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活出不老夢想 翻轉長者生命態度

2019/04/17 生命力新聞

【記者宋以安、劉燿瑜/臺中市報導】

有群人一早便在灑掃庭除、整理及布置餐廳空間,在廚房裡手腳俐落的準備食材,在紀念品商店裡擺設及清點商品,這些在忙著工作但充滿活力與朝氣的人,都是在「不老夢想125號」工作的銀髮者。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後,民眾雖然逐漸重視老年失能人口的照顧,卻往往忽略健康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成立不老夢想125號,希望民眾看見健康長者們的活力與生命力。

打造不老夢想館 開闊「老」的不同可能性

不老夢想125號是一個提倡預防照顧及讓長者翻轉生命態度的展演空間,透過不同主題的攝影展、市集與銀髮議題的講座、經營餐廳,除了鼓勵長者做不同的社會參與,以防止健康的老人走向失能,也讓民眾重新看待「老」,翻轉對老人的刻板印象。

不老夢想館的起源於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帶著17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長者完成摩托車環島,拍下了《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的拍攝,弘道基金會讓社會大眾看見的,不只是不老騎士們對於追求夢想的堅持與毅力,還有上了年紀的長輩們仍舊可以盡情揮灑生活的態度。

不老夢想推廣中心組長陳姿婷說:「台灣的老化速度非常快,但是怎麼樣給長輩老後的生活...
不老夢想推廣中心組長陳姿婷說:「台灣的老化速度非常快,但是怎麼樣給長輩老後的生活,有不同的可能性。」攝影/劉燿瑜

依循著不老騎士的精神,弘道基金會向台中市政府承租了位於雙十路、原本作為藝文空間的宮原氏別墅,打造了不老夢想125號,並在2017年舉辦不老騎士的10年特輯攝影展。不老夢想推廣中心組長陳姿婷說:「我們認為可以透過一個館舍的成立,讓更多人認識長者們不同的夢想,看見這些長者們的生命力。」

「不老婚紗」圓夢計畫 重新拍下愛情的見證

走進館舍另一個角落,相片展示著穿著筆挺西裝及潔白婚紗的長者,象徵歷經歲月流逝卻依然不破的愛情見證。「時光正好,愛情不老」的不老婚紗圓夢計畫,是弘道基金會在2017年舉辦的公益攝影展,弘道基金會挑選了16對年齡超過80歲的長輩拍攝婚紗照,並於七夕情人節時將作品做成特展展出。

即便歷經時光的流逝,愛情的誓約永遠不老,親吻更是不能少。圖片提供/不老夢想125...
即便歷經時光的流逝,愛情的誓約永遠不老,親吻更是不能少。圖片提供/不老夢想125號

不老婚紗圓夢計畫的幕後推手,是一位幫超過兩千對新人拍過婚紗照的攝影師--江可豫,她在祖父過世後才發現沒有幫祖父母拍過任何婚紗照,最大的遺憾卻也是促使她與弘道基金會合作的動力。攝影展想要帶給大眾的並非只有婚紗照美麗的形象,還有長輩們即便歷經歷史動盪與時光流逝,仍堅貞不移的愛情誓約。

原鄉攝影的展演 點燃生命柴火

除了不老婚紗,不老夢想125號還有「就是要一起一起」原鄉攝影展,一張張原住民長者身穿族服的活動照片,讓民眾一同看見長者們生命中的火光。

「愚人之友基金會」的家庭托顧輔導志工張智凱藉由生命展演攝影展,重新讓有原住民身分的長者穿上他們的族服,拿起曾經使用過的獵槍及搗小米的器具,讓他們重新回顧自己的生命,並與家托的夥伴們一起分享生命的過往。

不老夢想125號的牆上,用照片綻放著老人生命的光彩。攝影/劉燿瑜
不老夢想125號的牆上,用照片綻放著老人生命的光彩。攝影/劉燿瑜

經由照片一同回憶過往的榮光,長者們彼此之間得以互相交流,「長者們從原本對彼此不熟悉變成熟稔許多,其實對家托站的運作是好的影響。」陳姿婷認為,在拍照及分享照片的過程中,家庭托顧站裡的活力氣息自然也能增添不少。

認識家托議題 推廣系列講座

不老夢想125號透過原鄉攝影的生命展演,看見家庭托顧站的失能老人,同時也發覺家庭托顧議題對於他們來說相當陌生。陳姿婷表示,他們雖然在做老人服務的工作,但不是對每個議題都很熟悉,原鄉攝影展讓不老夢想對家托議題有初步認識。

不同於居家服務中心或日間照顧中心,住在家庭托顧站的長者可以就近在家托員提供的私人場域中得到照顧,不用長期待在家接受照護,也無須到偏遠的療養院及陌生環境。「有很多失能老人是由家人一肩扛起照顧的壓力,那種壓力是非常大的。」陳姿婷說,考量到台灣對於家庭托顧站的推廣成效不佳,不老夢想決定開始舉辦關於家庭托顧系列講座。

活到老做到老 銀髮者的再度就業

從廚房到紀念品商店,都是屬於不老夢想125號在「銀髮就業」所做打造的實驗場域。在台灣,平均退休年齡為58歲,但國人平均餘命是80歲,「很多人在退休後還有經濟的需求,或希望能持續勞動,但社會並沒有給高齡再就業者友善的空間。」陳姿婷說。

在不老夢想125號的廚房裡,負責料理和處理食材的長輩們不疾不徐的以俐落的手腳工作著,從設計菜單到烹煮餐點,都是由長輩們一起合作完成;而不老夢想125號中的商店,也有員工負責打點商品的打點與推銷,面對客人,他們從不緊張。

長輩們手腳俐落地準備展現拿手絕活,從煮菜到上菜通通自己來。攝影/劉燿瑜
長輩們手腳俐落地準備展現拿手絕活,從煮菜到上菜通通自己來。攝影/劉燿瑜

陳姿婷表示:「因歷史建築在法規上不能使用需要火的烹飪方法,在料理上都得用電烹煮,而電爐對於長輩來說都需要學習適應。」而在不老夢想125號裡人稱「碧如姊」的不老服務生郭碧如說,她必須學習如何使用平板結帳,還得學好英文才能接待外國的客人。

宣揚不老夢想 保持健康生活態度

不老夢想125號建立在「預防照顧」的基礎上,期盼大眾在照顧失能老人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健康老人保持正確生活態度的重要性。陳姿婷表示:「只要把健康老人的人口擴大,資源投入的方向就會更精準,同時也可以創造更好的效果。」

經由拍攝「不老騎士」紀錄片,弘道看見其實給長者一個夢想、一個目標,即便身體有病痛,還是可以為了追求夢想,去克服很多難關。而不老夢想125號舉辦展覽、講座及其他活動,希望讓更多人可以認識長者們不同的生活態度,看見度過晚年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未來,不老夢想125號會繼續推廣預防照顧,同時將配合臺中市政府設立「照顧咖啡館」,提供民眾諮詢長期照顧的服務,並協助民眾做完整的照顧計畫。另外,藉由小孩子擔任攤主,舉辦以「小小攤主」做為主題特色的市集,希望可以運用年輕人的力量,帶著父母及長輩來到不老夢想的館舍認識「不老」精神。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我們一早就到了不老夢想125號,一走進館舍就看到廚房的空間裡有一群人在準備食材,還有人在打掃、布置空間,但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些人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輩們!採訪不老夢想的理念後,我一度想起現在長時間待在家的奶奶,應該要以不同的方式照顧她,讓她在心靈和精神上保持不老,才能夠保持健康。而中午我們吃了長輩們親手烹煮的麵線,他們親切的問候和充沛的活力像濃縮在麵線裡似的,我們的精神也被振奮了起來。

延伸閱讀

弘道助老人圓夢 活出生命新價值

弘道兩千志工 用心陪伴老人

社區元極舞 讓老人再現青春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 原文標題:活出不老夢想 翻轉長者生命態度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推薦閱讀

5%的社會創新實踐 我的熟齡生活我設計

邁向第二人生 許自己一個好好老去的未來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一舞成青春 六克拉舞團顛覆老人老世界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從阿拉寶灣旁的海蝕平台放眼望去,可看到遠處的基隆嶼輪廓映入眼簾。 拍攝/劉宥淳

「人面獅身岩、鱷魚岩淚」都在這!基隆青年開創和平島公園「永續旅遊島」

2023/02/23
綠色廊道門口旁的休憩區,吸引許多動物前來一同踏青。 圖/劉宥淳攝影

號召居民美化河畔 傅玲玉打造汐止綠色廊道!

2023/02/15
Mu surf 以木製衝浪板讓浪人在衝浪時兼顧永續。 圖片提供/MU-SURF

用廢棄木材製作環保衝浪板-南非青年用衝浪板傳遞浪人精神

2023/02/02
書店內一面墻擺放著借閱的參考書籍。 攝影/彭潔盈

進擊的書店/城鄉潮間帶不僅提供書籍還把書店帶進社區

2023/01/08
Chicaca store老闆Hans樂意分享復古玩具的文化內涵。 攝影/程欣瑩

一起「回到過去」-Hans用復古玩具補齊童年記憶

2022/11/04
浪途通報平台創辦人Deson(左)和Shawn(右)。 圖/浪途

「絕育」才是源頭!浪途通報平台讓浪浪們不再複製流浪

2022/10/04

最新文章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逆風劇團創辦人成瑋盛。 圖/張皓婷攝影

接住迷途中的青春生命-逆風劇團成瑋盛撕下「壞孩子」的標籤

2023/03/01
胖胖樹王瑞閔與他的小小熱帶雨林植物園。 圖/王瑞閔提供

打造熱帶雨林的快樂天堂-「胖胖樹」王瑞閔賺錢幫植物找家

2023/02/15
喝起來完全不像野草做的椿萱野茶,有著相當甘甜的茶感,主要香氣以堅果調性為主,成分...

現代野草生活/野草也能製作抹醬、巧克力!三玉號讓「吃草」很有趣

2023/02/08
EMBERS主廚郭庭瑋期盼透過每一道料理的食材選擇,打造台灣未來的永續樣貌。 圖...

用食材訴說土地與文化-EMBERS 郭庭瑋:做台灣味,是因為希望台灣長成那個樣子!

2023/01/31
主事梯田山民宿的阿達,同時也是一名策展人。 圖/蔡昇達提供

將山林視為「我們」創造梯田山民宿 蔡昇達:接受自然裡所有的隨機

2023/01/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