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青雜貨店 用無包裝愛地球

2019/05/15 生命力新聞

【記者張海琦、劉怡辰 ∕新北市報導】

新北市三重區一家特別的雜貨商店,省去過多包裝、塑膠袋及塑膠容器,減少垃圾的製造量,並將食材最初的樣貌呈現給消費者,鼓勵大家吃多少買多少,避免囤積浪費,翻轉消費者對商店的印象,帶領社區走向環保愛地球的風氣。

環保、惜食 從 U 開始

「Unpackaged.U」是新北市首家主打無包裝的商店,它的特別之處如同店名的巧思,Unpackaged是散裝之意,希望顧客減少一次性垃圾的使用量。走進店內,抬頭一望,看見鮮明的招牌,招牌上宏大的U,也意味著環保容器,強調永續環境的重要。

 店內LOGO上是如碗狀的「U」,希望大家可以循環使用容器。 攝影/張海琦
店內LOGO上是如碗狀的「U」,希望大家可以循環使用容器。 攝影/張海琦

透過網路媒體,看見歐美國家盛行的「無包裝商店」已相當成熟,22歲店長周孟宣與31歲的合夥人黃尚衍,理念一拍即合,決定嘗試在台灣開設一間無包裝商店,因此兩人從社區中開始推行減少塑膠的理念。

「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啊,如果你不做,誰來做?」喜愛海洋的周孟宣在淨灘時,看到滿地吸管、垃圾和塑膠袋等可怕的垃圾量,難過之餘也不滿於現況,她覺得必須從自己開始去維護這個環境,先跨出那一步,才能有所改變。

店長周孟宣(左)與合夥人黃尚衍(右)。 攝影/張海琦
店長周孟宣(左)與合夥人黃尚衍(右)。 攝影/張海琦

商店的惜食理念也源自兩人日常生活中的感觸。周孟宣某次經過餐廳店家前,看到遊民在挖廚餘桶的剩菜剩飯,她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我們都能吃飽喝足,甚至吃不完造成浪費,大包裝的食材也常常在小家庭被放到壞掉生蟲,而有人卻要吃別人的剩菜剩飯?她不禁感到難受。黃尚衍亦因看見許多餐廳食品回收台的浪費,產生了惜食的理念。因此他們呼籲大家「需要多少,買多少」,減少不必要的食材浪費。

自備容器 打造健康的環境

Unpackaged.U就像一個小型的雜貨店,不論是五穀雜糧、麵食、有機蔬菜、雞蛋、香料、茶葉、苦茶油,甚至是洗髮精和沐浴乳等多元日常生活食材與消耗品,都圍繞著此店無包裝的理念,並非如一般超商分袋販售,而是須自備容器來裝納。這個規劃確實貼合著「不造成浪費」的概念,通通都可以用秤斤論兩的方式購買,鼓勵能吃多少,就買多少。

散裝雞蛋及苦茶油等散裝液體販賣商品。 攝影/張海琦
散裝雞蛋及苦茶油等散裝液體販賣商品。 攝影/張海琦

黃尚衍表示店中產品皆是兩人細心挑選的品項,批發的貨品也全部經過檢驗,賣自己覺得好的東西,例如有機黃豆、黑豆,不施灑落葉劑的老鷹紅豆等。店中的蔬菜也特別與陽明山有機小農合作,在愛地球的同時,推廣健康的飲食。

有機蔬菜放置冰櫃中,提供人們健康新選擇。 攝影/張海琦
有機蔬菜放置冰櫃中,提供人們健康新選擇。 攝影/張海琦

心繫地球 挑戰台灣人購物習慣

歐美國家的無包裝商店行之有年,但台灣經營這樣的商店卻面臨很大的考驗。濕熱的氣候對於無包裝商店的營運有一定的困難度,為了保持商品的新鮮和品質,需要嚴格控管店內的濕度及溫度。礙於台灣消費者的習慣,Unpackaged.U計畫從「少包裝」做起,需要一段時間來逐步影響社區風氣。當消費者沒有自備容器來購物時,可以向店家購買棉布袋、多次使用容器或環保認證的PLA生物分解袋,店員也不忘提醒首次登門客人「下次要記得帶容器來裝喔!」

當客人忘記帶容器時,也可在店中購買環保容器。 攝影/劉怡辰
當客人忘記帶容器時,也可在店中購買環保容器。 攝影/劉怡辰

開店兩個多月以來,有些鄰居已成為常客,也逐漸有認同理念的人來造訪。黃尚衍面露微笑的談起曾有顧客就帶著自家的沐浴乳罐來填裝,還有婆婆拿著自己的罐子來裝送給孫子的禮物。首次來訪的顧客魏志宗、吳家秀平時就喜歡逛食材店,他們表示:「這裡很舒服、乾淨,無包裝環保推廣是很不錯的想法。」

店長細心的與顧客介紹產品的來源。 攝影/張海琦
店長細心的與顧客介紹產品的來源。 攝影/張海琦

周孟宣透露,未來考慮展店變成中型超市,目前還在規劃中。雖然改變消費者的習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看見人們漸漸認同他們的想法,帶著容器來購物是他們最大的動力。為了實踐心目中的理念,他們願先跨出那一步,並努力經營下去,承擔風險。

採訪側記

看到周孟軒為了自己堅信的環保、惜食理念,並從自身實踐,讓我很佩服也很感動。自己和她一樣是個熱愛海洋的人,也很無奈海灘上遍地垃圾,當問她明明知道做這件事不容易,為什麼會想做?她思考了幾秒,理所當然地說,「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啊」,瞬間讓我很震驚,她願意當先跨出第一步的人,不只是擁有環保理念,更是致力於在生活中推動。這個社區是實驗的一小步,我相信從有人願意起頭開始,未來環保意識會藉著最貼近生活的商店滲透台灣越來越多人的心中。

推薦閱讀

不鏽鋼吸管 免丟棄更環保

藥水分裝包 安全環保無憂慮

環保新概念 廢棄紙袋回收再利用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還在開發中的長條狀咖啡渣木炭。 圖/長日咖啡負責人張智閔提供

發熱、除臭、驅蚊!咖啡渣也能做成「蚊香」

2023/05/26
更生夥伴們製作的園藝作品。 圖/鄭穎丞攝影

園藝、木工、烘焙-「日光之家」幫助更生人學習一技之長與社會接軌

2023/04/02
從阿拉寶灣旁的海蝕平台放眼望去,可看到遠處的基隆嶼輪廓映入眼簾。 拍攝/劉宥淳

「人面獅身岩、鱷魚岩淚」都在這!基隆青年開創和平島公園「永續旅遊島」

2023/02/23
綠色廊道門口旁的休憩區,吸引許多動物前來一同踏青。 圖/劉宥淳攝影

號召居民美化河畔 傅玲玉打造汐止綠色廊道!

2023/02/15
Mu surf 以木製衝浪板讓浪人在衝浪時兼顧永續。 圖片提供/MU-SURF

用廢棄木材製作環保衝浪板-南非青年用衝浪板傳遞浪人精神

2023/02/02
書店內一面墻擺放著借閱的參考書籍。 攝影/彭潔盈

進擊的書店/城鄉潮間帶不僅提供書籍還把書店帶進社區

2023/01/08

最新文章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微光盒子透過帶孩子們四處到咖啡廳、電視台參訪,來引導孩子做職涯規劃。圖為團隊與孩...

不愛唸書的「壞孩子」 前進安康社區為弱勢兒少點亮微光

2023/03/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