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業注意!疫情未來,消費者埋不埋單的5趨勢

聯合新聞網 CSRone/編譯:黃姿胤

在疫情影響下,社會對於永續議題的關注大幅提升,且政府紛紛祭出嚴格法規管制,而消費者在意的也不再只是食物外觀,更包含了產品溯源與資訊透明度。這一些訊號皆警示著食品零售業者,傳統經營方式已面臨永續轉型的關鍵點。為此,瑞典比率研究所提出影響食品零售業的5大永續趨勢,推動食品產業成為環境與社會管理的關鍵一環。

新冠肺炎(COVID-19)凸顯了我們食品供應鏈中的弱點,使消費者更加了解供應鏈中的問題,並改變了客戶的消費模式。根據報導指出,許多消費者表示,受到2020年疫情影響,改變了其購買食物的方式:有40%的人減少到商店進行購物;有28%的人增加線上購物的次數。另一方面,根據食品工業協會(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指出,更有約10%的商店完全停止進貨。為因應疫情後的新型態生活與消費模式,食品零售產業勢必需要透過營運與管理創新的方式(包括線上購物和貨品配送,結帳流程和產品服務),讓企業得以永續經營與發展。

新冠肺炎(COVID-19)凸顯了我們食品供應鏈中的弱點,使消費者更加了解供應鏈...

恰好,包含超級市場、雜貨店、便利商店與生鮮市場等在內的食品零售產業,是食品生產、分配和消費的匯流處,其不僅涵蓋了糧食系統中諸多迫切被解決的議題,同時,也是最有潛力推動糧食議題永續變革的關鍵一環。然而,在氣候變遷和消費者喜好迅速變化的時代,食品零售業卻似乎遲遲跟不上永續轉型的腳步。

為此,由瑞典企業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Swedish Enterprise)資助營運,致力於企業、市場經濟與政治變革條件研究的「比率研究所」(Ratio Institute),以促進食品零售業的永續性和生存能力,提出影響食品零售業的5大永續趨勢,並攜手1,000多家食品商店和20個食品連鎖店,創建了商店與企業的永續解決方案,以降低成本、改變組織內部文化並改善整體表現。

趨勢一、「氣候變遷」的影響認知普及、監管政策日漸嚴峻

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的巨大災害,使得大眾愈發了解環境災害為人類與地球所帶來的影響。在社會大眾越來越關注氣候變遷等永續議題之際,各國政府單位與企業組織也正順應趨勢,積極優化、制定相關監管政策,緩解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營運衝擊。

在食品產業領域中,具有「殺手級溫室氣體」氫氟碳化合物(HFCs)的製冷劑,也被列為全球生產與出口的監管項目。製冷劑自1980年代起被廣泛使用於空調、食品冷凍系統等製冷機器中,而根據估算,該氣體的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上萬倍。為此,2016年近200個國家代表於盧安達首都通過《基加利協定》,開始逐步禁止廣泛使用氫氟碳化合物等氣體混合物。而美國聯邦政府法規和部分州別已頒布,或正在制定減少氫氟碳化合物使用的相關法律。

與此密切關聯的食品零售產業,勢必需要「超前部署」、加快產業創新速度,在監管政策日漸嚴峻之前,制定一套逐步淘汰氫氟碳化合物的營運策略。以德國連鎖超市品牌奧樂齊超市(ALDI Sud)為例,其已將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的1,496家門市轉換為跨臨界製冷系統;更如同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全球性食品或飲料公司,也已透過天然製冷劑取代氫氟碳化合物,在節能減碳的同時,減少成本支出、提升市場機會。

趨勢二、市場壓力日漸遽增:供應鏈除了「綠」還要「透明」

近年隨著國際社會越發重視產品於生產、製造、運輸的透明化資訊,企業也面臨來自政府、消費者、非政府組織和利害關係人的壓力。尤以食品業當中的原料取得、動物福利、人權問題、公平貿易等議題,最為受到消費者關注。

根據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永續發展中心針對美國民生消費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 CPG)的研究指出,2018年於包裝上標誌永續性認證的產品所占市場份額,自2013年的14.3%成長至16.6%,銷售額接近1,140億美元。且其銷售速度高於一般傳統商品。由此可見,在高度關注永續發展議題的新時代,企業需要讓營運與產品都朝向「永續」靠攏,以符合利害關係人的要求,以及顧客新型態的購買行為。否則,若未依照要求透明揭露相關資訊,企業甚至可能賠上苦心經營多年的品牌形象。

食品產業若能更有意識地推動組織與供應鏈變革,並與相關議題的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合作,在滿足利害關係人要求之際,創造更永續性的營運模式與商機。

趨勢三、有限資源的管理:預防食品浪費的相關措施備受矚目

根據統計,每年美國超級市場約高達430億磅的食物被當作垃圾丟棄,而直到近年部分食品零售商才剛開始意識此項議題,並研擬對策處理。在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re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2019年針對美國超級市場落實零浪費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排名前10名的零售商中,僅3家被評為優秀的「A」等級,意味著這些企業在「對食物零浪費的承諾」、「食品溯源與透明化」和「預防食物浪費措施」等三項指標中,皆獲得較高的分數。

有效的資源管理,可協助食品零售業者:

1.預防糧食浪費、減緩土地和水資源成本,並有助於周邊社區糧食貧窮問題;

2.在愈趨嚴格地政策頒布前,將糧食資源發揮最大社會功效,並避免大量食物垃圾遭直接丟棄;

3.對食品零售業者的營運與品牌形象皆有正面影響力。

另一方面,企業也正攜手非營利組織一同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由法國餐飲公司索迪斯(Sodexo)、英國大型連鎖超市特易購(Tesco)和美國跨國零售企業沃爾瑪(Walmart)、家樂福、宜家食品等全球10大食品零售商所組成的「10X20X30計劃」,旨在透過彼此和供應商合作,於2030年前實踐減少糧食損失的目標。

為達到該願景,沃爾瑪等零售商透過「產品標籤」的方式,減少從農場到餐桌的食物腐壞現象;更有其他零售商也將較不符合市場審美標準的格外品進行打折出售。上述企業案例,都是值得借鏡參考的做法。

趨勢四、拒絕塑膠包材!綠色食品包裝成主流

除糧食浪費的議題之外,消費者也正著眼於食品包裝、運送、購買等製程,所造成的全球塑膠與包材污染的問題。縱使目前在全球各地已頒布禁止使用,或付費提供塑膠袋的政策,然而減緩塑膠污染的腳步依舊較為緩慢。

為此,多年來積極倡議零塑膠污染的非營利組織「擺脫塑膠」(Break Free from Plastic)正攜手其他組織單位,一同向政府單位、食品產業和零售通路不斷施加壓力,要求企業在食品製程與運送時,考慮選擇更加友善環境的包材,並間接促使民生消費用品製造商等供應商一起跟進,逐步減少現行大量使用塑膠、一次性包材的供應運輸與消費過程。

如今消費者也重視食品包裝、運送、購買等製程,所造成的全球塑膠與包材污染問題。 圖...

趨勢五、疫情加劇社會不平等:收入減少與糧食貧窮問題遽增

疫情威脅人類生命的同時,也擴大了包含經濟收入、糧食獲取機會等多面向的社會不平等。以美國為例,有色人種所居住的社區確診率和死亡率皆相較一般地區高。其部分原因是一線勞動者多為有色人種,且於疫情初期,這些勞動者並未獲得應有的保護措施。另一部分,則是因經濟衝擊而失去薪資收入的族群,無法獲得足夠且營養的糧食,故而產生的「糧食貧窮」問題。

好消息是,包括全美最大天然與有機食品零售商全食超市(Whole Foods)和沃爾瑪(Walmart)在內的企業,早在各州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疫情間的零售操作指南之前,就發布強制戴口罩的規定,以保護第一線作業員。於糧食供應方面,更有企業透過改善當地社區獲取健康食品的途徑,來幫助社區內的居民。

美國連鎖超市威格曼(Wegmans)、美國連鎖超市H-E-B和加拿大食品零售商Metro等連鎖店,以及食物浪費行動聯盟(Coalition of Action on Food Waste)食物鏈工人聯盟(Food Chain Workers Alliance)等非營利組織,更進一步參與投資創新計劃,以推動食品產業進行永續轉型、承擔社會責任,發揮企業影響力。

本文轉載自《CSRone》(原文標題:看過來!影響食品零售業的5大永續趨勢)。

資料來源:

>>Compelled to action: 5 sustainability trends impacting food retail

延伸閱讀:

>>國內首次分析28家食品產業永續報告 CSRone:盤查水資源上升、廢棄物管理尚待落實

>>5步驟「供應鏈透明化」讓顧客滿意創造營運優勢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糧食浪費 新冠肺炎 糧食貧窮 食品零售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