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從廢棄物變成搶手貨 古蹟是否回復原址引論戰

2019/03/06 修瑞瑩

台南市中西區小西門里地方民眾最近向議會陳情,希望能將遷到東區成大校園內的小西門城城樓,再遷回原址,由於台南市許多古蹟隨著都市開發而遷移,都不在原來的位置,到底古蹟應不應回復原址,引發討論。

台南市小西門城從原址被遷到成大校園內,最近地方上又希望能遷回。圖/報系資料照
台南市小西門城從原址被遷到成大校園內,最近地方上又希望能遷回。圖/報系資料照

二度遷移 恐破壞古蹟

台南在清代原有大、小東西南北門共計8座,但隨著時代變遷、都市開發,大多拆除,原來位在中西區府前路與西門路口附近的小西門城,又稱為「靖波門」,興建於1775年,由台灣知府蔣元樞所建,1788年(清乾隆53年)時改為新小西門,1968年時當時的市政府為拓寬道路,打算拆除小西門城,在當時成大校長羅雲平的爭取下,1970年遷到成大校園內,2012年校方爭取經費,將原址的小東門城牆連結小西門城樓,加以整建。

上周小西門里地方居民向議會陳情,表示當地仙草里與小西里合併為小西門里,小西門的舊名雖然恢復,但城樓卻已不在,希望能把小西門城遷回,但因原址是大馬路,要遷回原地不可能,希望能遷到附近的和意公園(晶英酒店前方)裡,與周邊的古蹟與飯店群共同發展,帶動地方觀光。

台南市小西門城從原址被遷到成大校園內,最近地方上又希望能遷回。圖/報系資料照
台南市小西門城從原址被遷到成大校園內,最近地方上又希望能遷回。圖/報系資料照

地方上的聲音傳出後,引發許多的討論,「古蹟到底該不該回原址」,主管的文化資產管理處樂見其成,但也提醒有許多問題仍要考慮,包括兩度的遷移可能會對城樓產生相當大的破壞,當年小西門城移到成大,組裝時未注意,將小西門字樣的外城裝到內城,內外相反,使得小西門城無法保存古蹟的身份,再次遷移磚體預估只能保留約5成。

同時和意公園的周邊為日治時期的刑務所官舍群,與清代的城樓是否搭配,還必須要由古蹟審議委員會討論才能決定。

而成大則認為古蹟是否該遷回原處是可以討論,但小西門城在成大近50年,與周邊的市定古蹟小東門城牆已融為一體,已彰顯古蹟保存的意義,是否要冒破壞的風險再把城樓遷回去。

當年沒人要 如今大家搶

事實上,台南歷經時代的變遷,很多的古蹟都不在原址,或不是古蹟的古蹟、被一般人誤以為是古蹟,而將錯就錯。

小西門城當年因為道路開闢,原本要被拆毀丟棄,因當時成大校長羅雲平有保護古蹟的觀念,而力爭把古蹟遷到寬廣的校園內,才在經歷近50年後,保存了這座城樓,如今地方希望遷回,成大卻捨不得放手,而有「當年沒人要,如今大家搶」的說法。

台南市小西門城下方仍可見當年留下的石刻,上書有「農商負販車牛往來,不許兵役勒索」...
台南市小西門城下方仍可見當年留下的石刻,上書有「農商負販車牛往來,不許兵役勒索」字樣。圖/報系資料照

台南很多古蹟都不在原址,像是現在位在健康路的忠烈祠的狛犬像,原本是在台南市立美術館過去的台南神社內,當地在日治時期是神社,國民政府遷台後改為忠烈祠,之後忠烈祠遷到健康路,日治時期銅製與石製的狛犬就被一起遷往忠烈祠,其實與忠烈祠並無關,之前美術館興建,地方文史工作者建議把狛犬遷回美術館。

而位在目前台南公園北側的重道崇文坊,是台南現存的四座牌坊之一,但原址也不在現處,而是位在目前的湯德章紀念公園圓環附近,清代為表彰林朝英捐款修建縣學,而特別頒給,日治時期因闢建南門路面臨被拆毀,林家後人自行遷移到台南公園現址,之前湯德章公園整建,也有人建議把重道崇文坊遷回。

其他像是赤崁樓內9座贔屭御碑更是命運多舛,歷經三次遷移,依照台南文化資產保存處的資料,原址是目前的古蹟原台南州廳(現為國立台灣文學館),經過三次搬遷才移到赤崁樓旁,台南市文資保護協理前理事長曾國棟認為,與其讓古蹟搬來搬去,大家不妨多花心思來彰顯古蹟、文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而小西門城搬到成大後,與原址的小東門城牆結合,很多人到附近參觀,都以為小西門城是小東門城;此外,台南著名的景點安平古堡,大家以為的古蹟「古堡」,事實上是戰後增建,並非古蹟。

推薦閱讀

見證僑務史 台大鹿鳴堂登歷史建築後的下一步?

從認識家鄉開始 老屋新生帶動地方改變

吃飯的人日益減少 有機米農如何殺出血路?

作者文章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財政部已自2019年6月15日起,購買能源效率分級第一級或第二級的新電冰箱、新冷...

政院拍板!節能家電減徵貨物稅 再展延2年

2023/03/31
北市環保局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打造「創能、儲能示範場域」,此為山水綠環教小木屋頂...

4月電費將調漲!北市推「分散式發電」盼用電自給自足

2023/03/31
圖/pexels

【倡議圈活動】淨零減碳 x 綠能創新 x 影響力投資

2023/03/31
圖/Skills for U 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 提供

【倡議圈活動】《青春路上》斜槓世代的探尋所 — 技職國手X新北青年政策開箱

2023/03/30
圖/慈濟基金會 提供

【倡議圈活動】你也想讓社會與環境變得更美好嗎? 「共同成長,自我實現」歡迎加入熱青年的行列

2023/03/30

最新文章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閱讀陪伴」是許多安置家園回應照護孩子核心價值的方式。 圖/unsplash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2022/05/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