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孩子-台大教授葉丙成「大學需要4個改變」

聯合新聞網 葉丙成

這幾天,朋友問我到底為什麼?理由各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也不該妄加揣測。但一直以來,有些結構性因素在那,我們是否有看到?而這些因素不是只有台大有,很多大學也有。我們有打算做什麼來改變嗎?我把我看到的問題跟建議寫下來,希望給大家有機會一起來思考。

#問題

我們的大學生,是否快樂?根據報導者的報導,台大心輔中心諮商人次已經超過一萬人次,比四年前多了三千人次。台大這三年專職的心理師擴增了1.5倍,共25位,加上兼職的 16位。即使有了41位專兼職的專業輔導人員,心理諮商的預約還是供不應求。為什麼諮商人次節節上升?

面對最近台大憾事頻傳,教授葉丙成在臉書提到「有些結構性因素在那,我們是否有看到?...

在這校園裡,有很多人過得並不快樂

之前親子天下針對台大學生的整體調查,若能重選科系,有1/4的學生不會再選一樣的,而有1/3的學生則是茫然不知自己要不要念原來的系。真正認同自己的系會再選的,只有四成左右;近六成的人,不會再選自己的系。

在這校園裡,有很多人並不認同自己念的系

他們在國高中都是經過無數的考試,身邊的大人都跟他們說只要進了大學一切就好過了、就輕鬆了。除了那些能力就很強、萬中選一的秀才外,許多人都是靠著高強度鞭策自己的自制力,從國中以來逼著自己不斷地補習、考試。希望的就是一旦進了這個學校,日子就會好過了,以後就會有美好的未來。

許多高中生還有許多家長、老師,都以為大學科系跟高中科目一樣,不管進什麼系只要用功就可以唸得下去。大家忙著考試拚高分,卻對自己的興趣性向不聞不問。四成的台大學生是在填志願時才決定自己要念什麼系。

但現實是進到大學後,有六成的人才發現自己念的系不是自己要的。而且大學的科系跟高中差很多,沒興趣是真的很難唸得下去。但這些人以前在高中都是自我鞭策要求自己要考前幾名的,如何能接受自己唸不下去的現實?

然後,更辛苦的是,他們看不到出路。有1/3的台大學生認為唸大學是為了找好工作。但當六成的人不愛自己念的系、對那個領域沒有興趣念不下去,他們對於唸完畢業「找好工作」的期待如何成真?更慘的是,即便他們已經唸了大學,他們還是無法脫離家庭對他們的影響。

現在有許多學生,進大學發現選的科系跟他想像不一樣,他讀的成績不好而轉系轉不出去,...

曾有某個人文相關科系的教授跟我說,某一年他們的新生家長日,主任歡迎家長後,歡迎家長發問;結果一大堆家長舉手,當中一位搶問:「請問貴系要如何才能夠轉系轉得出去?」。他一問完,其他家長手都放下了。

這實在很過分,那個系是很重要的系,可以給學生在智識上很重要的訓練跟養分。但當家長是以這樣的態度看待孩子的科系選擇時,學生感受到的「找好工作」壓力更大了。

所以在這學校有很多人,是高中很認真要求自己,才進來。但因為都是填志願時才決定科系,進來後才發現這不是他要的。然後又因為他們跟家人對自己能「找好工作」的期待可能落空,讓自己變得益發焦慮。

這樣的結構如果不改變,在未來,情況只會更嚴重

尤其是這幾年全球產業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大。能保證「找好工作」的科系將會越來越少。過去好找工作的系,過五年十年後,沒人說得準還能一樣。換言之,以後學生「找好工作」的期待,擔心落空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改變


我們的大學,需要有所改變。如果我們不試著改變「讓大家焦慮的結構性因素」,再多的心輔資源都無法接住所有人。

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改變這些結構性因素?這邊我列了四點:

1.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安心:

我們的大學,應該要讓學生安心,讓學生不用擔心他的未來。學校花很多心力在學生畢業前辦徵才媒合。但我認為畢業前的媒合,並沒有辦法讓學生大學四年安心。要讓學生安心,就是要幫他賦能,讓他知道不管他是念什麼系,他都能有足夠的能力在外面謀生。

我每年對台大大一新生的四場演講,我都跟他們說:「你們對自己都有一個義務,請你在大學四年幫自己養成足以謀生的技能。這些技能跟你的科系可能都無關,可能是網路行銷、可能是業務技巧、可能是影片剪輯、可能是產品設計、...。不管是什麼,這些都可以靠自己學起來。學了幾樣技能,而且把它們學得很好,你畢業都有很多機會找到不錯的工作。不管你唸什麼系,你以後都不用再焦慮了。」

如果我們的大學,可以有更多請業界專家來開這樣的微學程(「網路行銷」微學程、「業務銷售」微學程、...),讓那些不是學術研究導向而是就業導向的學生,可以在畢業前修完兩三個在外面實務界很缺的能力的微學程(例:我們新創業界超缺做商務運營能力的人才)。當學生有足夠的能力,而且這些學分都能幫助他畢業,他對於離開校園後「找好工作」的焦慮將會減輕許多。

很多的焦慮,是來自於對自己能力不夠的擔心。當學校幫學生賦能之後,將能減少部分這樣的焦慮。

葉丙成教授指出「學生很多的焦慮,是來自於對自己能力不夠的擔心。當學校幫學生賦能之...

2.課務的改革:

現在有許多學生,進大學發現選的科系跟他想像不一樣,他讀的成績不好而轉系轉不出去,也不敢重考因為就算重考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又不敢休學怕被家人唸。整個人生被陷在那裡,動彈不得。這些年來,我看過好多的學生都是這樣,讓我非常難過。

我們能不能有「更有彈性的畢業規定」,讓那些從來沒有機會好好想過「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在大學好好去探索自己的興趣跟方向。即便那可能最後跟他原本的科系不一樣,他也還是有路有出口,不會覺得未來很絕望。

台大有一群熱血的老師們,這兩年一直在規劃「未來大學」,有許多的設計其實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但台大談「未來大學」談的已經夠久了,到底還要談多久?學校到底有沒有決心要做這件事?

如果台大有決心做改變,就開始做吧!真的沒有太多時間了!現在每分每秒都有許多學生被陷住動彈不得。我看鬼滅裡那些被蜘蛛絲綁著的人們,我想到的就是我們許多這樣的學生。

我真心期待,台大所規劃的「未來大學」能真的不再只是論壇、演講,而是真正的付諸實現,幫這些學生鬆綁他們身上那些不必要的桎梏。

3.將導師費移做心輔資源:

2005年,當我初任台大教授的工作,在新進教師研習營時,當時學校跟新教授們說:

「各位老師,以後你們都會是我們台大學生的導師。你們非常重要,因為你們是我們心理輔導工作的第一線。」

當年很多同一梯的老師對我有印象,就是因為我在聽了這句話之後立刻舉手說:

「OO長官好,我不認為您剛說的是對的。我們這些人,唸了一輩子的書,整天看論文做研究。我們完全沒有心理輔導的專業」。

當學生跟我們說他失戀很痛苦,我該怎麼回應?我不知道。

當學生跟我說他想不開時,我該怎麼回應?我不知道。

你們都沒有教我們該怎麼做,然後就要我們承擔心理輔導的第一線工作。萬一我們跟受苦的學生說錯話怎麼辦?」

當時我跟學校要求,至少把不同狀況的學生,我們該說什麼話、問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答案該再怎麼應對的流程圖,製作出來給我們有所依循。但十六年過去了,我作為一個老師,我還是沒有得到這樣的東西。

昨天我看到台大工管系郭佳瑋主任說,請台大把我們教授們的導生費拿去聘更多的心理師吧!我非常認同。作為導師,我們跟學生相處、關心學生、做學業輔導諮詢,是心甘情願的,根本不是為了導師費。台大學生總數三萬多人,每個人有七百左右的導生費。總和有兩千多萬元,這可以再多聘多位真正有專業為學生做心理諮商的專業心理師。

請學校體認,心理輔導必須由專業的人員來做。我們有許多老師關懷導生,並不在乎導生費這樣的費用。作為導師我們可以協助、關懷學生,但請把資源用在真正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上,讓學生在心理輔導上可以得到最需要的幫助!

葉丙成教授希望大學能替學生「賦能」,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安心。 圖/pexels

4.選才不再只看分數,要找興趣相符的人材:

前面提到,有許多學生進大學才發現自己選錯系、對未來茫然。這也是許多學生的壓力來源。許多的問題,都來自於學生一開始就進錯了系,唸了才發現自己對那個領域沒興趣。

如果台大收學生都以考試分數作為選才的主要因子,沒有重視學生在高中時探索領域、對科系的深入了解,我們的高中生就不會重視這些,他們就只會把高中的時間都花在提升考試分數上。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許多菁英高中生會對「學習歷程」反感的原因。

但「學習歷程」的設計,就是要讓高中生體認到他們在高中「應該就要花時間」去了解不同領域,以免選了不適合自己的科系。如果台大在未來選才,有真的把學習歷程以及學生對於科系的了解,當作入學的重要考量。那台灣的高中生才會真正開始體認到,在高中就該開始探索、思考自己真正適合的科系是什麼,而不是填志願時才決定。

只有當我們的學生,在高中時都有好好去探索、了解、思考自己未來想走的領域,他們進來大學後才不會因為選錯系而徬徨、焦慮。

作為台灣的指標大學之一,台大有這個責任,透過選才的制度,引領高中生在高中時期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思考自己的方向。

固然這對學校來說要花更多人力物力,但如果不做,當科系選進來的學生有六成對科系沒興趣,老師教得又累又沒成就感,這對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更甚!


We need change, and we need it now.

#結論

台灣的教育正面對一個很艱難的處境。一方面,我們正在面對一個人類歷史前所未見的快速變動世界,但另一方面,過去幾十年累積下來的求安穩、求保險、求名牌標籤的價值觀仍然影響著我們社會許多人。這兩者的落差,會讓越來越多人感到焦慮跟徬徨。

這是個前所未見的時代,也因此學校要有決心跟勇氣推動前所未見的改變。我可敬的許多台大中生代教授們,他們所推動的「未來大學」(未來大學施工中 Future in Progress)的概念,我認為對台大的未來,至為重要。

我們的大學,需要改變。如果不改變,結構性因素依舊,問題將會一直在;而且不會更好只會更糟。

本文轉載自《葉丙成教授臉書頁面

延伸閱讀

>>唐鳳:別教小孩當工具人 否則容易被AI取代

>>IG上快樂又完美的孩子 為何選擇走上絕路?

>>大學選錯系好冤枉 逾4成大學生想重來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台大 葉丙成 大學教育 教育創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