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上課上到好無聊!別擔心,台灣吧大抓周協會來了

2019/11/22 劉嫈楓

「嗨,大家好。歡迎光臨台灣吧!咳咳,我們開始囉。」

5年前,台灣黑熊突然化身成動畫主角,以詼諧的口白、輕快的節奏,將「二二八」、「日治時代」等台灣歷史,變成趣味好懂的5分鐘影音。上線後,點閱率快速破百萬。台灣黑熊「黑啤」、台灣帝雉「藍地」、櫻花鉤吻鮭「紅瑰」、石虎「黃紹」、台灣獼猴「白米」五個影片的動畫主角,成了台灣最當紅的本土「IP」角色。

今年台灣吧決定另行成立「大抓周協會」,鎖定教育現場推出創新內容。 圖/吳欣穎攝影
今年台灣吧決定另行成立「大抓周協會」,鎖定教育現場推出創新內容。 圖/吳欣穎攝影

不光網路爆紅,5隻可愛的動物主角還直擣學校,成為國中小學老師最愛用的教材。「影片上線後,就已經零星感受到了教育現場的需求。」台灣吧創辦人之一,也曾在學校擔任過歷史老師的蕭宇辰說。只是,當時台灣吧才剛起步,即使看見了熱度,團隊既無心也無力回應。

開始和教育議題扣連的,是2016年起,台灣吧決定啟動的「大抓周計畫」。

相信新媒體的創新內容也能為台灣帶來改變、衝破現有的框架。台灣吧決定透過募資,期待在3年內製作動畫影音,發揮知識內容的教育作用,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計畫命名「大抓周」,是團隊認為學習的過程就像小朋友滿周歲的抓周,期待在各式各樣的主題中,「抓」出最喜愛的事物。

以經濟為主題的「經濟吧」、認識法律概念的「法律吧」等影片陸續推出。延續台灣吧熱度,幾隻動畫一上線,同樣吸引網友關注。

在網路聲量外,最受老師歡迎

只是,光有點擊就夠了嗎?根據後台分析,18到35歲網友是觀看台灣吧影音的最大宗族群。但仔細觀察,每支影片下方都有學校老師留言,廣受喜歡的程度,「一看就知道。」蕭宇辰說。但真正發現台灣吧製作的內容在教育領域擁有廣大需求的關鍵,是最能感受教育現場溫度的教科書出版商都找上門,洽談授權。

於是,今年年初,台灣吧大抓周計畫決定改變先募款再製作的專案模式,並成立「台灣吧大抓周協會。」

蕭宇辰表示,透過專案募資雖然能夠不必擔心資金,但分散進行的結果是內容無法有系統的連貫。而促使台灣吧另行正式協會的另一項關鍵點,是2018年所發現的困境。

歷經決定創業生死存活的第3年後,已經累積不少網路聲量的台灣吧,開始有不少政府、民間單位找上門合作。例如,和雲門舞集一起合作「跳舞吧」;也和紫藤蘆合作推出「偵茶事務所」,推廣茶文化;台灣吧也和客家電視台合作「客客客棧」介紹客家文化。

光是2018年的合作案,就有十多件。合作數量大幅變多,理當也轉換為同等關注度。弔詭的是,從數據分析,台灣吧整體的網路聲量卻在下滑。好不容易熬過創業最關鍵的第3年,營收也邁向損益兩平後,為何會如此?

團隊決定緩下腳步,調整方向,整理經手的合作案,根據不同業務分項個別成立組織。而鎖定教育領域的台灣吧大抓周協會的成立,也是其中之一。

蕭宇辰表示,單獨成立協會,除了有專屬團隊專注在教育領域的經營,也是希望透過協會的運作更深入教育現場。此前,多以歷史人文為主題的台灣吧影片,常常有老師搭配教材在課堂上播放,但老師如何教?學生看了反應如何?台灣吧團隊往往不得而知。「知道很受歡迎,卻無法看到教學成效。」

畢業台大歷史系,曾在師大附中任教的台灣吧共同創辦人蕭宇辰,很能理解教育現場的需求...
畢業台大歷史系,曾在師大附中任教的台灣吧共同創辦人蕭宇辰,很能理解教育現場的需求。 圖/吳欣穎攝影

為了搭配教學,大抓周協會開始針對不同題材設計30套教案,協助老師教學,為了瞭解學生學習效果,團隊也與均一教育平台合作。播放一段後,會跳出測試題目。學生必須正確回答,影片才會往下播放。學習的歷程有了數據軌跡,哪些內容有助於學生內容,全都能一目瞭然。

不過,理解老師和學生的想法,也不光是透過線上數據,為了在知識內容產製中,更能精準對應到教學。透過台灣吧的社群號召力,大抓周協會在網路上募集18位種子教師,透過線上、線下的討論,即時修正內容。

將教育業務獨立出來後,台灣吧依然扮演原生內容的創作,而大抓周協會則針對教學用途的再應用,重新設計。比起此前台灣吧製作的影片求吸睛、求聲量的社群特性,蕭宇辰表示,針對教學應用,內容都得重新再微調。

例如:台灣吧的敘事場景,就是在一間「酒吧(Bar)」上演,但喝酒、酒吧就不適合出現在教學中;又比如,為了求效果,偶爾會穿插幾句髒話,網友看了無傷大雅,但也無法適用於教學影片中。如何維持台灣吧一貫的詼諧幽默,又能應用在教學,蕭宇辰坦言,因為沒有「硬」規定可遵循,一切只能憑sense拿捏。

今年,台灣吧大抓周協會正式上路,目前仍處於試水溫階段,找尋知識內容應用在教學的各種可能性。儘管現在協會的團隊依然迷你,許多針對的內容產製、後端行銷還得仰賴母團隊「台灣吧」的應援,蕭宇辰期待,下一步依據教育現場的需求,推出創新的內容。即使現階段離「變現」還有一段距離,或許也是想透過知識內容的再應用,嘗試挑戰現階段教育現場仍將教材侷限於「教科書」的觀念。

「知識不是資訊,而是為了需求而出現。」5年前,蕭宇辰和夥伴開始台灣吧,打造創新的知識內容時,就如此相信。即使場景換到了學校,這樣的信念,也沒有改變。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推薦閱讀

打造夢想急難救助專線 貝殼放大林大涵

雜學校蘇仰志X點點善葉文宏 解答「雜」力量

108課綱上路 「深崛萌」熱血募資推史上最美國文課本

作者文章

今年由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發起,集結Dentsu電通傳播...

地球解方年會即將展開! 召集人楊振甫:「永續下階段挑戰:突破創新,加速行動」

2023/04/12
布農族馬中原(左)與撒奇萊雅族陳志義(右),外人習慣稱他們小馬、小黑的二人返鄉期...

秘境古道探訪、多族歷史文化、故事人文體驗 永續旅遊潛力景點:花蓮磯崎

2023/02/10
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分享從地方開始,從人、物、產,打造出的理想永續藍圖。 圖/茶籽...

茶籽堂3.0/傳遞土地美好良善 趙文豪:新時代的品牌,不能獨善其身

2023/01/03
第二屆「台灣影響力投資論壇」昨(8)日舉辦,以「從 ESG 到影響力投資 - 用...

後COP27時代實現SDGs目標 打造影響力投資生態系

2022/12/09
《倡議+》展開循環會客室邀請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

【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下)

2022/11/23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與麥當勞採購部資深經理廖喬偉...

【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上)

2022/11/17

最新文章

台灣第一位鯨豚攝影師金磊以無盡的熱愛擁抱著海洋,透過鏡頭捕捉每一個令人驚嘆的瞬間...

等待每一個未知中「對」的畫面-鯨豚攝影師金磊: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段驚奇旅程

2023/06/01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