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精神虐待 面對傷口才能復元

2018/03/30 洪欣慈

0
不是身體有傷痕才是傷,看不到的傷反而更令人擔心。在每年通報的兒少虐待中,有一小塊是「精神虐待」,比率雖不高,但卻是被第一線醫師、教師、社工認為藏有大量黑數的虐待型態,沒有驗傷單,傷都反映在與人相處上。

暢銷書《情緒勒索》作者、心理諮商師周慕姿碰過許多求助者,回溯童年經驗,都曾經遭受父母情緒勒索、貶低、冷暴力等,長大後這些傷沒有隨時間復原,反而在刻意壓抑下藏得很深,努力變得光鮮亮麗同時心卻還是破洞,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無意識的複製了這些傷害。

以下為採訪內容摘要:

會發展到精神虐待,一定是情緒勒索、貶低。常見的是冷暴力、疏遠、沒反應、表情厭惡厭煩,對孩子都是傷害。

例如父親罵小孩髒話,或父母分開後,爺爺奶奶把氣出在小孩身上,跟小孩說:「你媽就是跟人家跑了,你是沒人要的小孩」,還有一種貶低是父母習慣性貶損孩子:「你這麼胖了還吃 ,是豬啊!」或者是把事情都說成孩子的錯,引發孩子罪惡感、剝奪安全感。

更麻煩的是,父母把小孩當成所有物,習慣把情緒發在孩子身上。日前有些父母因孩子不聽話,而丟棄、毀損孩子的玩具,引起許多網友的討論,也是類似的例子。這些例子會引發討論,是因為其概念就是小孩與小孩的東西都是我的所有物,而非將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若這件事發生在5年前,父母的聲音可能較大,但現在網友反應激烈,或許也是因為自己曾被這樣對待而受傷、投射了自己的經歷。

0
宥勝撕毀女兒的玩具卡。圖/擷自宥勝臉書

我的東西被毀滅、我的情緒不被在意、被貶低,都屬於精神虐待。但法令很難定義,要如何定義?常常就是被稱玻璃心、認為是孩子抗壓性不足。

兩種極端反應 都在說「我受傷了」

孩子受傷後,會有兩種反應。一是攻擊別人、把憤怒轉向別人,認為講話大聲、拳頭大就是對的;另一種是攻擊自己、自殘,讓自己看起來很糟糕。因為無法對大人表達憤怒,憤怒只好轉向自己。

這些孩子對世界的安全感很低,也不容易建立關係;另一種極端是很容易建立關係,把所有的期待放在一個人身上,變得沒有自己,但只要稍微有不滿,就會變成很大的憤怒,對方一旦不符合預期,就打個大叉。

這些反應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只會發現自己的行為不斷複製,「世界上就是這樣」、「我就是沒有價值的人」、「沒有人會愛我」。這些創傷跟身體的創傷沒有兩樣,但精神創傷不知從何好起,20、30年前發生的事跟昨天發生的一樣,永遠沒有好。

下意識聽得最熟的話,在狀況不好時就會暴衝出來,然後感到羞愧,覺得自己怎麼跟爸媽一樣。覺察力高的人才能做到不循環、不去變成爸媽那樣的人,但如果用行為去控制,一旦情緒失控,就會陷入羞愧循環。

承認自己受傷才能和解

被精神虐待過的孩子會有羞愧感,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太丟臉,不想面對當時的創傷,長大後會努力變得很厲害、很好,想掩蓋小時候丟臉不獨立的自己,但內心深處不這樣覺得,而是認為「我是不是不夠好,才會被這樣對待」,這是心理最幽微的部分。

受傷的部分如果被掩蓋,會損害其他關係 。別人看到我功成名就、很光鮮,但自己卻充滿恐懼 、沒信心,情緒起起伏伏,容易有憂鬱狀況。

學會接受自己有時候沒有那麼好,但不代表自己不好,「我現在是有限的,但不代表是我的極限」,慢慢學習用平靜清楚的方式跟孩子表達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光尊重彼此感受就是很大的進步。

承認過往創傷的人才能走過來。練習療癒自己,才不會轉嫁到孩子身上。

#兒童關懷系列,看深度調查專題兒虐告白 爸媽是我的噩夢」。


。11/28(四) 阿雜力量大│立即報名>>

。11/29(五) 用創意做SDGs│立即報名>>

。11/29(五) Taiwan Can Help│立即報名>>

。11/30(六) 發掘天賦 讓不可能變可能│立即報名>>

。11/30(六) 橘世代 最棒工作在退休後│立即報名>>

。12/1(日) 不塑行動 綠生活實踐家│立即報名>>

。12/1(日) 文化平權 讓我們美在一起│立即報名>>

入場提醒:報名此活動,僅限參加「阿雜社會事×倡議家講堂」,可從「阿雜社會事 C展區」右側免費入場;若要參加雜學校其他展區活動,需依大會規定購買展覽門票始得入場。

推薦閱讀

在家遭受情緒暴力 孩子易有暴力傾向

陪伴創傷者 爽爽貓作者邀大家作夥行動

孩子在求救 看見校園霸凌背後的家庭問題

作者文章

家庭不分社經地位高低,都會發生兒虐事件。圖/pixabay

高社經家庭會粉飾 看不見的兒虐事件還很多

2019/01/18
「貧型世界」遊戲在台北車站周邊進行,玩家走訪議題現場。圖/聚樂邦提供

超寫實社會探險 聚樂邦用實境遊戲帶你學議題

2018/12/14
降低青年參政門檻看板議題已經討論多年,但至今仍未能有所突破。圖/報系資料照

別再叫我小屁孩 我18歲我也想投票!

2018/11/22
弱勢兒少現在出現『營養失衡兩頭燒』的情況。圖/pixabay

家扶調查:弱勢兒少不吃午餐多為「省錢」

2018/09/13
《職人》總編趙浩宏認為各行各業都可能有挫折,但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才能把挫折轉為...

做有熱情的事 每個行業都能成為世界第一

2018/07/13
玩具設計師趙譽設計出軟膠玩具「小鯊童」,重新帶動衰退的軟膠玩具產業。圖/《職人》...

找回玩具王國驕傲 他帶「小鯊童」走回國際

2018/07/13

最新文章

將性平融入教學,往往也能收到學生令人驚豔的回饋。示意圖。 圖/shutterst...

性別平等教育法20週年,台灣性別平等了嗎?

2024/04/19
彰化縣花壇文祥國小學生將咖啡渣、黃豆渣,廢物利用製作成蚊香,摘下教育部學校環境教...

咖啡渣做蚊香!彰化國小學童發明奪冠軍 產品義賣籌畢旅費

2024/04/12
國際到台灣,大學如何培育永續人才?
 圖/shutterstock

【永續教室】國際到台灣,大學如何培育永續人才?

2024/04/12
永續怎麼教?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

【永續教室】永續怎麼教?歐盟、英國作法一次看 幼稚園到高教共同努力

2024/04/10
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

【永續教室】永續發展教育ESD結合SDGs,培養下一代面對未來

2024/04/08
銘傳大學校長李選士(左)與銘傳全球教育系統總校長李銓(右)攜手,打造環境永續校園...

始於初心的永續教育 銘傳大學用行動加值綠色校園

2024/0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