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荒漠長出綠洲 為台北注入一絲溫柔
綠洲,自古以來是來往商旅補充食物與飲水的停靠點。位在季風帶的台北卻也出現一處「沙漠」,一處沒有便利商店的地帶,而位於其中的永建福商行就成了居民的綠洲。
歷經四十多年的在地經營,永建福商行不僅是滿足日常需求的雜貨店,更是居民交換近況的聚集地。從父母手中接下經營重擔的老闆林義欽,用溫柔思維與體貼服務,打造物資與人情豐沛的世外桃源。
從抗拒顧店的小孩蛻變為堅守第一線的頭家
往北看,環東大道高架橋與南京東路把社區與內湖分隔兩塊;往南走,則是與饒河夜市隔著基隆河遙遙相望,由東向西收窄的半封閉地形,讓整個社區在熱鬧的台北自成一格,形成獨立生活圈;看準商機,永建福商行在1980年代開張營業。
「小時候總是很羨慕其他小孩可以在外面玩,自己只能待在這顧店。」林義欽回憶並苦笑地說。童年的他不像其他人在街道打彈珠或在空地玩鬼抓人,探索廣大新奇的世界,而是被限縮在一間小店裡面,負責招呼客人和上架補貨;閒暇無事時,則在媽媽的監督下,拿起掃把畚箕維持環境整潔,力求地板一根頭髮都沒有。
在如此環境長大之下的林義欽,畢業後第一個念頭不是想著繼承家業而是往外「逃」,從傳統的柑仔店換成最新穎的電腦公司,日常興趣就是踏青、爬山和露營,探索小時候錯過的風景與世界。
不過,隨著人生邁向而立、步入家庭階段的林義欽,與年輕時代有著不同想法,在外面的世界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到兒時的雜貨店,並在20多年前接下經營重擔。
「要做就做一百分」比肩便利商店的志氣
回到家中的林義欽原以為靠著童年經驗,經營一間雜貨店應該駕輕就熟,沒想到挑戰從此開始。
首先,是把「盡力滿足顧客」當作最高指導原則的爸媽,除了一般的民生用品之外,店內陸續增加電器、五金等品項,到後來更配合年輕一輩或新住民的需求,上架東南亞或外國的餅乾糖果;林義欽說,總之只要是客人開口詢問,就會註記且安排上架。
商品種類的增加也提升存貨管理的困難,即便最近的便利商店還在數百公尺遠,林義欽仍然把雜貨店當成一級戰區在經營;也許是從小深受爸媽的影響,林義欽強調,既然要做就要做到一百分,永建福的商品種類不會輸給便利商店。
高度自我要求讓永建福商行在競爭激烈的零售業中,仍保有一席之地,特別是附近從小看到大的傳統市場,不敵連鎖超市與網購,更喚起林義欽的危機意識,在8年前投入網路購物,營業額至今已佔了四成。
曾經全年只休初一 父親過世後的體悟
永建福商行的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10點,曾經全年只休初一。高強度的經營模式不只憑藉林義欽的拼命,更多的是家人背後支持,直到父親2年前過世,這才讓林義欽驚覺「太拚了」,進而慢下腳步調整營業方針。儘管營業時間不變,但週日休息且聘請工讀生,增加陪伴家人的時間。
林義欽也感謝太太的支援,儘管接手初期經常吵架,但慢慢磨合之後,總能獲得對方的體諒;至於是否期待2位兒子接手經營?林義欽淡淡地說,不會要求兒子回來,畢竟他也是過來人,不捨得讓兒子們重複經歷他的難。
經營不死挑戰不止 用最「精算」的方式換最體貼的服務
永建福商行兩代經營將近50年,在地方早已培養固定客群,加上網路購物和新建大樓的移入居民,來客數有顯著保障。不過,林義欽並未停止改變的腳步,目前正規畫經銷存貨系統,更精準掌握存貨數量與銷售波動。
林義欽表示,過往雜貨店都是記熟客的需求,憑印象增減貨物數量,但是現在的客群從現實生活延伸到線上網購,同樣的商品也會隨著季節波動,未來將引進數位工具,精算每一項商品的實時需求才能滿足顧客,提供最貼心的服務。
自此,永建福商行從一般的社區雜貨店,邁開腳步轉型成數位化、貼近顧客需求的現代商店,唯一不變的是,體貼來客的心意,並且持續在這裡擔任服務與人情味的綠洲。
主題報導>>>【屹立於新時代】巷口柑仔店的轉型路 獻給島嶼的台式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