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組隊做「AI標註師」-若水:做公益同時也獲利

聯合新聞網 陳怡臻

科技會取代人類嗎?對社會企業「若水國際」來說,答案不僅為否,甚至還能為人類開發更多新的職種。

多年來,致力活化身障人力資源的若水國際(以下簡稱:若水),在2017年底,集結了一群專業經理人與全台數百位居家身障夥伴,一起跨足AI產業,首創結合「居家身障就業」及「AI數據標註服務」的新工作模式。

若水早期以社會企業創投起家,近年轉型為用科技與創新商業模式為身障者開發職種的社會企業,目的是讓身障者成為數位經濟工作者,同時有一份穩定、產值高的工作。而作為在第一線工作的社企,他們仍不斷地發現其他問題。

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左)陪伴訓練發展人員賴若秦進行專題演講。 圖/曾原信攝...

深入全台,了解身障者的需求

「其實還有許多像是肌肉萎縮、脊髓損傷的身障者,難以出門到辦公室工作,但他們也有就業的需求,根據官方統計,全台居家身障的就業需求人數至少有14萬人,而據若水內部夥伴的統計,也至少有5萬人。」現任若水AI數據服務事業部營運經理的蘇佩萱說。

當時,若水開始思考:是否有可能運用新的AI科技,為這類型的居家身障者設計新的工作模式?

「走進身障者的生活中,才能實地了解他們的需求,開發出適宜的職種。」一路參與至今的蘇佩萱回憶,正式啟動這個計畫前,團隊包含主管、社工師、職能治療師、外聘心理學專家,大夥幾乎走遍全台各鄉鎮的居家身障者家中,探訪不同身障者在生活和就業上遇到的問題,光是這個過程,就花了近兩年。

訓練嚴謹,力求服務的質與量

終於在2017年底,若水正式啟動了這項劃領先全球的新模式:訓練身障者成為專業的標註師。

「『數據標註』是許多企業推動AI過程的困難點,一方面找不到人標、很難控管品質,而建置獨立的開發標註工具,也會遇到維護以及投入人力和時間的問題,委託給訓練有素、系統穩定的外包標註服務團隊,不但能提升數據標註的質量,更能讓工程師可以專注在演算法的開發上。」若水影響力發展經理潘昱豪說明。

若水的每位標註師都接受過各種標註圖形的訓練和認證,正式參與專案前,還會針對專案的標註特徵進行考試,確保標註時有精確的認知和下標動作,還有QA(品質保證)、QC(品質管制)人員分批進行品質抽測,相當嚴謹。至今,已培訓超過百位標註師,許多大企業、新創公司、政府機關與傳統產業都是他們的客戶。

員工支持方案對創新的工作流程相當重要,透過內部的教育訓練,若水的資深工程人員協助...

從每一次的挑戰中累積養分

然而,面對新工作型態,過程仍會遇到許多問題。

「許多居家身障者會受限於過往社會經驗不夠,多半獨自一人工作,一開始無法立即適應需要大量提問、溝通的工作性質。」蘇佩萱解釋,「AI數據標註師」是全新的職種,有許多技術要學,且居家身障者都是遠端作業,得學習使用視訊和面對鏡頭說話,遇到問題也必須隨時提問或討論,這個訓練的過程,身障者表達、溝通問題的能力也一直在進步,越來越適應職場,培養出更高的自信心。

同時,「AI數據標註師」的工作也和現實生活經驗息息相關,面對龐大的數據資料,標註師需負責辨認物件的使用功能、精準做出標示,但因每位身障者生活的狀況不同,熟悉的物件也不同,在某些專案表現很好的夥伴,遇到特定標註目標時,可能就無法精準標註,「舉例來說,有些身障者在過去的生活經驗中沒穿過牛仔褲,當他遇到牛仔褲的產品時,要精準的辨識出褲頭、拉鍊、金屬扣這些功能就會比較有挑戰性。」蘇佩萱這麼說。

因應這樣的狀況,團隊設計出完整的專案前訓練跟工作的SOP,讓每一位身障者在執行自己較具優勢的專案領域時,大幅提升數據標註的品質。

創平台談「看不見」的問題

長期以來,台灣公部門和民間組織已針對身障者就業的政策和勞工權益,進行許多的倡議,但若水因長期在第一現場和身障者工作,多了更多第一手的互動經驗,發現身障者許多「外人看不見」的問題。

「很多事不是『給你一份工作』就能解決的,我們在職場上遇到的問題,像是生涯規劃、想獲得有成就感或安定感的工作等等,身障者也一樣會遇到。」蘇佩萱進一步補充,面對不同的工作選項,身障者也會有適性的問題,也會想按自己興趣、長處去選擇工作,

若水國際創立台灣第一家AI數據處理策略團隊,培育身障者成為AI數據標註師,同時為...

為了讓更多人看見問題,若水團隊近期打造了全新的自媒體「礙的萬物論」,公開多年來考察的案例,甚至還會主動約訪各地不同的身障者,親自採訪並寫成故事,把第一手觀察傳遞出去,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身障議題的關注,翻轉大眾對身障者的既定印象。

這些努力,也讓若水的團隊從工作中得到滿滿的回饋。

「過往居家身障者能從事的工作多半是在家做手工,或是接設計或修圖的案,案源不穩,性質封閉,所以某次聽到一位參與數據標註工作的身障夥伴開心地對我們說『沒想到我也可以在科技公司上班』、『我終於可以賺錢、帶家人出去玩』時,真的很感動。」潘昱豪回憶。

持續創新,喚起各界凝聚力量

「兼顧市場競爭力和公益是優勢,也是最大的挑戰。」蘇佩萱說,若水自從社企創投轉型後,「Tech for Good」一直是企業營運的核心精神,尤其對社會企業而言,比起一般公司或非營利組織,更需要在光譜的兩端之間,探索各種回應市場和社會需求的方式,

的確,以若水開發的「AI數據標註師」為例,顯然已不只是一份工作,也提供了身障者一種社會連接。

在未來,若水將繼續秉持「Tech for Good」的精神,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更多元的職種,「期待這些作為能喚起來自產、官、學界的關注,吸引更多人一起加入,進而形成生態圈,一起翻轉社會。」蘇佩萱這麼說。

延伸閱讀

>>患肌萎症仍努力前進-寫企劃、做創生、自立自強!

>>金牌選手柔道場上癱瘓 轉戰身障田徑再拿金牌

>>視障也能路跑-2人1組好默契,陪跑員做他們眼睛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AI 身障就業 社會企業 若水國際 身障權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