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只能搏同情 聰明的努力才是真正專業者
既然是人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意味著所有工作者,正朝向領域專家的方向發展。這裡所指的領域專家,其實就是「思考自己的工作價值,還能產出附加價值,對他人有所貢獻」的人,不再只是「付出勞力並收取酬勞的人」。
接下來我以職業運動員為例,比較職業棒球與職業足球間的不同,就可以了解,課題設定力為何對現代的商務人士特別重要。
首先,我們先來個簡單的複習,比較一下棒球與足球的之間的差異性。
● 棒球:球隊編制9人,攻守交替制,球員負責的位置和範圍幾乎固定。
● 足球:球隊編制11人,球員有負責的位置和範圍,但基本上不固定。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些規則我也知道。」不過,這兩種職業運動在相互比較之下,可以發現依賽事的規則不同,選手在比賽時所需要的判斷力,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這點跟職場上所需具備的課題設定力,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我們從棒球的部分開始看起。職業棒球為攻守交替制,打擊與守備位置都是固定的,因此球員之間的分工也相當明確。進攻方的打者如果已經上壘,就必須視下一位打者的行動準備跑壘。防守方也要視情況,切換內外野守備位置或相互支援。
在一場賽事當中,要做出什麼樣的判斷,都取決於球員本身,防守方可能是「接到球之後就快傳本壘」;進攻方則是「跑者等一下只要上二壘就好」等,大致上的行動模式都是固定的。若回到職場上來看,以工廠的生產線為例,每位員的業務範圍受到限制,可以從中發現類似職業棒球的特性。由於職責分工專門化,因此更加仰賴個人的判斷,也容易直接關係到工作上的評價。
相對來說,足球賽事中就比較注重球員個人的判斷力。11位球員的位置雖然大致上固定,但必須隨時視狀況進行變動。例如負責防守的後衛,有時也得衝到前線射門,或是守門員不得不參與進攻,甚至是負責攻擊的前鋒,長距離奔跑入防守陣容等狀況。
當然,足球賽事中,許多時候也必須遵照教練或隊長的指示來規劃戰術,例如來回傳球或越位陷阱戰術等。但與等候他人的指示相比,球員多半會自己判斷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在球場上的九十分鐘賽事,每分每秒都充滿未知的變化,從左側或是從右側跑都可以,沒有人會一一指示你「前進10公尺」、「使勁全力踢下去就對了」就算球不在你腳上,只要最後能射門得分就沒問題。自我判斷的範圍相當廣泛。
而職業足球這樣的特性,就跟先前提到、現今這種快速變化,充滿各種可能的職場,有極為相似之處。
認真只能搏同情,貢獻度才是晉升關鍵
在職業足球中,幾乎所有被選為國家代表隊的選手,都會被視作是一流的球員。一流的足球選手都需要精確的判斷力,才能在體格、體能和技術面上呈現豐碩的成果。光是遵照教練的指示來進行訓練,很難獲得高度的評價。
在職場上也是同樣道理。即使擁有高學歷或專業技能,平常只懂得遵照客戶或主管的指示執行任務,無論過多久都難以獲得高度的評價,甚至失去自我成長的良機。
當然,這不是長時間熬夜工作就能改善的事。就像球場上比任何選手都跑得快、跑得遠的隊員,如果對隊伍沒有達成一定的貢獻,教練跟粉絲也只會在心裡,暗自為他感到可惜:「那個球員,其實真的很努力了。」
請回想一下,前面曾經提過「讓努力變聰明」的概念。若將這個概念套用在足球場上,你就會知道,一流的足球選手在攔截到球時,絕非是「碰巧站在那裡」,而是在賽事中精準掌握現場的狀況,才先行移動位置。透過預測整場賽事的走向,判斷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並且一心期望為隊伍帶來勝利,在發揮高度的訓練成果之下,才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類一流足球選手的行動模式,以現今的職場來比喻,就是了解現狀,描繪期望,掌握為求實現所應解決的問題,發揮自身的能力以順利解決。這也正是關鍵課題思考的實踐精神。
所謂專業,就在於對「期望」的掌握程度
我想,透過前面的比喻,各位應該都能夠清楚地了解,在現今職場上,每個人都必須具備專業人士的自覺,並且持續磨練自己的思考關鍵課題的能力。只不過關鍵課題思考力的優劣,又該如何判斷?
以前面提到過的職業運動為例,像棒球這類行動模式比較固定、發揮課題設定力的空間較小的運動,球員的表現往往比較容易評估。由於較容易掌握每位球員應該達到的目標,例如打擊率、三振數、盜壘數、全壘打數、失誤數等,都可以作為選手個人的評價指標。
但足球就沒有這麼單純了。以職業足球來說,當然也有所謂進球數或助攻數等評價指標,但以防守者為例,該直接碰觸到球防止對手成功射門,還是只要對手還無法射門的位置防守就好,這都得視比賽的實際狀況來決定。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出現前鋒得分的好機會,但考慮到影響獲勝的種種因素,如果不顧風險積極進攻,很可能因為對手的反擊,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或許繼續控球拖延時間,才是正確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這位前鋒不會得分,仍能獲得好評。
現代職場的環境劇烈變遷,宛如足球賽事一般。「有關那個案子,我今天前去拜訪了」、「我提交了近百頁的企劃書」、「依照您的指示,我星期一就跟部屬開會討論完畢了」光只是這麼做,很難獲得專業的好評。如果想獲得上級良好的評價,必須自我設定課題,並視當下的狀況在思考後,採取相應的行動。
專業,正是表現出超乎期望
那麼,關鍵課題思考力的優劣,又是如何判斷的?關鍵就在於「期望」。
這邊我們暫時先將思考關鍵課題的能力的話題擱置一旁。請思考看看,所謂職場上的專業表現,是以什麼作為評價的標準?
「我依照主管或客戶的指示完成工作了。」在過去,這樣的表現可能會獲得好評但以現在的職場環境來說,可就沒這麼簡單了。
「我都按照他們說的去做了,為什麼就是無法獲得認同?」你是不是也曾這麼想過?無論是主管或客戶,只要是委託工作的人,都會對你懷抱著各種不同的期望。
當工作成果不如預期時,自然免不了被檢討或批評,而實際狀況是,就算做出合乎預期的結果,也不見得能得到肯定。因為現在企業不只希望員工能力強,更要求他們的工作表現夠專業。
我剛開始接觸顧問工作時接收到的觀念,就是要做到「超乎期望」。工作成果超越客戶的期望,正是一種專業的態度;相反地,如果只做到「合乎預期」,即使擁有出類拔萃的能力與技能,主管或客戶也很可能會覺得你不夠專業。這不僅限於顧問業,就連一般上班族,也常被要求拿出這樣的表現。
比起拚命,更需要聰明的努力
在前面的內容當中,我們了解在現今這個時代,人人都需要具備專業素養,以期工作成果能超越客戶與主管的期望。
你或許會許下承諾:「我會為了超乎期待的表現再加倍努力!」
力求進步當然是件好事。不過,請先停下腳步仔細回想一下?過去的你,是不是其實也已經非常拚了?但拿出的工作成果,還是僅止於合乎預期,而不是超乎預期,這其中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工作成果要超越客戶或主管的期望,具體來說究竟該怎麼做?為了找出這個答案,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所謂的「期望」是什麼。也就是被交辦什麼的工作,又該完成到什麼樣的程度。雖然聽起來是理所當然,但這也是工作倫理的原點。
重點在於,客戶或主管心中期望的表現,其實很難量化及定出標準。所以,不能完全只按照他們的要求或指示去執行。否則你可能做得很辛苦,最後還被嫌得一無是處。這時你可能會想:
「我不是都照他說的去做了嗎?」
「那個人每次講的話都變來變去……」
但這樣的抱怨都是可以避免的。比方說,先確認這個工作最後該怎麼收尾?特別需要注意,絕對不能出錯的地方是哪裡?最困難的是哪個部分?對自己很有挑戰性的部分是?是比較重視速度還是品質?
在你卯足全力向前衝之前,有幾個重點需要先好好釐清。與其埋頭苦幹,這樣的做法會比較有效率,也能幫你省下許多力氣。
如何思考關鍵課題?
話說回來,我們又該如何培養這項能力?若是達成目標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只須每天處理工作上的大小事,獲得不同領域的經驗後,自然就能提升。
但關鍵課題思考只靠累積經驗,很難有所長進。就像前面提到,思考關鍵課題的第一步,是必須看清現狀,進而發現真正的期望。但兩者的答案,都不存在於具體的人事物當中,必須親身去思考、找尋,才能得出屬於你的解答。
即使先前累積再多的工作經驗,如果都只是單純等待指示行事,就等於無法自主性地設定期望,並採取相關行動。設定課題需要一定的知識與技巧,只要具備這樣的意識,就能在工作中逐漸提升找出關鍵課題的精準度。
• 本文摘自:《關鍵課題思考》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