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儀器攜手金陵女中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賦能科技女力

性別平等

德州儀器(TI)近日攜手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帶領企業志工於金陵女中舉辦「科技小學堂」STEM科普教育活動,期待透過三方共創合作的互動式教學,培養並啟發更多女同學對於STEM領域的好奇心與信心。在超過30位TI志工的帶領下,60位國中二年級的女同學除深入了解半導體知識,更動手組裝感應電燈,親身感受電子與工程的魅力。

德州儀器台灣封裝測試總經理賴寶仁表示:「德州儀器在台灣深耕55年,我們不僅專注在科技創新,更致力打造更美好的社區。我們更動員企業志工,將自身在科技領域的專才貢獻給校園和在地社區,讓孩子們能在探索未來職涯發展的階段便認識半導體技術與相關應用,且透過由同仁研發的教材啟發女同學們對於STEM領域的興趣與嚮往,成為未來推動科技產業創新的新一代人才。」

「科技小學堂」STEM教育 培育新一代女性創新人才。 圖/德州儀器科技小學堂啟動
「科技小學堂」STEM教育 培育新一代女性創新人才。 圖/德州儀器科技小學堂啟動

STEM科普教育走進女校 啟發多元人才 為產業挹注創新能量

近年半導體科技急遽發展,衍生出更多智慧、小巧、顛覆生活的電子產品,同時也彰顯出科技產業培育多元人才的重要性及急迫性。

普遍來說STEM領域存在女性代表性不足的情形,根據研究,其原因不僅是缺乏機會的問題,更是源自於信心不足,女孩在六歲時就開始認為男孩「更聰明」。研究更指出,在美國許多女孩到11歲時便開始放棄數學和科學等科目,這種早期分化產生的長遠影響,導致女性在STEM領域的學士學位僅佔五分之一。而這絕非只限於單一市場而是全球現象。

賴寶仁表示:「我們有責任讓年輕女性有機會、有興趣探索STEM領域,讓她們能在職涯發展的關鍵時期發揮天賦、實踐熱情。這也是為什麼TI今年選擇走進女校,接觸處於職涯啟蒙重要階段的女學生們,希望透過豐富且有趣的教學和產業介紹,啟發更多女同學往科技產業探索自我的發展。」

金陵女中校長高亞謙表示:「這是我們首次與企業合作科普教育活動,非常感謝德州儀器讓學生透過親自動手操作,看到書本上的知識實際運用在生活場景之中。我們期許未來能有更多科普活動,提供學生更多機會探索多元領域,並作為未來選組與職涯發展的參考指標。」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理事長洪瑞華也表示:「科學領域需要多元觀點與視角,產業擁有越多元的人才,從業者越能從不同的生活背景、使用習慣持續開發出既符合大眾期待,又能滿足個體需求的產品或應用。這次很開心能與德州儀器和金陵女中合作,期望於早期建立女孩的自信心與興趣。」

TI「科技小學堂」計畫自2017年以來號召超過200名志工、逾700名師生及家長參與

自2017年以來,TI致力於推動台灣的STEM教育發展,動員超過200名志工,惠及700多名教師、學生與家長。本屆「科技小學堂」活動不僅展現TI對於科技多元人才的支持,更是體現TI持續打造更美好社區的承諾,創造長遠且正面的影響。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石頭 vs 瀝青?巴黎蒙馬特石磚路保存 引起歷史、交通的兩面討論

石頭 vs 瀝青?巴黎蒙馬特石磚路保存 引起歷史、交通的兩面討論

遺憾!台南「南山公墓」未能登錄文化景觀 保存觀點有差異讓公民團體難認同

遺憾!台南「南山公墓」未能登錄文化景觀 保存觀點有差異讓公民團體難認同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最新文章

社福「跨」出去  迎來共好社會

社福「跨」出去 迎來共好社會

文化大學商學院與永續創新學院攜手產業 全方位培養永續人才

文化大學商學院與永續創新學院攜手產業 全方位培養永續人才

地球解方2025年會圓滿落幕!43個關鍵行動組織、109項解方登場,全年永續行動正式啟動

地球解方2025年會圓滿落幕!43個關鍵行動組織、109項解方登場,全年永續行動正式啟動

環境健康雙贏!聯合線上「與樹同行」永續行動 為自然生態邁步前行

環境健康雙贏!聯合線上「與樹同行」永續行動 為自然生態邁步前行

地球解方啟動,連結夥伴展開全年365天加速永續實踐!

地球解方啟動,連結夥伴展開全年365天加速永續實踐!

犬隻絕育有成效!新北戶外犬7年下降48% 了解飼主樣態對症下藥+公私協力是關鍵

犬隻絕育有成效!新北戶外犬7年下降48% 了解飼主樣態對症下藥+公私協力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