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疫起。行動】數位學習已上線,教育心態也要加速

2021/06/29 均一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呂冠緯口述、邱灝唐整理

編按:五月中旬,頂著力抗新冠病毒全球資優生光環的台灣,短短幾天,疫情瞬間爆發。大量湧入的病患,等待釐清的疑似病患不斷出現。狂雨般的疫情,中斷了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也使得許多本就弱勢的族群雪上加霜,陷入困頓。平常關注在移工、弱勢、社福、教育、街友的社創團隊,在艱難的時候更未止步,在第一時刻迅速補位行動,做最好的協力者。

為此,在全台灣「疫」情再「起」的嚴峻時刻,《倡議+》企劃【疫起。行動】專題,專訪「均一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呂冠緯,了解現今台灣的線上教育狀況,以及當我們正面迎戰後,能趁著這波趨勢做到的數位改變。

均一在雙北宣布三級警戒那一天就在準備遠距教學,只是原本預期還有一到兩週的時間,沒想到教育部5月18日就宣布隔天全國停課。

變化超乎想像的快速,加上疫情爆發時剛好是下學期末,很多東西要進行轉換,例如學生將畢業或進入下一個年級,以及學期末正準備考試,種種原因讓這幾週的數位教學,成為應急的形式。

在暑假、線上學習需求降低的期間,均一將與TFT為台灣而教,攜手共同幫屏東的老師開...
在暑假、線上學習需求降低的期間,均一將與TFT為台灣而教,攜手共同幫屏東的老師開設線上培訓課程,讓對方理解可以透過數位化,給弱勢孩子不一樣的教學方法。 圖/Gawii攝影

大家在使用上也會發現有些限制問題,例如數位學習的進行,仍然以實體教學思維來想像線上教學。如果數位學習不是用於找出學生合適的進度和程度,數位學習只會停在數位講述,無法達成數位自主。

因此,解決了應急的問題之後,下一波關鍵就是藉由數位教學的機會,讓大家思考好的數位學習行為究竟是什麼。

好的數位學習是什麼? 台灣仍缺乏討論

真正好的數位學習,答案究竟是什麼?目前還沒被各界充分討論,現在的數位學習還是以老師的角度出發,使用同步視訊且跟著老師的授課節奏,並沒有讓孩子發展「把數位環境當老師」的能力,若是孩子擁有選擇目標、合適搜尋、判斷素材符不符合需求等能力,就可以走出教室,到教室之外的地方學習。

這樣的數位學習轉變,也符合108課綱提到的「三面九項」核心素養,也就是自主行動、社會參與及溝通互動。

在自主行動中的規劃執行就非常適合與孩子的數位能力結合,例如會不會用Google日曆排定待辦事項,並且分享給老師,這同時也是職場工作的一環;每天都有疫情新聞,孩子有無能力判斷訊息的真假,如何在網路上釐清消息來源的可信度;線上有各種自學資源,孩子能否妥善運用,提前學習或彌補落後的能力。

數位學習的出現,出現兩種力道,既會拉近優勢和弱勢孩子的差距,也可能會是加大優勢學...
數位學習的出現,出現兩種力道,既會拉近優勢和弱勢孩子的差距,也可能會是加大優勢學生和弱勢孩子的距離。 圖/Gawii攝影

在社會參與和溝通互動中,孩子能否寫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自我介紹,或發揮數位美感使用編輯軟體產生有吸引力的內容,這些包含科技資訊和媒體素養的部分,從國中就可開始訓練,甚至利用各種社群或溝通軟體向國際接軌。

所有的面向和發展性目前還是缺乏討論,需要大家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另外一塊缺乏討論的是政府施政方向,除了解決學習需求、上課載具和行動網路不足之外,數位轉型對台灣的重點在哪,政府將透過這次數位加速的機會,加大投資在哪一個領域,以及對於各級教育將會有何種加強,這些議題都值得被深入討論。

數位轉型不僅影響教育,從用餐、消費行為到工作模式都有衝擊,但既然危機已經降臨,就...
數位轉型不僅影響教育,從用餐、消費行為到工作模式都有衝擊,但既然危機已經降臨,就用正面的眼光看待 圖/Gawii攝影

數位並非萬能 學習關鍵在陪伴

做數位有個重點是要避免將數位視為萬能,孩子學習的關鍵在於好的動機和持續力,這些都需要透過人的引導,所以人和數位工具的重要性是相輔相成,並非互相比較。其實,數位學習的出現,出現兩種力道,既會拉近優勢和弱勢孩子的差距,也可能會是加大優勢學生和弱勢孩子的距離。

拉近的部分在於弱勢孩子如果能被引導,妥善使用線上資源,而不只是使用網路打電動,那就有機會藉由教育來翻身,儘管台灣的網路平權還不完美,但網路普及度相對還是比其他國家好。

加大差距的部分在於,孩子身邊如果缺少有能力、有品質的陪伴者,無法妥善利用各種資源就會拉大差距。兩者的差別不單純受限於資源多寡,而是陪伴資源的有無及豐富度。

因此,在暑假、線上學習需求降低的期間,均一將與TFT為台灣而教,攜手共同幫屏東的老師開設線上培訓課程,讓對方理解可以透過數位化,給弱勢孩子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而不只是熟悉數位工具。

做數位有個重點是要避免將數位視為萬能,孩子學習的關鍵在於好的動機和持續力,這些都...
做數位有個重點是要避免將數位視為萬能,孩子學習的關鍵在於好的動機和持續力,這些都需要透過人的引導 圖/Gawii攝影

正面看待疫情衝擊 用數位打開更多可能性

疫情爆發後,大家為了應急不得不數位化,強迫改變過去的習慣,但調整之後會發現數位的優勢、更有效率的地方,未來解封後也會將這些好的變革留下來,同時也知道哪些事情非得要人與人面對面,例如數位教學原本不受重視,但現在可線上點閱、自動批改作業,讓老師能挪出更多時間解決學生的問題。

數位轉型不僅影響教育,從用餐、消費行為到工作模式都有衝擊,沒有人希望疫情爆發,但既然危機已經降臨,我們該用正面的眼光看待,如果能有效因應,那麼就是加速台灣的數位轉型,在商業上或各行各業打開更多可能性。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

油車再見!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破千萬輛

2023/06/04
國際旅遊平台列台南為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圖/台南市觀旅局提供

台灣之光!台南入選全球10大永續旅遊目的地

2023/06/03
圖/Impact Hub

【倡議圈活動】一起創造共善的社會,卡地亞 2024 年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項開放申請!

2023/06/02
敘利亞庫德族男孩 Aylan Kurdi 在搭船逃難途中不幸溺斃,其遺體倒臥在海...

「我們只想活得像個人!」撕掉刻板標籤,藏在難民故事背後的吶喊

2023/06/02
圖/ChopValue提供

免洗竹筷變身室內藝術!加拿大B型企業擺脫一次性文化

2023/06/02
圖/pexels

《人選之人》性騷擾真實版! 面對色狼權力金鐘罩,我們「不要算了」好不好?

2023/06/01

最新文章

盧彥勳擔任「我愛牛奶」計畫公益大使,鼓勵小朋友把握當下,勇敢朝著夢想努力。 圖/...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2023/04/10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