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one舉辦2025亞太醫療永續轉型論壇 逾200位領域嘉賓齊聚暢談轉型解方
氣候變遷已成為威脅環境與人類健康的重大挑戰之一。醫療照護業以守護生命為核心使命,卻同時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排放佔比高達4.4%。這現象凸顯出醫療體系迫切需要以跨領域的系統化方式推動減排轉型與永續發展。今日由CSRone永續智庫與TAISE共同主辦的「2025亞太醫療永續轉型論壇」,以「綠色醫療價值鏈」與「醫療人力與AI的協作關係」為核心議題,邀請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附設醫院AI醫療中心副中心長川崎良、衛生福利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龐一鳴、頤德事業群暨亞太商業策略開發執行副總陳建佑等國內外重量級講者同台分享;並由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院長鄭舜平、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玉山銀行法金總處永續金融部協理張智凱,與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秘書長陳全文代表,及公共事務暨溝通委員會主任委員游依頻一起與談,探討綠色價值鏈與AI協作的實務成果。論壇吸引逾200位線上與線下貴賓參與,其中包括20多家醫療機構高層代表參與,充分展現了台灣醫界推動永續轉型的決心與行動力。
CSRone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表示:「在氣候變遷加劇、資源挑戰日益嚴峻的今日,醫療體系必須積極面對減排與轉型的雙重挑戰。今年論壇以『綠色醫療價值鏈』與『AI協作』為主題,匯聚了國內外專家學者與醫療機構的實作經驗,期望激盪出永續醫療的新方向與實踐動能。CSRone作為永續知識匯流的平台,將持續推動跨域對話與合作,為台灣醫療的永續轉型與全球『One Health』的健康願景盡一份心力!」
台灣正面臨高齡化、醫療人力短缺,以及極端氣候帶來的熱島效應與健康不平等等多重挑戰,本次座談匯聚醫院、政府、學術界與供應鏈夥伴,從不同視角探討醫療永續轉型的實踐路徑。與談者共同指出,綠色供應鏈的協作是醫療減排的基礎,而AI技術的導入更有助於提升效率、緩解人力壓力,多位講者也多次提醒大家永續轉型並非僅靠個體行為或醫院機構的改變,而是一場系統性的革新。從醫院管理、城市設計、教育宣導到科技創新,唯有全體攜手投入,才能實現氣候與健康並進的永續目標。
以綠色價值鏈強化醫療永續韌性
台灣正面臨高齡化、慢性病負擔及醫療資源不均等挑戰,如何在守護全民健康的同時推動低碳轉型,綠色醫療價值鏈是關鍵所在。衛生福利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指出,醫療產業正面臨「氣候—健康悖論」,並提出「預防醫學的環境紅利」概念,強調以預防為導向的健康管理,能減少高耗能與高碳排的醫療行為,不僅降低環境負擔也提升醫療效率與社會健康。
頤德事業群暨亞太商業策略開發執行副總陳建佑分享「醫療機構減排五大盲點」,指出多數醫院推動減碳時過度聚焦設備升級,卻忽略行為與管理面的調整;另外節能措施若未兼顧ICU、手術室等高敏感區域,恐影響病患安全,而跨部門溝通不足、節能設計與臨床實務面脫節也是一大挑戰 。
與AI協作的醫療轉型新可能
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下,醫療體系正從數位化(Digitization)邁向智慧化(AI Hospital)的新階段。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附設醫院AI醫療中心副中心長川崎良指出,AI不僅是臨床決策的輔助工具,更能在醫療與護理服務、影像診斷、預測分析及資料庫共創等層面帶來變革,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邁向真正的「AI醫院」願景。
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龐一鳴則分享台灣健保AI應用與公私協作的最新進展。他指出,健保署正以「健保資料中心」為核心推動多元的應用;另外也分享其整合北醫、國衛院與Google的資源,建構AI賦能糖尿病照護計畫,該計畫運用AI分析三十年健保大數據,進行風險分級與預防介入。
以實踐強化醫療的永續韌性
此次論壇展現台灣醫療體系在全球永續趨勢下的積極回應。現場更有明曜科技ETICA攤位展示能源解決方案,強調浸入式冷卻與不燃介電液體技術,為醫療場域打造穩定、安全且高效的能源環境;裕利醫藥集團則展出配送服務減碳成果,及以「循環配送箱」取代一次性紙箱的積極行動,展現價值鏈夥伴在共創醫療韌性上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