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不用再彎腰了!農改場研發「坐著種田」機械化裝置 高效率、省時又省力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李柏澔
紙穴盤移植裝置可用於不同使用環境,也可附掛於小型曳引機使用,作業效率為每小時0.15公頃,相較於人工拖拉移植器更能大幅節省時間與人力。 圖/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為提升紙穴盤移植效率並擴大其應用,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紙穴盤移植裝置,該裝置可附掛於不同車輛,每次可移植4行,除大幅提升作業效率外,人員可以採用乘坐方式操作,不需人力拉動,減少作業辛勞。該裝置已完成技術授權,業者正將原型機商品化。

閱讀更多:農地起飛!宜蘭飛魚隊用無人機結合AI施肥 翻轉傳統農業困境

台東場說,連續紙穴盤又稱蜂巢紙筒,平時為收縮狀態,育苗時將其展開,配合其工具組可快速播種育苗。其資材及作業方式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近年引進台灣的移植器有單行及雙行兩種型式,移植時以人工配合移植器拉動,即可將每個穴盤苗依固定間距拉直並移植至土壤中,可提升育苗及移植效率。

為精進紙穴盤移植效率,台東場研製紙穴盤移植裝置,該裝置由苗盤架及移植機構兩部分組成,苗盤架以可調上臂之四連桿組成,後方與移植機構結合,可將苗盤放置於上,由於使用四連桿結構可使後方移植機構依地形上下浮動,以適應地形起伏,另調節上臂可改變後方移機構之開溝犂角度,改變移植深度;移植機構可開溝、並導入紙穴盤,最後以覆土器將土壤覆蓋,完成移植。

另配合不同使用環境,移植裝置可以四個組合後,附掛於該場開發的小型電動車輛使用,也可附掛於小型曳引機使用,目前已將該技術測試於葉菜類甘藍、小白菜、龍葵及雜糧類小米、台灣藜、油芒等作物的移植作業,行距最小可達35公分,作業效率為每小時0.15公頃,相較於人工拖拉移植器,機械化移植能大幅節省時間與人力。

閱讀更多:用智慧耕作 台灣農業可向Airbnb看齊

台東場表示,此技術已於2025年2月技術授權國內紙穴盤等資材的進口業者,目前正對製造細節優化生產,也將持續研發行距更小的移植裝置,以適用小葉菜類栽培。未來將新技術推廣使用,以提升作物種植效率,減輕農民辛勞,幫助緩解農民缺工問題。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農民 台東 農業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