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攜尖石部落 展示小米文化敘說復育歷程

聯合新聞網 中央社

台北醫學大學和新竹尖石鄉部落合作舉辦特展,介紹部落族人如何種回小米的心路歷程,並展示9樣小米品種、具百年歷史的小米臼,藉此協助原民地方創生。

台北醫學大學長期與新竹尖石後山部落合作,協助保留各面向文化,其中具代表性的傳統作物小米近年復育有成,北醫大醫學人文研究所舉辦為期兩周的「重建•泰雅爾人的小米傳統與規範」特展(3月4日~3月15日),展示原民部落的小米故事。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的小米播種祭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北醫大醫學人文研究所與與新竹尖石鄉司馬庫斯、鎮西堡與田埔部落3年前陸續結盟,建立夥伴關係,其中一項重點計畫就是「小米」的復育與文化推廣。

北醫大醫文所所長林益仁指出,小米是原民部落的重要文化象徵,雖因市場經濟作物等因素而式微,但隨著部落主體意識抬頭,小米文化已有復甦跡象,以田埔部落為例,3年前僅一片田地種植小米,如今已發展成逾10塊小米田的規模。

林益仁表示,每個原民族群都會根據其地理生態栽種特定的小米品系,也有「族語名」,因此即使同一種小米品系,在不同族群也會有不同名稱、使用方式與神話傳說,每個部落從播種至收成等整個過程皆有一連串的專屬儀式。

北醫大與部落合作推出的小米特展,規劃8個展區,透過影片與文字敘說部落族人如何種回小米的心路歷程與故事,也實際展示9種主要的小米品種、為維護小米田所布置的傳統陷阱,原民還特別出借具百年歷史的小米臼於現場展出。

北醫大表示,學務處、通識教育中心、營養學院及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等單位長期與部落合作,透過社團服務、健康照顧和農產促銷等方式,與部落友好結盟,此次小米特展也是連結城鄉互惠和學術應用的重要嘗試。

地方創生 食農教育 青農 司馬庫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