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細胞從小打樁-學童教科書,是課本也是美術館
7年前,3位既不是教育背景,也非設計出身的交大學生,自行募款,改造小學國語教科書,成了後來美感教科書改造計畫的起點。
繼3年前將改造科目擴增到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今年美感團隊啟動第三季募資計畫,改造計畫目標更跨大,不但擴及到國中小、科目也從主要科目,多了體育、綜合科目。同樣攜手國內設計團隊,這回美感教科書邀集三頁文、bito 甲蟲創意、無氏製作、台灣吧、日目247視覺藝術共同設計。
首度跨越年級,也多了主要科目之外的「綜合」、「體育」課本,美感教科書改造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直言挑戰不小。尤其高年級教科書知識的複雜度更高,加上新增的兩類科目,平日很少被老師拿來使用,設計團隊耗費許多苦心,重新改造,讓課本派上用場。
設計不只為了美,還能幫助學習
自美感教科書改造計畫啟動,「熱血」推出第一本改造教科書,總有人疑惑,一本變美的教科書如何影響教育?陳慕天表示,重新設計課本,不是只為了一味追求視覺美感,設計本身就蘊含了邏輯和功能的思維,這也是學習必備的二大能力。
他們發現透過教科書的改造,不僅帶動教師改變教法,透過繪圖設計,也透過重新整合資訊,讓學生更容易理解。7年來、一萬多本書,老師、學生也都有類似的心得。陳慕天表示,未來也希望展開完整的計畫,驗證一本美的課本,能如何協助學習。
負責改造小三自然課本的三頁文設計師顏伯駿,為自己經手的自然課本如此定錨:「有趣的植物圖鑑」。設計過程中,他回想兒時求學經驗,自然課本都是充滿知識詞彙,但戶外自然的知識該是體驗先於學習,因此設計自然課本時,就特別樹皮、葉脈打膜,讓學生用「摸」的學自然。
而多數人頭疼的數學科目,負責設計的無氏製作團隊,想讓學生用玩的玩懂數學,用理解取代公式。因此,國中數學課本,無氏製作就放入不少遊戲任務,學生完成任務後,還能透過手機AR技術,取得任務成果。此外,課本還融入摺紙,畢氏定理不必再靠公式硬記,而是靠摺紙摺出來。
分別改造小學綜合、公民科目,早已成為爸爸媽媽的Bito 創辦人劉耕名,和台灣吧設計師熱血響應,直呼「只要和孩子有關的事,我就衝下去做了!」
懂美,是人人都該有的權利
選擇由教科書作為美感運動的起點,同為改造計畫發起人之一的何富菁表示,計畫啟動以來,教育平權始終是團隊堅持的理念。教科書是學習過程中不論區域、背景都擁有的基本教材,也是人人享有平等享有教育權利的起點。改造課本,也是讓每位學生都擁能美感的權利。
何富菁說,過往談美說美,總認為需要具備環境背景才能擁有的權利,但培養美感、懂得美學,從不屬於特定族群。「如果我們改變教科書,就能改變全台灣的美感。」因此,三次募資計畫中,美感計畫團隊除了和不同團隊的合作,透過各式的呈現,在學習中潛移默化懂得美。前兩期發出1萬5千本的教科書中,也會盡可能的平衡區域和學生群體。
何富菁說,「改造教科書,像是一場社會運動。」從第一期熱血,到第二期邀集更多教師、出版社編輯一同加入,讓課本更能貼近教育現場外。體制內的「滲透行動」也沒有停止,去年,美感團隊獲邀加入教育品質小組。
經過多年倡議行動,近年來,教科書相關政策也陸續鬆綁。例如,去年《108課綱》上路後,特地在教科書相關政策編列設計費用。教科書出版商也更願意攜手設計師,嘗試新穎風格。
儘管距離理想的目標,還有一段差距,「這場教科書改造,都是未來創新教育的開始和實驗。」何富菁說。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