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停止補助汙染工業,可創4000萬綠色職缺

聯合新聞網 中央社/吉隆坡19日綜合外電報導

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若各國政府把每年補助會傷害生態的資金用於補助綠色產業,則不僅可以保護自然,更能創造近4000萬個綠色工作職缺。

圖/unsplash

湯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報導,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日前表示,若政府能把一年份危害生態體系與野生動物的補助金額用於他處,就能創造數千萬個綠色工作。

WWF在報告中檢視了若政府把每年用於支持石化燃料、過度漁撈與非永續性農業等傷害性補助的5000億美金,轉移至綠化活動可能帶來的就業影響。WWF政策、研究和發展部主任布克文(GuidoBroekhoven)向湯森路透基金會表示,「這些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產業的轉型,能創造機會,不僅給大自然,也能給人們與經濟帶來機會」。

更良好地保育與管理自然地區,例如公園、海洋、森林和荒原,被視為對保護人類倚賴的自然體系以及達到減少讓地球暖化碳排目標,至關重要。

5月間,一份聯合國支持的報告,敦促各國政府在疫情復甦刺激方案中挹注生物多樣性與氣候措施,並把給石化燃料與農業化學的補助,移轉至培育自然的活動。

WWF的報告認為,若依據國家人口數量來公平重新分配年度補助總額,就能在對自然有益的產業中創造3900萬個新職缺,尤其是在東亞太、南亞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布克文指出,這些職缺包括回收利用、永續林業管理、小規模農業和更好的食物貯存。他也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顯示,政府能在需要的時刻,果斷地轉移預算。

圖/unsplash

巴勃(Charles Barber)是總部位於美國的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生物多樣性顧問,他說,把大量金額從「對森林和海洋的短期掠奪」轉向支撐自然體系,能創造數以百萬計就業機會與更永續未來。

他說:「經濟上很清楚明確,我們所欠缺的是採取行動的政治意志。」

在10月開幕的聯合國線上討論會上,約195個國家可望針對類似巴黎氣候協定的保護地球動植物和生態系統的新全球公約文本達成協議。

因新冠疫情大流行而3度延期的最後會議,如今預定將於明年4月25日到5月8日在中國舉行的實體峰會上達成結論。

中國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政策專員李碩(Li Shuo)表示,逐步淘汰危害環境的補貼「不費吹灰之力」。此外,他也認為富國也應該向窮國提供更多公共補助以保護生物多樣性,而非只是因停止補助汙染工業就宣稱已經履行義務。

全球自然協議的線上討論預計近日重啟,布克文表示WWF報告的目標是在說服各國政府,放棄帶來危害的補貼不僅必要且可行,更能創造機會。

但他表示:「目前看來,這些談判中的意願程度,還遠遠不夠。」

延伸閱讀

>>他為後代定存「大自然」-無牆博物館,不賺觀光財

>>教授陳美惠領隊「永續觀光」-讓台灣旅程走得更久

>>下足功夫才開缸 -「皇珵醬油」從土地釀出的原味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友善環境 環境美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