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呼叫「外送金孫」-銀色大門,送溫飽也送溫暖

聯合新聞網 邱灝唐

疫情發燒?懶得出門?點開手機外送APP,隨時就能吃到想要的餐點。但不懂得科技,又住得偏遠的銀髮世代,他們食衣住行的日常難題,又該如何解決?

紮根嘉義,新世代的孫士姍與范曦看見了高齡社會的需求,決定從最基礎的送餐關懷開始,創辦社會企業「銀色大門」,結合科技和社群串聯,將資源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銀色大門用送餐的方式關懷長輩。 圖/銀色大門提供

鎖定高齡社會的難題,是孫士姍就讀大學時曾擔任基金會的送餐志工,在某次的服務途中,發現昨天送來的便當仍掛在門口,向內張望後,看見認識的阿嬤已陷入昏迷。所幸及時搶救得宜,但這次的經驗給她非常大的震撼。她說,「我以為送餐只是提供便當、打聲招呼而已,沒想到還能與對方的生命有這麼深的連結。」

2019年,孫士姍找來同學范曦和返鄉青年張鈺梅共同創辦「銀色大門」,以外送APP的形式,執行長輩送餐關懷,也讓外地子女訂餐給父母等業務,在嘉義創立自己的事業。

銀色大門用APP追蹤和回報長輩的狀況。 圖/銀色大門提供

萬事起頭難,銀色大門創業初期,只能靠著募資和比賽獎金,以及美術系的范曦在畫室教學的薪水,勉強支撐。

好在,孫士姍生性樂觀,總能在創業的艱難中找樂子。她笑說,當初的薪水,入帳時只有月薪168元,過年也只領888元,甚至一度因為必須前往偏遠地帶送餐,墊付高額交通費,最後還減薪只領588元。但月領不到一千的微薄薪資,最後都成了她口中,「可愛的吉利數字」。

如此艱苦還持續堅持,讓許多人好奇是什麼信念讓銀色大門不放棄。孫士姍解釋,大家都知道台灣走向高齡化,甚至是超高齡化社會,名詞之下都成了統計數字。但在嘉義,這卻是每一天的生活場景,騎車經過一條小巷,可以看到3、4家的人在辦喪事,或出門追垃圾車的也都是老人。孫士姍見到這番情景,心裡唯一思考的,就是把銀色大門做起來。

高齡化在嘉義不僅是數字,更是一種日常生活。 圖/銀色大門提供

不過,在感性的情感之外,銀色大門也看到政府的不足和資源的濫用。孫士姍說,公家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受到種種限制,首先是行政區的劃分,經常發生這一戶的長輩有共餐據點送餐,但馬路另一邊的長輩卻得餓肚子的弔詭。送餐的時間和餐點也不一定符合需求。例如有些送餐服務在禮拜日和國定假日休息,或是送上的餐點是超商微波便當、麵包,口味、營養,都不適合長輩。

除了受限於行政法規,孫士姍也發現,有些長者需要送餐服務,卻因名下擁有房產,被認列為不符資格,無法申請;又或者子女將申請來的移工帶去工廠工作,將本該照護長者的資源挪為他用,被政府認定已擁有照護服務,因而無法另行申請其他的送餐、居家服務。

看見不少人因為資格、身份而被排拒於外的送餐需求,銀色大門決定透過創新服務,補上政府無法處理的灰色空間,也讓更多長輩能有尊嚴地在家老去。

銀色大門的創立是為了補上政府無法處理的漏洞。 圖/銀色大門提供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對許多行業是場危機,但對銀色大門反而是轉機。由於過往的長照政策朝著青銀共居、共餐的方向,專注於送餐的銀色大門不受重視,但在這段期間累積的能量和經驗反而成為疫情期間的重要幫手,透過零接觸的方式送出許多阻塞在基金會的善心資源。

隨著疫情加劇,銀色大門將眼光從自家的APP移轉到更廣闊的生態圈,目前在臉書開設資源媒合的社團,讓每一份資源有效率地送到每一位需要的人手上,如同銀色大門的創立宗旨「銀色代表長輩,大門象徵開啟一扇通道,讓資源流通毫無阻礙」。

延伸閱讀

>>能互動還能玩遊戲 讓電視成為長輩的Facebook

>>「我家灶神在你家」家常手藝宅配到府,暖心外食族

>>你家電表「智慧」了嗎? 未來還能幫忙照顧老人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銀色大門 外送APP 高齡社會 高齡照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