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拍出《男人與他的海》-導演黃嘉俊小船漂大海

聯合新聞網 陳怡臻


「這部片不只談海洋議題,也談台灣男性、教育甚至是生命,這是我目前拍過最好、最完整的作品,希望把它獻給台灣這塊土地。」

-《男人與他的海》導演黃嘉俊。

由黃嘉俊執導,耗時3年製作的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以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與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為主角,記錄長時間在海上工作和生活的點滴和紀實。

《男人與他的海》黑糖導演黃嘉俊帶著攝影機從陸地航向海洋、再潛入海中。 圖/牽猴子...

這部電影製作陣容堅強,且在製作期就創下傲人的紀錄。音效設計找來了杜篤之,配樂則由林生祥操刀,都是金馬獎、金曲獎等級的大師;2019年10月的後製上映群眾集資,甚至以1200萬元超過原本第一名《十二夜》的800多萬,創下新高。

一手催生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黃嘉俊,也是獲獎無數的導演,他曾以《飛行少年》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近年以《一首搖滾上月球》獲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和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然而,正是因為這部片,結下他與海洋的不解之緣。

海上的漂流,成了啟動電影開拍的起點

《男人與他的海》導演黃嘉在東加。 圖/牽猴子提供

九年前,黃嘉俊因緣際會和《一首搖滾上月球》的監製林育賢,嘗試人生中的第一次潛水,之後他接著學了自由潛水、海洋獨木舟、帆船等活動,逐漸愛上海洋,但在過程中,他也觀察到海洋生態被人類嚴重破壞的問題。

同年,黃嘉俊去參加法國坎城市場展,與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相談甚歡,腦中「想用影像紀錄海洋」的念頭浮現,直到2016年,他受海洋文學作家之邀,完成側拍「黑潮101漂流計畫」的任務後,才做了拍攝海洋電影的決定。

當時,他跟著廖鴻基乘著小船,在海上漂流了7天,他回憶,「看似一無所有的大海,其實包含著一切,回答了所有的答案」,這段前所未有、遠離陸地的生活,成為他拍《男人與他的海》的起點,並計畫以廖鴻基和金磊的水上生活為拍攝對象。

因此在上岸後,當廖鴻基與他道別,黃嘉俊卻說:「還沒結束,這部紀錄片才正要開始!」

為何以廖鴻基和金磊為主角?「我好像在他們兩個人身上看到未來的自己。」已婚的黃嘉俊說,他們和自己一樣都走入婚姻,卻仍心繫海洋,繼續從事如此浪漫的工作,透過記錄、觀察他們的生活,也想從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光是拍攝,就花了兩年,為了貼身記錄,黃嘉俊過著一下在太平洋追大翅鯨,一下漂流在台灣東岸黑潮上的「海人」生活。他認為,拍攝本身不難,但因為主題是海洋,氣候因素變動大,多少增加了拍攝的不確定性。

「這一切都能靠經驗來應變,最難的其實是剪接,也就是『這部片到底想說什麼』?」對黃嘉俊來說,作品內涵永遠是最重要的事,而紀錄片沒有劇本,全片的經營得由導演一人計畫周全,這時後製就變得非常重要。

金磊與廖鴻基。 圖/牽猴子提供

從林強到林生祥,孕育超過萬名海洋之子

就在全片拍畢、即將進後製時,黃嘉俊的女兒出生了,這也間接催生了後續回響熱烈的「1萬名海洋之子」計畫。

原本為了表達自由、遼闊和對生命價值的追尋,他已為紀錄片命名《漂島》,但成為父親後,黃嘉俊每天面對新生兒的成長,感受到孩子的依賴和照顧的責任,「我開始希望能讓更多孩子看到作品,尤其是相對弱勢或身處偏鄉、沒機會進電影院的小朋友。」

女兒的出生,改變了片名,也改變了他對這部片的思考。憶起這段轉折,他笑著說,這從原本配樂想找林強,最後變成林生祥,就可以看出電影風格的不同。

《男人與他的海》劇照,魚群。 圖/牽猴子提供

《男人與他的海》歷經兩年拍攝,後續還有後製、國內院線、國際發行等工作要完成,當時卻完全沒有經費執行,因此,黃嘉俊在前年10月與貝殼放大合作,發起後製集資計畫和「1萬名海洋之子」公益放映計畫,希望喚起更多人支持電影想傳達的價值。

隨著時間倒數,募資金額最終在各界努力推廣下,突破了1200萬,超過原本《十二夜》的800多萬,創下台灣電影集資史新高,最高峰時,甚至以每分鐘1萬元的速度上升,放映至今,因此受益、免費進電影院看片的孩子,也早已超過了1萬名。

面對廣大的回響,闖過大山大海的黃嘉俊說,拍片常要與絕望共處,不知不覺學會了主角盼望生命中那道光芒的態度,最差頂多什麼都沒有,但拚看看,多一點都是希望,越努力就越幸運,就像迎接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心裡沒有太大起伏,反有種任重而道遠的感覺。」

選擇成為自己,把作品獻給台灣

《男人與他的海》劇照,廖鴻基黑潮漂流。 圖/牽猴子提供

《男人與他的海》優異的集資成果,一圓許多孩子的戲院夢,每次映後座談都滿場且氣氛熱烈,無奈紀錄片非台灣市場的主流,售票表現遠低於期待,面對這樣的落差,難免挫了團隊的士氣,反過頭來檢討哪裡做得不夠、哪些環節出了問題。

然而,當被問起「如果有一句話想對台灣觀眾說,會是什麼?」黃嘉俊卻不加思索表示,「這部片不只談海洋議題,也談台灣男性、教育甚至是生命,這是我目前拍過最好、最完整的作品,希望把它獻給台灣這塊土地。」

事實上,黃嘉俊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是李安的學弟,也曾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想像自己會有「成為李安」的一天,但一切就在他參與921地震的賑災後,有了180度的轉變,「重建的過程讓我發現生命的脆弱,為了探索存在的意義,我開始從劇情片轉向紀錄片,想深入拍攝更多與人有關的題材。」

長年投入紀錄片的創作,如今邁入不惑之年的他,累積了許多重要作品和獎項,更讓他對人性和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悟,遂使自己用生命經驗為基礎,將具人文反思精神的《男人與他的海》獻給觀眾。

命運的造化,改變了一生。常聽到有人說,如果李安考上台大,那台灣可能就少了一位奧斯卡金獎導演,而在黃嘉俊身上,我們卻看見:如果他真的去當李安,台灣是否就會少了一位用生命記錄土地的紀錄片導演?

面對未來,即將花一些時間沈潛的黃嘉俊表示,「這部片不會是結束,未來我還是會持續創作,用影像說故事。」沒有成為李安、選擇成為自己的他,在採訪結束時如是說。

延伸閱讀

>>用鏡頭守護冰山企鵝 南極先生獲生命獎章

>>誰說身障者不能潛水?我們還要教別人潛水

>>鯨鯊助漁村脫貧 菲律賓Oslob不再靠捕魚賺錢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男人與他的海 黃嘉俊 一首搖滾上月球 飛行少年 潛水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