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聯盟-公民電廠是小社區的「能源合作社」

聯合新聞網 劉嫈楓

「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是很生活化的NPO,能源、氣候變遷等嚴肅的議題,都嘗試融入在生活當中,不讓專業知識和生活有落差。」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主任吳心萍說。2015年,恰逢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成立三十週年,一向關注能源轉型議題的基金會,為此率先加入響應,承購30片太陽能電板,也希望將收益所得用於未來能源議題教育。

希望鼓勵更多在地居民參與,籌組電廠,繼首回攜手陽光伏特家首起公民電廠募資案,主婦聯盟在今年6月,再度自主發起公民電廠募資案「干豆好」,利用關渡國中等公有機關的屋頂,籌設公民電廠。

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並位於關渡的「干豆好」公民電廠。 圖/摘自「主...

雖然同樣是邀集民眾集資籌辦電廠,主婦聯盟所發起的公民電廠多了點「合作社」的味道。不像公司模式,靠著持股多少,決定決策權、發言權,更在乎「票票等值」平等發言權。2019包括新北市三重蘆荻社大、淡水社大也都以合作社模式籌辦公民電廠,由在地居民自主籌資、自建,而收益所得也用於在地需求、如何使用收益,都能由每位參與者共同討論共識。

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表示,公民自主籌設電廠,資金、規模、效益雖不比大型民間電廠,但能為在地社區治理帶來新想像。「透過電廠興建、未來受益的使用,其實都能夠看見在地居民,如何回應能源議題。」

尤其疫情爆發後,許多議題都開始思考,並非「大」才是好,小尺度、小規模的運轉可能是未來更適合地方運作的管理模式。公民電廠的產生,可以是社區治理的基礎。在歐洲等公民電廠運轉成熟的國家裡,關於如何用電、如何使用,甚或售電收益用於何處都是經過當地居民不斷互相討論而成。

她解釋,透過公民電廠,或許能創造出一個和人、資源循環的「社區循環經濟」。所謂循環經濟,並不是一味指賺大錢,而是社區所在意關心的議題是不是被妥善照顧。國際化不再是唯一的價值,又或者出現另外一種想像,在地如何萌生出新樣貌,或許也是未來可期待的經營模式。「有自己的資源、有自己的資源去運作。」吳碧霜說。「或許這將可能成為社區轉動、循環很重要的動力。」

主婦聯盟創立自今,關心多元環境議題。圖為1989年6月,基金會環保媽媽,騎單車至...

像是甘豆好募資計畫之一的關渡國中所在地就是如此。一剛開始,主婦聯盟向北投阿公阿嬤介紹公民電廠時,根本沒人聽得懂,舉辦說明會時也是一片冷清,最後採取半哄半騙的手段,在社區舉辦康樂活動時,也一面介紹理念。最後電廠集資的32片電廠中,有一半是當地北投居民所購買。吳心萍形容,從聽不懂公民電廠一竅不通,到後來竟然有居民主動打電話來說想購買電板,因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投資。

此外,深入在地的公民電廠,也是促進大眾重新認識再生能源最好的媒介。吳心萍解釋,以往大眾對再生能源並不了解,網路上就常見到流言誤解。例如:一片烏雲飄過,電板效能就會降到零;又或者最常聽見的就是,電板有毒。但是透過公民電廠的設立,就破除了流言。

吳碧霜表示,環顧世界,許多國家已訂定了碳中和等環境能源政策,然而在台灣,對於環境、對於再生能源仍舊非常陌生,大眾社會的有感度和行動也遠遠落後。主婦聯盟作為台灣重要環境倡議NPO,也希望透過各種管道拉近大眾對環境的關心,「公民電廠或許是一項能讓大眾感受能源議題就在身邊,並且讓人人覺得都做到的起點,並藉此行動改變環境。」

延伸閱讀

>>陽光伏特家陳惠萍-能源轉型的根基,是大眾參與

>>整株植物都有用 龍舌蘭不只能釀酒還能發電

>>吃藥肯花錢、飲食重便宜 台灣食安如何解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主婦聯盟 再生能源 循環經濟 種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