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台幣支持教育 扭轉貧童流浪的命運
雪巴族常年群聚在聖母峰山腳下,這裡世世代代幫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客挑行李上山。孩子也來不及讀完書,瘦弱的身體就跟著父母一起當挑夫。
兩個台大畢業的年輕人,決定幫這些孩子卸下身上重擔,與當地青年合作改善教育環境,至少讓雪巴族的孩子能讀完高中,可以一點一滴翻轉命運。
聖母峰山腳下的吉里鎮,是尼泊爾雪巴族的家鄉。這裡孩子的父母,多數一輩子都在擔任挑夫,幫登山客挑50公斤,完全不屬於自己東西的行李走上十幾天。孩子長大後,有體力也跟著輟學,一輩子當苦力。
兩個年輕人林子鈞、蔡宛庭組成的「遠山呼喚」,想幫這裡的孩子拿下肩上的行李。該怎麼做?教育是翻轉命運的好方法。
投入國際志工 為孩子卸下重擔
林子鈞與蔡宛庭都是在台灣土生土長,一路被台灣多元創新的教育滋養長大,他們對於教育如何打開孩子世界感觸甚深。因此,從高中時期就擔任國際志工,協助尼泊爾的孩童就學,從2015年高中時期持續到今年從台大經濟系畢業,高學歷的他們仍選擇持續投入,不改初衷。
「遠山呼喚」自2015年起在尼泊爾的廓爾喀進行「教育種植計畫」,跟當地3所學校合作,3年來成功協助1000多名學童持續受教育,讓原本42%的輟學率降低至2%,而過去10個小孩中只有1個可以完成高中學業,但在「遠山呼喚」努力下,現在98%的孩子都可以完成高中學業了。
他們便想把廓爾喀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吉里鎮。那是距離廓爾喀8小時車程的地方,大概是從台灣北端到南端,相隔一個台灣的距離遠。主因是廓爾喀的團隊裡,有雪巴族的夥伴,他看著廓爾喀的孩子命運被翻轉,便想起遙遠的家鄉,是否能返鄉幫自己族裡的孩子?
「留下是選擇,離開卻是我們的目標。」林子鈞說,「遠山呼喚」的教育種植計畫是5年為1期,最終目的要讓在地人自己成立NGO接棒服務。在廓爾喀服務初期,林子鈞與蔡宛庭便跟當地校長、村長、村民合作,把尼泊爾青年也納入團隊中,包括募集學習資金、串連學習資源,以及透過活動集會招生,並且協助師資培訓,都是計畫之一。
前進吉里鎮 用教育改變孩子的未來
一開始廓爾喀的家長不願意讓孩子上學,因為家長們一輩子都沒上過學,每天看到孩子消失8小時,無法幫家裡務農、工作,「讓孩子上學就像被扣錢,」林子鈞與蔡宛庭形容,必須透過當地宗教活動,準備食物與表演,吸引家長參加,老師、校長才有機會跟家長互動,說服他們讓孩子上學。
說服的過程至少要3個月以上,但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下獲得廓爾喀當地人信任,也成立當地NGO組織。林子鈞說,「遠山呼喚」在廓爾喀預計第5年就會退場,接下來這2年會一邊扶植當地NGO組織,一邊尋找下一個地點服務,而吉里鎮就是明年起新開拓的地點。
林子鈞在廓爾喀遇到一名雪巴族青年Dendi,他的家鄉就是吉里鎮。跟他同年齡未滿20歲的青年,往往迫於經濟壓力,小學畢業不久,便放棄學業,Dendi當時為了賺10塊美金,當過挑夫、工地搬運等,打零工一整個月,因此中斷學業。
「如果不幫他們扭轉學習環境,5年內當地200個女孩會被迫嫁人,300個男孩會淪為苦力,然後超過500個青年跟Dendi一樣,到處打零工、當樵夫、挑夫、過著流浪人生。」林子鈞說,12月15日起會啟動募款,主要幫雪巴族的孩子改善當地教育環境,比如買書、買電腦,以及聘用好的師資,尤其廓爾喀的校長們已經同意前往吉里鎮,幫「遠山呼喚」培訓師資。
林子鈞說,初步已經跟吉里鎮3所學校校長接洽,這3所學校約有1000名學生,要協助他們有更好的軟體設備、師資,並且降低輟學率,至少讓這些學生可以讀完高中。
募款計畫則採取每個月300元,定期定額持續捐助5年的方式,募集到300名資助人,吉里鎮的教育種植計畫就能在2019年3月展開,改變這些孩子的未來。
• 「遠山呼喚」募款計畫:https://pse.is/D2QEL
【遠山呼喚】
遠山呼喚(Calls over Ridges)是致力於前往世界貧窮區域,為學童扭轉教育環境的國際非營利組織。
扭轉教育環境的同時,遠山呼喚協助每一個區域,創造屬於在地的教育NGO,讓在地人也能永久經營教育環境。遠山呼喚不做短期服務,堅持長期行動,渴望讓Made in Taiwan的教育成為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