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位工具≠數位轉型-均一呂冠緯,從「心」教育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 圖/江建泰攝影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 圖/江建泰攝影

回望2021年,你為這一年挑選出的關鍵詞是什麼?盤旋了2年的「疫情」一詞依然重要,而伴隨而來另一關鍵字,更是從食衣住行各領域全方位展開加速的「數位轉型」。教育領域,當然也是。

當學生、老師、家長都開始學習線上教學、手拿平板,數位是教育現場唯一的解答嗎?新的一年,眾多挑戰仍在前方,本月《倡議+》邀請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擔任客座總編,他提醒:「別為數位而數位」,面對未來教育挑戰,亟需創新數據治理思維,公、私協力,共享創意。


疫情衝擊全台,不到48小時,教育部即刻宣布全國停課共同防疫,致力透過數位學習,提供個人化、數位教育平台成了最好的「應援手」。能在短短不到48小時內,快速應變,是均一從2012年創辦以來,擁有三百多萬註冊用戶、橫跨全台學校,歷經10年練兵而來的實戰力。

邁向10週年 「2.0」均一要成為影響力平台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今年即將邁向創辦10週年,4年前自一手催生的誠致基金會,獨立而出後,角色也從原本提供學習服務的平台,向前躍進一步,期待影響大眾社會、政府,促成為推進數位教育變革的影響力平台。

呂冠緯表示,附屬於誠致基金會期間,均一的定位是期待提供便利數位教學的學習平台,然而光光僅有好的服務,並不足夠,影響力也有限。「影響力並不僅止好的服務」,不只講求多少人用了均一服務、下載多少次,而是涉及到人、涉及到背後觀念。

他以「婚姻平權制度」為例,對多數人而言,真正使用到這個制度並不多,但背後涉及的人、觀念文化的翻轉,影響卻是如此深遠巨大,「這是兩者層次的差別。」若要實現均一設下的願景使命——讓每一位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必須說服更多人加入、理解、認同,成為一場號召運動,而不是光提供一個好的平台服務,就能辦到。

學習數據留軌跡 教育政策制定最好的依據

因此,獨立另行成立基金會後的「2.0版」均一,期待對社會、大眾、政府溝通,發揮更多影響力。第一步,設下了「人」的目標,誰才是數位教育變革中最關鍵的角色?第一個鎖定的,當然就是教學第一線的學生、老師、家長。「這群被我們稱為生師親的『顧客群』」呂冠緯說。

另一個關注的對象,則是左右了未來的政策執行者:政府。

教育領域不缺資料、也不缺研究,卻因委託學術、民間各方單位機構執行調查,面臨資料散落,無法串接、整合,協助政策制定。傳統的資料數據的蒐集,也多半是在事後透過問卷等方式,回溯填答,不僅無法掌握學習行為,從執行上,也成為教育現場沈重的行政負擔,影響訊息的正確性。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影響力總監楊昭瑾。 圖/江建泰攝影
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影響力總監楊昭瑾。 圖/江建泰攝影

但在均一完整整合學生、家長行為,除了基本背景資料,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平台每一筆的點擊都是學習的「軌跡」,「停留多久、題目會不會都知道」。舊有的調查問卷,往往都是抵達終點的「結果」資料,無從判別與對症下藥,但透過均一紀錄,有更多學習的過程資料,不只看見結果,還能找出癥結。「將背景性資料、過程性資料、結果性資料,同步納入,政策制定就能擁有更強大的依據。」

解開的束縛,還有內容的共創。耗費大量氣力研發教材,卻無法共享資源,2019年教育部宣布創用CC共享政策,鼓勵共享教學內容。「就像疫苗施打,若只是封閉單一體系效果也有限,再怎麼好也沒用,」呂冠緯說。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部門共創、共享是呂冠緯認為的出路。今年,均一就與台北市首度合作酷課雲。原本就有的乘法教學的影片,語調、解說都如同現場教學的複刻,教材上線後,3年了卻僅只有一百多次的點擊觀看。但「均一版」教學影片,從畫面設計、解說語調,都一改枯燥、單一風格,上線後三隻影片在一年內,累積下載次數就有一萬多次。「教育內容的介面必須打開。」呂冠緯說。

迎來台灣絕佳時機 攜手企業共創內容育才

作為平台,均一期待連結的還有企業。「其中之一,是像是『台灣吧』、『數感實驗室』等提供教育內容的服務商,另一種則是將教育、培育人才視為社會責任的企業。」

呂冠緯分析,有三大趨勢值得特別關注,第一是疫情之後的數位轉型趨勢,另一股則是國際局勢中現今中美兩強的競爭對峙;最後則是內部多元性的整合,找尋求同存異的公約數。「企業投入教育人才,不僅對自身有利,也是最好的時機。」他說。

因此,跳脫學校體制既有的教材,均一針對社會關鍵主題與企業攜手共創內容,設計議題型課程。均一就攜手台積電設計「思考力」課程;在訊息爆炸,難辨真偽的現下,也與Line合開科學媒體素養課程;同時因應最時興的永續主題,也與雀巢合作。

「均一教育平台」的youtube頻道上,可看見他們推出的教學影片,從畫面設計、解說語調,都一改枯燥、單一風格。 圖/摘自「均一教育平台」youtube頻道
「均一教育平台」的youtube頻道上,可看見他們推出的教學影片,從畫面設計、解說語調,都一改枯燥、單一風格。 圖/摘自「均一教育平台」youtube頻道

時至今日,經過各方倡議、行動,才漸漸開展了內容共享、公私團隊攜手合作的開始。然而,在此之前2019年,均一就已經率先提出「教育永續發展」的觀念,提倡官民協力推動教育創新。「倘若我們不放開,共享資源、創意、平台,只會看到一座座數位蚊子館不斷出現。」

使用數位工具 不等於數位轉型到來

日前,行政院宣布生生一平板,預計未來4年將提撥240億元預算,投入數位教育,但以現階段預算分配,多數比例仍投注於硬體採購。呂冠緯提醒,數位教育的關鍵是該「以人為核心」,「數位工具的使用,並不等於數位轉型的到來。」

呂冠緯提醒:「使用數位工具,不等於數位轉型到來」。「數位教育的關鍵是該『以人為核心』」。 圖/江建泰攝影
呂冠緯提醒:「使用數位工具,不等於數位轉型到來」。「數位教育的關鍵是該『以人為核心』」。 圖/江建泰攝影

面對教育界的「數位運動」,「開始之前,必須思考為何而數位。數位學習更精確描述,是為『學習』而數位。」呂冠緯提醒。倘若數位工具進入教育現場後,還是維持原有學習模式,根本難以稱之為數位轉型。

「學習真正的目的,是根據每個人的獨特性、不同人狀況,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當手中的平板、載具,成為電影《鋼鐵人》智能輔助管家『Jarvis』角色般,學生都能自主從中找尋解答,才是真正迎來數位轉型。」

延伸閱讀

>>【疫起。行動】數位學習已上線,教育心態也要加速

>>數位學習時代,實體校園會被取代嗎?

>>當學校不僅止於「線下」-疫情催化的數位教育革命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野火、熱浪...全球8月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29度 排名史上第三熱

野火、熱浪...全球8月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29度 排名史上第三熱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新加坡看上核能了?為擺脫燃氣發電 政府展開小型反應爐SMR可行性研究

新加坡看上核能了?為擺脫燃氣發電 政府展開小型反應爐SMR可行性研究

最新文章

擱淺「楊桃龜」重生!全球最大海龜台灣也看得到 製成標本永存海科館

擱淺「楊桃龜」重生!全球最大海龜台灣也看得到 製成標本永存海科館

2025《永續好日子》嗨翻週末!主題特展超吸睛 企業、NPO齊聚實踐ESG

2025《永續好日子》嗨翻週末!主題特展超吸睛 企業、NPO齊聚實踐ESG

《永續好日子》松菸開跑!集結市集、電影、音樂會 逛展還能抽大獎

《永續好日子》松菸開跑!集結市集、電影、音樂會 逛展還能抽大獎

第二屆《永續好日子》登場!松菸變身全民綠色派對 玩轉SDGs抽大獎!

第二屆《永續好日子》登場!松菸變身全民綠色派對 玩轉SDGs抽大獎!

演算法殺人真實案件:14歲莫莉之死...「精準推薦」成最後一根稻草

演算法殺人真實案件:14歲莫莉之死...「精準推薦」成最後一根稻草

另類成年禮!八年級學生2天走完16公里淡蘭古道 讓山林成為最好的老師

另類成年禮!八年級學生2天走完16公里淡蘭古道 讓山林成為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