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破2萬人因自行車死傷 「沉默的騎行」為亡者默哀

良好健康與福祉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去年自行車騎士死傷創下15年新高,不少地方路段沒有自行車專用道。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去年自行車騎士死傷創下15年新高,不少地方路段沒有自行車專用道。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近5年平均每年有約2萬名自行車騎士(含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交通死傷,且人數逐年攀升,去年更創下15年新高。《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協會5月13日晚間將於台北及台中響應「沉默的騎行」Ride of Silence 活動,紀念去年在道路死亡的229位自行車騎士,並喊話政府提倡綠色運輸的同時,提供安全自行車路網。

根據交通部統計,2019年至2023年每年依序有18879、20283、20552、21395、23768名自行車騎士於交通死傷,且人數逐年成長,已是15年前的2.4倍。事實上,隨著各縣市公共自行車愈來愈普及,但不少地方路段卻只有與行人或其他車輛混用的車道,並無自行車專用道。

《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協會與《單車盟 - 台灣城市單車聯盟 TUBAA》合作,5月13日晚間7點於台北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及台中捷運市府站1號出口,分頭響應全球性的「沉默的騎行」Ride of Silence 活動,紀念去年在道路死亡的229位自行車騎士。

還路於民聯盟在台北舉行沉默的騎行,除了追悼自行車事故傷亡者,也呼籲積極完善道路基礎建設及打造一個尊重用路人的道路文化,參與的民眾一起從西門町出發。 圖/潘俊宏攝影
還路於民聯盟在台北舉行沉默的騎行,除了追悼自行車事故傷亡者,也呼籲積極完善道路基礎建設及打造一個尊重用路人的道路文化,參與的民眾一起從西門町出發。 圖/潘俊宏攝影

《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說明,沉默的騎行是全球性的年度單車活動,在每年5月的第3個禮拜三,舉辦市區單車集體騎行活動,紀念交通事故傷亡的自行車騎士,自2003年來已經有超過250個城市響應。5月13日晚間將邀請民眾穿著黑、白衣物,一起在市區慢速騎行,沿途於數個停靠站分享去年自行車亡者資訊,並一起默哀。

《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表示,近年來台灣交通死傷和道路安全等議題引發大眾關注,立法院於去年通過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將零死亡願景納入台灣交通永續安全目標,盼在2030年降低30%的道路死亡率,並在2050年讓道路死亡歸零,但交通部公布去年交通傷亡人數,仍較前年多出5萬人。

《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指出,台灣有享譽全球的自行車品牌、自行車休閒及競技運動蔚成風氣、各地政府也挹注資源提升共享自行車的使用率,然而過去10年來,台灣市區自行車路網建設進度緩如牛步。各地政府欲擴增規模與量能,達到減碳目標,卻遲遲沒有提出市區單車用路環境提升的具體政策,等於鼓勵大家騎單車,卻不提供安全的路。

《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認為,台灣既然已決心要在2050年達交通零死亡願景,如何保護脆弱用路人的道路出行安全與舒適體驗、如何利用有效政策降低道路傷亡,都考驗著各地政府的遠見及執行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新北小學生助復育台灣瀕危淡水魚 腳踩泥巴整頓生態池

新北小學生助復育台灣瀕危淡水魚 腳踩泥巴整頓生態池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將廢棄腳踏車零件重組 -變成瓜地馬拉當地的「腳動洗衣機」

將廢棄腳踏車零件重組 -變成瓜地馬拉當地的「腳動洗衣機」

她開店20年虧損超過10年...一間不為賺錢的「誠實商店」

她開店20年虧損超過10年...一間不為賺錢的「誠實商店」

最新文章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巴黎奧運倒數:在塞納河漫「游」的世紀之夢能否實現?

巴黎奧運倒數:在塞納河漫「游」的世紀之夢能否實現?

吃昆蟲有助文化、環境永續?台灣僅4種可合法食用

吃昆蟲有助文化、環境永續?台灣僅4種可合法食用

空汙無國界 全球汙染最嚴重機場TOP20出爐

空汙無國界 全球汙染最嚴重機場TOP20出爐

千錯萬錯都是行人的錯!為何交通意外總歸咎路人身上?

千錯萬錯都是行人的錯!為何交通意外總歸咎路人身上?

清淤工程如何突破難關 提高石門水庫、高屏溪水庫容量與壽命?

清淤工程如何突破難關 提高石門水庫、高屏溪水庫容量與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