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有數位工具≠數位轉型-均一呂冠緯,從「心」教育

2022/01/01 劉嫈楓

回望2021年,你為這一年挑選出的關鍵詞是什麼?盤旋了2年的「疫情」一詞依然重要,而伴隨而來另一關鍵字,更是從食衣住行各領域全方位展開加速的「數位轉型」。教育領域,當然也是。

當學生、老師、家長都開始學習線上教學、手拿平板,數位是教育現場唯一的解答嗎?新的一年,眾多挑戰仍在前方,本月《倡議+》邀請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擔任客座總編,他提醒:「別為數位而數位」,面對未來教育挑戰,亟需創新數據治理思維,公、私協力,共享創意。


疫情衝擊全台,不到48小時,教育部即刻宣布全國停課共同防疫,致力透過數位學習,提供個人化、數位教育平台成了最好的「應援手」。能在短短不到48小時內,快速應變,是均一從2012年創辦以來,擁有三百多萬註冊用戶、橫跨全台學校,歷經10年練兵而來的實戰力。

邁向10週年 「2.0」均一要成為影響力平台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今年即將邁向創辦10週年,4年前自一手催生的誠致基金會,獨立而出後,角色也從原本提供學習服務的平台,向前躍進一步,期待影響大眾社會、政府,促成為推進數位教育變革的影響力平台。

呂冠緯表示,附屬於誠致基金會期間,均一的定位是期待提供便利數位教學的學習平台,然而光光僅有好的服務,並不足夠,影響力也有限。「影響力並不僅止好的服務」,不只講求多少人用了均一服務、下載多少次,而是涉及到人、涉及到背後觀念。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 圖/江建泰攝影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 圖/江建泰攝影

他以「婚姻平權制度」為例,對多數人而言,真正使用到這個制度並不多,但背後涉及的人、觀念文化的翻轉,影響卻是如此深遠巨大,「這是兩者層次的差別。」若要實現均一設下的願景使命——讓每一位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必須說服更多人加入、理解、認同,成為一場號召運動,而不是光提供一個好的平台服務,就能辦到。

學習數據留軌跡 教育政策制定最好的依據

因此,獨立另行成立基金會後的「2.0版」均一,期待對社會、大眾、政府溝通,發揮更多影響力。第一步,設下了「人」的目標,誰才是數位教育變革中最關鍵的角色?第一個鎖定的,當然就是教學第一線的學生、老師、家長。「這群被我們稱為生師親的『顧客群』」呂冠緯說。

另一個關注的對象,則是左右了未來的政策執行者:政府。

教育領域不缺資料、也不缺研究,卻因委託學術、民間各方單位機構執行調查,面臨資料散落,無法串接、整合,協助政策制定。傳統的資料數據的蒐集,也多半是在事後透過問卷等方式,回溯填答,不僅無法掌握學習行為,從執行上,也成為教育現場沈重的行政負擔,影響訊息的正確性。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影響力總監楊昭瑾。 圖/江建泰攝影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影響力總監楊昭瑾。 圖/江建泰攝影

但在均一完整整合學生、家長行為,除了基本背景資料,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平台每一筆的點擊都是學習的「軌跡」,「停留多久、題目會不會都知道」。舊有的調查問卷,往往都是抵達終點的「結果」資料,無從判別與對症下藥,但透過均一紀錄,有更多學習的過程資料,不只看見結果,還能找出癥結。「將背景性資料、過程性資料、結果性資料,同步納入,政策制定就能擁有更強大的依據。」

解開的束縛,還有內容的共創。耗費大量氣力研發教材,卻無法共享資源,2019年教育部宣布創用CC共享政策,鼓勵共享教學內容。「就像疫苗施打,若只是封閉單一體系效果也有限,再怎麼好也沒用,」呂冠緯說。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部門共創、共享是呂冠緯認為的出路。今年,均一就與台北市首度合作酷課雲。原本就有的乘法教學的影片,語調、解說都如同現場教學的複刻,教材上線後,3年了卻僅只有一百多次的點擊觀看。但「均一版」教學影片,從畫面設計、解說語調,都一改枯燥、單一風格,上線後三隻影片在一年內,累積下載次數就有一萬多次。「教育內容的介面必須打開。」呂冠緯說。

迎來台灣絕佳時機 攜手企業共創內容育才

作為平台,均一期待連結的還有企業。「其中之一,是像是『台灣吧』、『數感實驗室』等提供教育內容的服務商,另一種則是將教育、培育人才視為社會責任的企業。」

呂冠緯分析,有三大趨勢值得特別關注,第一是疫情之後的數位轉型趨勢,另一股則是國際局勢中現今中美兩強的競爭對峙;最後則是內部多元性的整合,找尋求同存異的公約數。「企業投入教育人才,不僅對自身有利,也是最好的時機。」他說。

因此,跳脫學校體制既有的教材,均一針對社會關鍵主題與企業攜手共創內容,設計議題型課程。均一就攜手台積電設計「思考力」課程;在訊息爆炸,難辨真偽的現下,也與Line合開科學媒體素養課程;同時因應最時興的永續主題,也與雀巢合作。

「均一教育平台」的youtube頻道上,可看見他們推出的教學影片,從畫面設計、解...
「均一教育平台」的youtube頻道上,可看見他們推出的教學影片,從畫面設計、解說語調,都一改枯燥、單一風格。 圖/摘自「均一教育平台」youtube頻道

時至今日,經過各方倡議、行動,才漸漸開展了內容共享、公私團隊攜手合作的開始。然而,在此之前2019年,均一就已經率先提出「教育永續發展」的觀念,提倡官民協力推動教育創新。「倘若我們不放開,共享資源、創意、平台,只會看到一座座數位蚊子館不斷出現。」

使用數位工具 不等於數位轉型到來

日前,行政院宣布生生一平板,預計未來4年將提撥240億元預算,投入數位教育,但以現階段預算分配,多數比例仍投注於硬體採購。呂冠緯提醒,數位教育的關鍵是該「以人為核心」,「數位工具的使用,並不等於數位轉型的到來。」

呂冠緯提醒:「使用數位工具,不等於數位轉型到來」。「數位教育的關鍵是該『以人為核...
呂冠緯提醒:「使用數位工具,不等於數位轉型到來」。「數位教育的關鍵是該『以人為核心』」。 圖/江建泰攝影

面對教育界的「數位運動」,「開始之前,必須思考為何而數位。數位學習更精確描述,是為『學習』而數位。」呂冠緯提醒。倘若數位工具進入教育現場後,還是維持原有學習模式,根本難以稱之為數位轉型。

「學習真正的目的,是根據每個人的獨特性、不同人狀況,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當手中的平板、載具,成為電影《鋼鐵人》智能輔助管家『Jarvis』角色般,學生都能自主從中找尋解答,才是真正迎來數位轉型。」

延伸閱讀

>>【疫起。行動】數位學習已上線,教育心態也要加速

>>數位學習時代,實體校園會被取代嗎?

>>當學校不僅止於「線下」-疫情催化的數位教育革命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寶特瓶別丟!10個環保創意DIY 變身廚房陽台好物

2023/11/30
歐盟明年起將對航向歐洲港口的船舶開徵碳排費。 圖/unsplash

歐盟明年徵港口碳費 7國籲喊停「會把生意趕離歐洲」

2023/11/30
世界各國政府兩年前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的COP26氣候峰會上同意逐步...

沒把氣候峰會放眼裡?國際化石燃料補貼 不減反增2兆美元

2023/11/30
人們可以走進三省堂看畫、聽講座。

台東獨立書店「三省堂」 陪伴精神病友的友善日常

2023/11/30
「2023 年淨零排放準備度報告」指出種種阻礙將難以實現2050全球淨零排放目標...

KPMG:台灣永續報告書TCFD表現好 未來關鍵是TNFD

2023/11/30

【倡議圈活動】回到夢想起點 分享臺灣孩童改變世界的故事 前進印度2023 DFC世界孩童高峰會

2023/11/29

最新文章

對「DOMI綠然」共同創辦人兼永續長胡德琦而言,氣候行動不是只有企業、大人才能做...

3歲也懂節能減碳!「DOMI綠然」為下一代打造氣候教育

2023/11/15
「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不僅關心環境與氣候議題,也開設工作坊培育氣候律師,盼...

氣候訴訟燒進台灣!環境權基金會用法律捍衛環境永續

2023/11/08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楊順美分享,媽盟不只關心能源,也關注氣候變遷問題。 圖...

氣候變遷衝擊下一代生存!「媽盟」號召媽媽們出動,盼政府正視問題

2023/11/01
因為自身也是消費者,陳志峰會常常在同伴或者朋友當中,討論牛乳、肉品、雞蛋等產品議...

人、動物與環境一體,中興大學陳志峰教授讓動物過得更好

2023/10/23
育誠蛋品老闆林育誠表示:「和母雞們一起生活讓母雞自由飛,才能生產出友善動福蛋」。...

解放母雞自由飛,青農林育誠生產友善動福蛋

2023/10/19
面對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議題,陳玉敏強調,感性和理性的平衡非常重要,兩者相輔相成,...

解放母雞也能吃好蛋!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為動物爭福利

2023/10/0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