被淘汰 社福團體也難為

舊衣回收箱效益差?衣物破損多、3成會被淘汰 社福團體也難為

最新文章

玩具、逗貓棒壞了怎麼丟?掌握這幾個小原則就能正確分類

玩具、逗貓棒壞了怎麼丟?掌握這幾個小原則就能正確分類

塑膠垃圾變線材!德國讓難於處理的家庭垃圾 轉化為3D列印用線材

塑膠垃圾變線材!德國讓難於處理的家庭垃圾 轉化為3D列印用線材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