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路給風走! 林子平設「城市溫度計」找尋退燒藥方

2022/11/01 劉嫈楓

編按:11月6日,COP27聯合國氣候峰會將在埃及舉辦。淨零減碳、氣候行動⋯⋯,又將是一次匯聚全球政府、企業、民間共商解方重要會議。極端氣候如何嚴峻?國際又該如何協作?一道道關鍵議題將在兩週內成為話題焦點。

同樣也宣示2050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台灣又該如何前進?應對新型態、變化莫測的氣候變遷難題,該如何打造屬於「台灣模式」氣候解方?本月《倡議家》邀請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也同時主持建築與氣候研究室教授林子平,多年研究綠建築、氣候議題的他,將為台灣找尋一條「退熱」解方。

全球極端氣候,夏季氣溫連連創下紀錄;在台灣,每逢夏天最熱紀錄又再次出現在台北城時,總有一個名字與之相連。研究建築、城市與氣候關聯的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也同時主持建築與氣候研究室教授林子平,也往往同在此刻,頻繁出現。

0
率領建築與氣候研究室,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子平專研氣候變遷、都市熱島議題,為台灣找解方。 圖/林子平教授提供

關注氣候變遷、綠建築⋯⋯,林子平是台灣與國際間都市熱島議題專家,但最早他「有感」的僅是人們建築或是戶外的最適溫度感知。舉凡屋內該調多少溫度、戶外空間如何設計才感到舒爽,都是研究主題。當時林子平發現,相對歐美社會,台灣大眾耐熱溫度更高、對於溫度期待值卻更低。弔詭的是,台灣大眾「既耐熱又不耐熱」的反差,周遭生活的建築、城市卻始終沒有相應解方,林子平決定進一步從制度、法規著手,找尋應對高溫的解答。

太熱了!太熱了!一張圖讓民眾「有感」

近年來,隨著暴雨乾旱、高溫極冷等等極端氣候現象在國內外頻繁出現後,民眾才顯得有感,不再如同過往說起氣候,那般「冷」。每一年,林子平都會和研究團隊畫下一張張的氣候圖,讓民眾不只嘴巴喊熱,還要能看得見。尤其當颱風、地震都被視為災害種類之一,面對極端氣候下高溫屢屢破紀錄,「熱」卻始終未被定義為災害種類。「當民眾看得見,才會當成一回事,好好正視氣候問題。」林子平說。

0
林子平教授與研究團隊,透過資訊視覺圖表,讓政府民眾對高溫「更有感」。 圖/林子平教授提供

例如,已裝設三、四十個監測器的台北市,詳細研究溫度分布圖就會發現,幅員面積不過的270多平方公里台北城,光是西區的萬華、大同與東邊南港,光是城內兩地增溫差幅就可達3度,比起聯合國IPCC警示,全球氣候暖化20年內不該超過1.5度C的預警門檻遠超不少,足見都市熱島效應;人流密集與設有眾多辦公大樓的信義區,更是台北第二高溫區域;以為鄰近山區的士林,也可能位居台北盆地山腳,散熱不易,而成為高溫區域之一。「一次又一次,當高溫不再只是偶發現象,而成為常態性問題,就更需要細緻化數據佐證支撐。」林子平說。

城市太熱 林子平靠數據找退燒藥方

因此,林子平與研究團隊透過微氣候監測系統,打造涵蓋氣候、土地使用、建築景觀等重要資訊的「都市環境氣候地圖」,掌握城市熱點。從最早的台中開始,推展至台北、台南、高雄都與研究團隊展開合作;同時,受惠科技進步,以及公私部門協作經驗,政府部門更願意釋出資料,包括國際NASA太空總署、台灣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也提供許多氣候資料,也使得數據掌握更有效清楚。「但數據只是最終成果呈現,若要解決都市高溫,必須回頭找尋解方。」林子平說。

0
受惠於科技技術、國內外開放數據,林子平與研究團隊走入台北、新北、高雄、台南,找尋都會「熱區」。 圖/林子平教授提供

為此,林子平開出了四道「退熱」藥方。林子平指出,都市熱島效應下的高溫,往往起因於綠地不足、通風不良、缺乏遮蔭與人工發熱量大。為了解決問題,林子平建議,可以透過增加水域與綠地,「水域和城市綠地是最能降溫的兩種方式,只要增加水域和綠地就能有效」;其次,則是得透過通風散熱,「換言之,就是『讓路給風走』。」林子平說;除了透過自然方式,增加遮蔽率,以及是增溫最大成因能源使用方式的調整,都是降溫的可行方向。

走入大眾 出書、靠社群展開溫度對話

除了從源頭找成因,林子平也還致力推廣溫度知識,一連出版《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圖解都市熱島現象與退燒策略》、《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也成立「都市熱島」網路社群,「科普」高溫知識。「裡頭臥虎藏龍,每次發布貼文,就有各種網友『指教』,認真一看還有許多專家。」他說。

0
一連出版兩本著作,科普「溫度知識」。如同數學家費曼,林子平說:「要說得大眾都聽得懂,才是真正懂。」 圖/林子平提供
0
一連出版兩本著作,科普「溫度知識」。如同數學家費曼,林子平說:「要說得大眾都聽得懂,才是真正懂。」 圖/林子平提供

「如果說,透過溫度氣候資料,是想透過視覺化方式,由上而下(Top-down)推動政策、制度改善。高溫科普化則是想透過更多大眾參與、討論,讓更多民眾認知溫度議題,由下而上,推動改變。」林子平說。「相對於其他自然現象,人們對於溫度的回應卻總是介入太多,應該透過觀念改變,找尋更多方式。」他說。

綠建築淨零減碳 首要:資訊揭露

近來,淨零減碳永續目標成為國內外重要,台灣一連在去年宣示淨零目標後,政府也在今年所月底,宣布淨零減碳路徑圖,建築減碳也成為一項關鍵重點。林子平解釋,建築不但是實現淨零減碳的重點,從過去研究調查,建築設計、空間能源使用,往往也是造成城市高溫的重要來源。「資訊揭露是第一步。」林子平解釋,國際早有前例,例如紐約市就要求建築設計必須標記建築能效規章標示,揭露相關資訊。近期,政府也正在規劃並打算推出相應政策。

儘管建築是碳排重點來源之一,但林子平也提醒,務實而言,只要使用就有排碳量產生,與其追求「淨零」,而更務實的做法,是要打造「近零建築」,「透過能源的調整,只要減少一半能耗,建築設計實現『近零』就會有大大助益。」他說。

延伸閱讀

>>2050淨零減碳目標最後一片拼圖-建築能消規章將上路!

>>建築也能與自然循環共享!九典建築「借風」打造永續低碳建築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劉嫈楓

作者文章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邀請台美包括3M、小智研發...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

2024/04/15
今年由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發起,集結Dentsu電通傳播...

地球解方年會即將展開! 召集人楊振甫:「永續下階段挑戰:突破創新,加速行動」

2023/04/12
布農族馬中原(左)與撒奇萊雅族陳志義(右),外人習慣稱他們小馬、小黑的二人返鄉期...

秘境古道探訪、多族歷史文化、故事人文體驗 永續旅遊潛力景點:花蓮磯崎

2023/02/10
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分享從地方開始,從人、物、產,打造出的理想永續藍圖。 圖/茶籽...

茶籽堂3.0/傳遞土地美好良善 趙文豪:新時代的品牌,不能獨善其身

2023/01/03
第二屆「台灣影響力投資論壇」昨(8)日舉辦,以「從 ESG 到影響力投資 - 用...

後COP27時代實現SDGs目標 打造影響力投資生態系

2022/12/09
《倡議+》展開循環會客室邀請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

【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下)

2022/11/23

最新文章

黃瀚嶢不僅擅長生態插畫,2022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沒口之河》同樣驚艷四方。 圖/...

從繪畫到文學-《沒口之河》黃瀚嶢 走出不一樣的生態研究路

2024/04/19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投入兒少服務30餘年,她認為處罰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唯一方...

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2024/03/05
由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領軍的阮劇團,是一群對戲劇充滿熱忱的嘉義返鄉青年組成,自...

從被質疑到本土語言貢獻獎 阮劇團為何用台語翻轉經典?

2024/02/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