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人「走」上高速公路!洛杉磯暌違20年辦無車日

洛杉磯歷史最久的110高速公路舉行無車日,自行車騎士從匝道準備騎上高速公路。 中央社
洛杉磯歷史最久的110高速公路舉行無車日,自行車騎士從匝道準備騎上高速公路。 中央社

洛杉磯歷史最久的110高速公路舉行無車日,平時車輛匯入的匝道成了行人步行的入口。 中央社
洛杉磯歷史最久的110高速公路舉行無車日,平時車輛匯入的匝道成了行人步行的入口。 中央社

洛杉磯最古老的110高速公路,暌違20年舉行無車日活動,5萬人用跑步、走路、滑板、自行車等不同方式享受假日早晨。主辦單位藉此提倡少開車、多搭大眾運輸的理念。

110高速公路最初的一段建於1938年,不僅是美國西部第一條高速公路,更名列全美國家歷史名勝。近百年經過,這條蜿蜒且不寬的公路,每天仍然是通勤開車必經之路,連接東邊郊區巴沙迪納(Pasadena)到洛杉磯市中心。

有別平日車輛呼嘯而過,今天110高速公路上10公里長的路段一輛車子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絕的人潮,天未亮就有數千名路跑群眾打頭陣,鳴槍起跑,接著是帶著嬰兒、寵物與萬聖節裝扮的步行人群。各種腳踏車與滑板在分隔島的另一邊車道呼嘯而過。

倡導永續、環保交通平權的社區團體ActiveSGV獲得洛杉磯郡都會運輸局(Metro)贊助,主辦這場名為ArroyoFest的封街無車日活動,路段起點與終點都是捷運站,鼓勵民眾搭大眾交通工具參與。

ActiveSGV執行長狄亞士(David Diaz)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問題,不是只靠開電動車就可以解決,而是要利用其他運輸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車、滑板及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洛杉磯汽車文化興盛,人們習慣開車代步,整座城市幾乎是高速公路串連而成,甚至有人說在洛杉磯不開車形同沒有腳。

洛杉磯人人開車的背景下,「無車日」提出一種體驗方案,當作改變的起點。狄亞士說,藉著這樣的體驗,「原本人們到家裡附近1英里都要開車,現在較近路程可以有其他選擇,改用步行、騎自行車或滑板」。

洛杉磯郡高級官員凱薩琳.巴格(Kathryn Barger)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這場活動目標是讓大家認知,雖然人們普遍開車是事實,但不一定是必需如此,人們還有其他交通方式可選。」

「這條高速公路是我學會開車的地方。」凱薩琳.巴格分享了這條公路對當地居民的意義:「這條公路是加州最早的高速公路,路線非常曲折、狹窄,不像一般高速公路那麼筆直,所以你不能開太快,雖然有些人還是開很快,但它更像是一條風景優美的公園大道。」

自稱在洛杉磯住了一輩子的羅根夫婦,傑夫和艾利森(Jeff and Alison Logan)帶著1歲多的兒子踏上110,準備讓剛學會走路的艾倫在車道上走一走。

艾利森說,110高速公路是聖蓋博谷(San GabrielValley)到洛杉磯市中心的必經之路,連接了郊區與市中心,「我在聖蓋博谷長大,這條路曾是我每天通勤一定要走的路。」

110公路年代久遠,曲折蜿蜒有如賽車跑道是一大特色,考驗駕駛人技術。傑夫以當地人角度分享這條公路的特殊之處,「這條路最初的設計是給時速65公里的車子跑,但現在人們經常開到110公里以上,而匯入的匝道速限卻是30公里」。

活動從清晨一直進行到日正當中。令主辦單位及居民自豪的一點是,2003年這條110公路就曾經在2名大學教授以及洛杉磯多個自行車、環保團體的發起下,舉行過第一次無車日活動,創美國大城市的風氣之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人體堆肥」大受歡迎?比環保葬更環保、45天變沃土 疫情後美國已有14州合法

「人體堆肥」大受歡迎?比環保葬更環保、45天變沃土 疫情後美國已有14州合法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幫美洲獅過馬路!洛杉磯斥資9200萬美元 打造全球最大動物生態天橋

平等與公平差在哪?為什麼「天生正義」的我們,無法對社會公正達成一致?

平等與公平差在哪?為什麼「天生正義」的我們,無法對社會公正達成一致?

驚人碳蹄印!美國城市肉類消費碳排 相當於全國年度化石燃料排放量

驚人碳蹄印!美國城市肉類消費碳排 相當於全國年度化石燃料排放量

最新文章

台南推「校校會發電」近達標!275校光電裝置容量達133MWp

台南推「校校會發電」近達標!275校光電裝置容量達133MWp

從日本到歐洲 零廢棄城市如何告別焚化爐?

從日本到歐洲 零廢棄城市如何告別焚化爐?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專欄投稿】誰來決定吃什麼?從糧食安全到糧食主權 光有食物「買得到、吃得飽」遠遠不夠

【專欄投稿】誰來決定吃什麼?從糧食安全到糧食主權 光有食物「買得到、吃得飽」遠遠不夠

自然風向決定貧富?為什麼絕大多數城東地區都比較貧窮?

自然風向決定貧富?為什麼絕大多數城東地區都比較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