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丙成:要讓社會感受到「有台大真好」

從學者走向創新之路,葉丙成擔任《倡議+》7月的客座總編,暢談對於大學社會責任的期待。 記者楊萬雲/攝影
從學者走向創新之路,葉丙成擔任《倡議+》7月的客座總編,暢談對於大學社會責任的期待。 記者楊萬雲/攝影
優質教育

願意走出大學校園的學者不多,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不僅走出校園,還帶動全台翻轉教育浪潮,2年前更借調至新創公司 BoniO(幫你優)擔任執行長,成為一個創業者。

短短幾年間,葉丙成創造出的影響力,已經跨出教育界,影響新創與一般企業,更帶動企業界創新做公益。他的名字幾乎成為「創新」的代名詞。

創新的底藴中必須具備「不畏」:不畏打破框架的勇敢,不畏挑戰權威的底氣,以及不畏艱難地撐出更大的平台,海納更多的創意。他都一一做到了。

7月份《倡議+》邀請葉丙成擔任客座總編,暢談為何此時此刻創新重要,以及分析自己從一位陽春學者,如何走上創新之路。最後,他由衷講到燦爛願景:希望每一個學者、學生,都能做到讓社會「有感」,這才是大學的社會責任。

以下是專訪摘要:

世界變化非常快,過去華人社會價值觀追求安穩、穩定,但憑藉這種價值觀培養出來的年輕人,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面臨的問題包括氣候變遷、高齡化、人口增加等各種問題。年輕人碰到的問題都是我們做為家長、做為老師從沒遇過的情況。

世界會在一夕之間突然改變,讓你措手不及。就像3年前你能想像,有人在網路上對著鏡頭講話,就能賺到錢嗎?就像Uber這類的經濟模式,也是我們之前無法預料的。英國牛津大學預測過,未來有47%的工作會消失,可怕的不是工作會消失。可怕的是這些工作消失後,會有另一半新的工作取代,這新的工作會是什麼?什麼新的工作是因應未來世界產生、被接受被需要的?

創新 才能找到立身之處

台灣教育必須能夠培養出「提出解方」的人。世界變化快速,我們有足夠創新,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能在世界中找到一席之地。

此種環境中,創新是為了找到立身之處。我認為,未來的人才是能夠適應變化,對於新的東西學得快、掌握得快,甚至還可以想出新idea的人。

葉丙成認為,台大必須思考,教職員、學生對社會有沒有更多的貢獻。 記者楊萬雲/攝影
葉丙成認為,台大必須思考,教職員、學生對社會有沒有更多的貢獻。 記者楊萬雲/攝影

不過,在體制內推動創新很艱難,一來是財政困難,資源受到限制,很難跟其他國家相比。但資源受限,我們還可以靠創意來解決。比如台大之前推動MOOC網路免費開放課程,資源比不上大陸的北大、清大,但是台大的MOOC課程影響力卻不會輸給這些大學。

辛苦的是,在體制內想創新,把關的人或法規只認可「做過的事情」,弔詭的是,若是真正的創新,怎麼可能是「做過的事情」?一定是前所未有,無法被既定法規表列出來的事。因此,體制內掌握資源的人或法規,很容易扼殺創新的機會。

具體的說,創新能否被落實,要觀察是否從校長、行政人員、所有教職員、學生,都有共同的使命與願景,以創新為重。否則一所學校中,只有部分老師認為創新重要,或是只有校長覺得創新重要,但其他人有更重要的KPI要達成,這樣很難相互包容、協作,創新就很難變成體制內共識。

2關鍵 重新思考「老師的影響力」

社會要如何看待一個大學老師的影響力?我之所以走出校園,投身社會,更接地氣。有2件事是關鍵。

4年前,我參加「教育噗浪客」年會,是一群國中小老師自主舉辦的教師社群年會,第一次受邀專題演講後,我多留了2天,聽聽這些老師分享教學經驗。在那之前我跟多數大學教授一樣,對於台灣中小學教育不熟悉,也多半有刻板印象。

但那2天,我看到老師教學的進步程度,以及創新的方法,遠超過許多大學教授,我當時受到很大的衝擊。我也深刻感受到:「這群老師的好,為何台灣社會沒有看到?」他們都不是積極幫自己行銷的人。那麼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我覺得可以扮演他們與社會的橋樑,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這麼多、這麼棒的老師,讓老師獲得社會的尊重,他們才有能量繼續為孩子做更多的事。

葉丙成認為頂尖大學應該重新思考自身價值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圖/報系資料照
葉丙成認為頂尖大學應該重新思考自身價值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圖/報系資料照

另一關鍵是,2014年拿到「全球第一屆教學創新大獎」首獎。關鍵不在於獎項本身,而是我們團隊被華頓商學院通知去參加頒獎典禮,我記得第一天報到時,遇到來自世界各國知名教授,報到完大家開始閒聊認識。

他們多半問這幾個問題:「你叫什麼名字?來自什麼國家?做什麼?」最有趣的是第4個問題,他們不是問你最近發表什麼論文,而是問:「你現在做的東西有多少人使用?」如果你只能回答「大約幾十個人使用。」他們很快敷衍幾句就去找別人閒聊了。如果你回答「幾千人或上萬人使用。」他們就會興奮的跟你一直聊。

我當時強烈感受到,他們在乎的是大學教授的impact(影響力),雖然大學教授寫了很多論文,對學術貢獻許多,但世界其他國家關注的不只是論文產出。

「有台大真好」 台大做到了嗎?

還有一個觀察,台灣教育很容易陷入某種循環。每年有各種機構公布世界大學排名,排名有進有退很正常,一旦台大退步,媒體輿論便開始檢討,台大就有人出來回應說:「因為資源、經費跟香港、新加坡比起來太少,所以發展受到限制」。然後這時刻,其他大學就會跳出來說「台大已經拿最多了!」部分民眾也開始在網路上批評:「這些教授就是會叫的野獸,成天只想拿更多錢。」我一直看這樣的循環,每年都會發生。

每一個立場,每一個人講的話似乎都沒錯。台大確實資源不如其他國家,但台大在台灣也確實拿得比其它大學多。但我們要思考:「當大學覺得必須拿更多資源去跟其它國家競爭時,是否想過,過去15年來,台灣人、納稅人的薪水也沒有增加,大家都過得苦哈哈。我們憑什麼要大家給我們更多資源?」

不畏打破框架的勇敢,不畏挑戰權威的底氣,葉丙成從學者走向創新之路。 記者楊萬雲/攝影
不畏打破框架的勇敢,不畏挑戰權威的底氣,葉丙成從學者走向創新之路。 記者楊萬雲/攝影

台大有沒有做到,讓社會覺得「有台大真好」?台清交成,有沒有讓社會覺得有這所頂尖大學真好?

台大必須思考,教職員、學生對社會有沒有更多的貢獻。當然,我確實看到很多台大老師、學生很好,但社會是否感受到?

過去十幾年來,全球都在瘋狂追求大學排名競爭。但台灣似乎沒有足夠資源繼續跟全球玩這種排名遊戲,是到了該思考的時候。而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轉機,作為一個大學,如何重新告訴眾人「大學的價值」。

大學的價值不在於這些排名,那會是什麼?

世界很多學者開始反思大學排名的真諦,終有一天,排名遊戲會改變、消失。我們必須提早找出有別於排名的價值,作為台大的一份子,在各自的崗位上要如何做,才能讓台灣社會覺得「有台大真好」。

之於我的話,我希望作為台大的一份子,能給社會更多的impact,讓社會感受到有台大真好。就像成大的蘇文鈺老師,帶領著他的學生去為偏鄉孩子上程式課程,讓社會感受到有成大真好,這樣的老師就是一種創新路徑,可以帶動更多學者投身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國境之南的TFT網絡 教師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國境之南的TFT網絡 教師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幫忙按讚就開心 大叔大嬸愛臉書也瘋抖音

幫忙按讚就開心 大叔大嬸愛臉書也瘋抖音

LIS線上教學平台/戶頭剩1千,他堅持做一輩子教育

LIS線上教學平台/戶頭剩1千,他堅持做一輩子教育

LIS線上教學平台/戶頭剩1千,他堅持做一輩子教育

LIS線上教學平台/戶頭剩1千,他堅持做一輩子教育

最新文章

從實驗室到魚塭!養殖第四代放棄英國碩士 回鄉推廣虱目魚、食魚教育

從實驗室到魚塭!養殖第四代放棄英國碩士 回鄉推廣虱目魚、食魚教育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划著船兒採紅菱~台南官田國小食農教育 小小農夫坐船歡樂採菱角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小小城市規劃師!孩子們改造凱道 畫出給下個世代的友善街道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把珊瑚礁帶進教室!近海珊瑚團隊教孩子培育珊瑚苗、實踐海洋復育

支持在地食材!北台灣最大蓮藕產地—桃園 營養午餐入菜

支持在地食材!北台灣最大蓮藕產地—桃園 營養午餐入菜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

新永續親子景點!台北動物園「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幕 大貓熊團團也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