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創問題一籮筐!低迷內閣只有她不怕被抗議

2019/01/01 游昊耘、張瀞文

唐鳳不僅是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也是這一年接觸最多社會創新組織的公務員。這兩年,攸關數位平台的使用、社會創新的做法,「圈內人」遇到困難時常常會想到「去找唐鳳」。2019年第一個月,《倡議+》和3個社會創新的組織一起來到唐鳳辦公室,請唐鳳暢談她投入公職的起心動念、面對社會改變的價值系統,以及,台灣社會創新將如何走向下一個里程碑。

2016年,唐鳳成為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2018年起又接下了行政院推動的《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召集人,從資訊、教育、公部門,橫跨到社會創新領域。唐鳳透過擅長的數位技術,秉持著公開透明原則,提供社會上各領域的倡議者新平台、新系統,讓不同聲量的價值觀接觸彼此、互相串連,取得最大交集,減少抵銷的可能。

出身公務員世家,讓她致力做「公僕的公僕」

唐鳳說起當初決定扛下數位政委的初心,「不是想要帶來什麼改變,而是想讓要帶來改變的人,互相有傾聽的經驗,而不是互相對抗的經驗。」她利用自己對數位的擅長,當「公僕的公僕」幫助公務員,讓公務體系認識「透明」(公開工作過程)與「當責」(遇到問題,給出交代)的好處,不再逃避與民眾互動。

唐鳳認為,公務員過往目睹太多因不同價值而直面衝突的情況,例如在立法院長官被質詢的場景、在公聽會回應高度爭議性事情,「想到直接溝通,公務員會很開心的,大概是少數。」她沈沈地說。

0
「讓要帶來改變的人互相傾聽而不是互相對抗」是唐鳳當初決定扛下數位政委的初心。 記者曾吉松/攝影

時代背景的變遷,也在無形中提醒著公務體系應有所改變。唐鳳家三代皆從事軍公教,她觀察曾經歷民國38~76年間戒嚴時期,又從事公共服務的人們,特別重視「威信」,但在如今講求透明、公開的網路世代,表現得越有權威,就越不容易受民眾信任,因此廣納各方聲音的「開放政府」概念,顯得更加重要。

網際網路的普及也大大翻轉了政策制定的遊戲規則。公共政策制定的參與對象不再限於掌握較多話語權的政府官員與大型民間組織等少數領域。

「以前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可以把幾萬人組織起來。」唐鳳分析,如今應著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的發展,擁有同樣價值觀的人變得容易找到彼此,不同群體的多元面貌開始在台灣各地綻放,公務體系過去習慣的對話模式,勢必需要修改。「以前體系時常聚焦於如何解釋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她不諱言地說。

唐鳳從2016年接下數位政委職務,2年過去,如今主打政策透明化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線,其中廣含行政院各部會共1380項正在推動的政策,民眾不只是被動定期追蹤各項目執行狀況,全民更能主動倡議價值,若附議民眾達到5000人,便能向相關部會提議,部會必需在參與平台上回應。

利用數位平台,民眾監督政府不只變得容易許多,更直接而雙向地縮短了民眾與公部門的距離。

會吵的朋友進廚房,邀「酸民」一同建造新報稅系統

「透明」與「當責」說來容易,但挑戰的卻不僅是公務系統,甚至是整個世代做事情的慣性,談何容易?

「一個舊的系統,當你看到它的缺陷時,改變它的方法並不是跟它鬥爭、挑戰或攻擊,而是做出一個新系統,舊系統慢慢就沒有人用。」唐鳳總是引美國哲學家Buckminster Fuller的話,說明她促成改變的基本理論。

擔任數位政委的這2年,她從不和舊系統正面對決,而是建起開放而透明的新系統,讓各種價值觀、站在不同崗位的群體在互相認識、相互理解、彼此串連,最大程度地減少折衝可能。「我們要的只是一種『不排斥社會創新』的感受而已,如果這個創新的方法真的是有趣的,而且你投入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大家慢慢就會學到『這樣也不錯』。」唐鳳如是說。

「我的態度是『全力支持,絕不主導』。」唐鳳自信地笑說。這份自信並非平白無據,比如唐鳳一開始倡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時,各業務單位承辦人對於此都「非常保留」,唐鳳說出他們心裡的OS:「本來只有23個人在管考我們,現在變成2300萬人在管考我們,這樣對嗎?(笑)」

0
2個小時的採訪中,唐鳳不僅回應了3個組織提出的困難,也在一問一答間展現了社會創新的「世界觀」。 記者曾吉松/攝影

於是她嘗試先將行政院60餘項管考方案先行,1年後,當其他部會公務員看見透明公開的揭露,不只提升了各部會間的溝通品質,民眾打電話詢問次數也減少了,各部會便開始逐一投入參與,在唐鳳與其團隊建造的數位平台,公務員不再望「當責」而生畏,結構性的改變悄悄開展,如今1380項政策進度已全數公開。

又比如今年新上線,滿意度達96%的報稅系統,是由一群留言「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等負面評論的「酸民」與政府共同合作,他們受唐鳳與財政部邀請加入協作團隊,其中有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有家庭主婦,也有回覆稅務問題的一線政府人員。

唐鳳的原則是「讓會吵的朋友進廚房」,促成不同立場的互相傾聽與彼此理解,「我什麼都沒有做。單純只是讓這一些抗議、倡議的音量,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成為共同創造的能量。」唐鳳透過一次次行動,落實她倡議的,開放政府應該做到的「涵容」(讓原本沒有能力或意願的人也能參與),讓不同價值的倡議聲量在交錯之間,取得最大交集,成就了一次評價幾乎滿分的政府與民間合作案例。

邁向新里程 社會創新組織要從「很多山頭」到「連成延綿山脈」

唐鳳的辦公室位於「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簡稱社創中心)裡頭,前身作為空軍總司令部,在靜謐的外觀下卻隱藏著滿盈的創意與活力。唐鳳將每周三時間空下來,讓有需要的社會創新組織預約時間,接受諮詢,同時每兩周走訪台灣各地,與社企面對面接觸,這些使得唐鳳成為過去1年以來接觸最多社會創新組織的公務員。

和社會創新領域頻繁接觸的唐鳳觀察,台灣的社會創新正要跨向新的里程:從「不太知道具體怎麼社會創新,但是很願意支持社會創新」的現況,邁向「不但很認同社會創新,而且我知道要做什麼事情」

「要跨越這個鴻溝,組織彼此間的串連是很重要的。」唐鳳強調,早在「社會創新」一詞出現之前,許多組織就致力於用創新捲動社會力量、改變社會關係,這些組織已經在各自的領域經營出很高的山頭,「這兩年,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大家願不願意在同樣的基礎上(例如「永續」的理念),分享彼此做的事?是不是願意連成山脈?」

即便是剛投入社會創新的組織,唐鳳提醒,也必須讓既有的組織「看見某種未來透過你而來臨」,並在既有組織中找到可以彼此串連的位置。

社會創新的路不會有真正的終點,正在為此努力的組織,無論規模是大是小、發展時間是長是短、關心的議題是兒少還是移工,都在倡議過程面對挑戰。

2019年初始,已有30年歷史、關心婦幼兒少的勵馨基金會;和成立4年、關心移工One-Forty;以及去年剛成立組織、聚焦技職教育的Skills for U,和《倡議+》一起來到唐鳳的辦公室,針對組織的創新營運、數位可以扮演的積極角色、關心的議題如何被看見等等,「請問唐鳳」。

2個小時的採訪中,唐鳳不僅回應了3個組織提出的困難,也在一問一答間展現了社會創新的「世界觀」:所有的困難,都是有脈絡的,多數困難在釐清脈絡後,方法立見;所有的分歧意見,只是多元的一部分,唐鳳鼓勵面對面的談話,讓抗議的負能量,成為「共同創造」的正能量。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將從這3個組織向唐鳳提出的5個問題中,看見社會創新的新世界觀。

0
社會創新的路不會有真正的終點,正在為此努力的組織,無論規模是大是小、發展時間是長是短、關心的議題是兒少還是移工,都在倡議過程面對挑戰。 記者曾吉松/攝影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請問唐鳳:社創如何永續,而非犧牲個人權益?

請問唐鳳:數位工具可以幫我們突破同溫層嗎?

尋找新價值、推翻舊法規 唐鳳歡迎大家來挑戰

請問唐鳳:人民如何讀懂政府語言,進行對話?

唐鳳:別教小孩當工具人 否則容易被AI取代

作者文章

新加坡政府規定,12月起雇主須提供員工彈性工作安排選項。 圖/路透社

周休三日成真?新加坡新指引 勞工能要求彈性上班

2024/04/18
受困圍籬的草鴞,翅膀拉傷,歷經三個月照顧後,草鴞復原良好,成功野放。 圖/屏東縣...

抓老鼠能力OK!受困瀕危草鴞復原良好 3個月後成功野放

2024/04/18
巴黎是第1個宣布碳預算的奧運主辦城市。 圖/freepik

巴黎奧運夠減碳嗎?研究:具建設性但仍不足

2024/04/18
為企業碳排把關的世界權威機構SBTi,卻被內部抨擊近日一項決策大開倒車、形同為企...

SBTi層擬放寬碳抵換額度 遭批恐淪為「漂綠平台」

2024/04/18
2023年全台海岸廢棄物約940噸,但海底垃圾的數量多寡? 圖/shutters...

農廢為何沉入海?海大團隊與阿洋船長合作 尋找海洋農廢源頭

2024/04/17
森林扮演重要的減碳角色。 圖/shutterstock

環境部再審「森林碳匯」草案 森林面積與火災碳排納入討論

2024/04/17

最新文章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投入兒少服務30餘年,她認為處罰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唯一方...

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2024/03/05
由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領軍的阮劇團,是一群對戲劇充滿熱忱的嘉義返鄉青年組成,自...

從被質疑到本土語言貢獻獎 阮劇團為何用台語翻轉經典?

2024/02/29
「台灣台語路協會」理事長董力玄是3個孩子的母親,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就只用台語向...

長輩患「越頭症」、小孩怕沒朋友...台語共學團串起台灣母語孤島

2024/02/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