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圈活動】爸比媽咪講座 打造家庭情緒自癒力
善牧基金會以家庭服務為理念,35年來致力於婦幼保護服務,協助遭受家庭創傷的婦女、孩童走出傷痛。多年的服務經驗,我們深知家庭的重要性,在幫助個案走出困境時,有時並不僅是幫助個案本身,更重要的是協助孩子...
永續疫後新生活 親子互動驅動兒童健康未來
根據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之研究,透過兒童生活品質問卷(PedsQL)調查確診COVID-19與沒有確診兒童之生活品質比較,結...
放學後去哪?-「放心窩」 陪孩子快樂成長的窩
一群國小生每天下課後都會到里長辦公處寫作業,身旁有大哥哥、大姊姊在一旁陪伴、教導,完成作業後,他們一起吃飯、聊天、遊戲,這樣的日常,是放心窩深入關懷在地兒童的證明。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與孩子一同成長前...
吵架雖討厭但有用?-青少年和爸媽吵架是不孝嗎?
青少年的親子衝突研究:親子衝突是眾多臺灣家庭的困擾。為人父母,你曾經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最後卻不歡而散嗎?身為青少年,又是否會因為害怕「不孝」的壓力,與爸媽爭執時選擇消極逃避,從未好好訴說自己的...
成年還得聽爸媽話?高齡社會的「成人親子衝突」
成年子女的親子衝突議題:成家立業、獨當一面之後,你還會經常和爸媽起衝突嗎?明明已不再是「小孩」,為何與父母的爭執依舊,說理說不通?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葉光輝研究員(以下以「葉」做代稱)長期研究孝道文化...
【逆風10堂課】聚光燈下,舞台上的蛻變與綻放
逆風劇團每年的演出內容 都來自於我們與青少年的自身故事每一幕在逆風舞台上所發生的故事,都是多數人們在「所認定的常規社會」中所無法輕易看見的。由青少年生命故事為主體的舞台劇,若觀戲者未曾試圖了解,就不...
同志父母協會/向社會開櫃「我們的孩子都是同志」
「同志的父母才是他們最大的資源,不是熱線協會,不是同志的團體,是家裡面的爸爸媽媽。」郭媽媽說。郭媽媽是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的召集人,他的女兒十五歲就出櫃了,她認為「資訊」對於讓爸爸媽媽了解同志議題是最重...
熱線電話撥通親情「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
「同志這樣的一個孩子,誕生在我們的家庭,一定是上天給了我們某些任務。」苗媽媽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從電話接線出發,至今成立九個小組分別提供服務給不同狀況的LGBTQ+族群服務,其中家庭小組以同志親...
倡議編輯室X雜學校蘇仰志|4本「解方」書單,為生活補血
本月致力翻轉教育的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替《倡議+》讀者列出一份推薦書單。從教育界聖經到熱血教師自白書,從個人價值探索到原生家庭的扶持成長都涵蓋於這次選書之列。若你困惑教育的意義,或正掙扎於生命的迷惘...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的兒子是校園槍手」
1999年4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美的校園槍擊血案,兩名學生艾瑞克.哈里斯和狄倫.克萊伯德持槍掃射師生,造成12名學生及一名教師不幸身亡,其他24人受傷,兩人隨後即自殺身...
當安養院的父親裝病相逼 只孝不順可以嗎?
父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孩子希望得到父母認可讚許,於是各展神通,使出渾身解數,這一切都是希望別人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住在安養院的父親,要求工作忙碌的女兒每日探視。女兒下班後趕到安養院,總是接近三更半夜...
放學只能去安親班?課外通給孩子更多元的選擇
台灣雙薪家庭眾多,孩子放學後、爸媽下班前的空窗時間如何安排?補習班與安親班成為常見的課後選擇。琳瑯滿目的課程孰優孰劣?孩子適合上什麼課?成為父母為小孩挑選課程時的大哉問。以「爸爸心」為發展孩子天賦而...
為什麼長輩總是將年輕人視為廢物?
沃爾夫(Ira S. Wolfe)是賓夕法尼亞州的商業顧問,大約10年前開始,他的客戶們無不擔心著同一件事--「千禧世代的到來」。「千禧時代主要是青少年或者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沃爾夫說,「人們...
給白領家長的才藝課 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孩子
陪孩子畫畫、和孩子一起採竹筍,這是才藝課程、是親子活動,也是一場家庭親子關係的重建之旅。成立1年多的「小人小學」,回應中產以上家庭的教養需求,推出包裹著才藝外衣的家庭諮詢課程。創辦人陳子倢觀察到,許...
白領虐待 鐵血教育恐世襲
「他一揮拳就把對方打得瞬間仆地……」「他還兇狠的用腳連踹對方好幾次……」「聽說他爸爸是醫生,怎麼會那麼扯?」「他之前就有打人的前科,只是大家不知道……」他們說的是大家眼中那個循規蹈矩的乖乖牌嗎?成績...
19歲女兒要休學 焦慮媽媽該如何溝通?
冰山的對話,並非說服人改變,而是讓人覺知,為自己負責任,這和說服人改變不同。人的心智在生存模式之下,讓人不覺知「自己」,一旦覺知「自己」,就能為自己負責任,無論做什麼選擇,都是為生命本身服務,就會是...
終止兒虐悲歌 父母控制脾氣有撇步
家扶基金會今天表示,每2小時就有1名孩子受虐,輔導一位受虐兒走出心理陰霾、恢復健康生活,社會成本高。以家扶為例,平均每個受虐兒需要16萬元的服務經費;專家則建議,家長採取「停看聽想」4步驟,延後動手...
精神虐待舉證難 孩子可以怎麼做?
精神虐待在兒少保護案件通報中,是沒有驗傷單的灰色地帶,要如何舉證?長期輔導孩子的心理諮商師陳鴻彬給了孩子幾點建議:學習判別、記錄、尋求協助,孩子不用自己孤單承接父母的問題。以下為採訪內容摘要:我會鼓...
孩子在求救 看見校園霸凌背後的家庭問題
當我們在討論校園霸凌時,多數人的第一時間反應是指責霸凌者,但鮮少有人去思索霸凌為什麼發生。著有《鋼索上的家庭》、輔導經驗近20年的陳鴻彬看過許多孩子,他們霸凌同學的背後其實是幫自己在家裡受的傷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