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100%綠電燈藝進駐台灣燈會 環團籲淨零從大型活動做起

綠色和平2月3日舉行「『歡迎光零』進駐台灣燈會」記者會,以100%綠能發電燈藝,為中央與地方政府大型活動示範淨零。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2月3日舉行「『歡迎光零』進駐台灣燈會」記者會,以100%綠能發電燈藝,為中央與地方政府大型活動示範淨零。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無貧窮

2023台灣燈會時隔23年重回北市,2月5日正式登場。綠色和平打造首座100%再生能源發電燈藝「歡迎光零」(You are the light),透過互動裝置象徵每個人都是淨零的重要力量。綠色和平取得北市府數據推估,本屆台灣燈會展出用電上看20萬度,排碳8.8萬公斤,相當於燈會期間有2239輛自小客車同時在路上行駛。綠色和平也藉此呼籲,我國大型文化活動缺乏減碳規劃,淨零行動可以從此著手。

位於台灣燈會科技燈區的「歡迎光零」,2月3日率先在台灣燈會開幕前舉行開箱記者會,將於5日至19日於信義威秀中庭廣場展出。外觀是充滿濃霧的玻璃屋,象徵地球溫室與過量的碳排,中間紅色發光圓球比喻地球正在發燙。民眾可觸碰球體互動,濃霧會逐漸散去、地球由紅轉綠,代表「每個人都是達成淨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經由眾人齊心參與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歡迎光零」以太陽光電及儲能設備供應燈會期間所需電力,共有三顆4KW的大功率電池,充電八小時就可以維持整晚、六小時的需求。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我國大型文化活動缺乏減碳規劃,是淨零工作中的盲點,綠色和平透過打造「歡迎光零」向中央及地方政府示範。

綠色和平取得北市府數據推估,本屆台灣燈會展出用電上看20萬度,排碳8.8萬公斤,相當於燈會期間有2239輛自小客車同時在路上行駛。

「歡迎光零」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希望向政府與民眾證明淨零可行,台灣燈會平均燈件用電量為2026度、排碳1031公斤,而「歡迎光零」用電量則僅200度、為平均的1/10,加上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碳排趨近於零。

「歡迎光零」以中間紅色發光圓球比喻地球正在發燙,濃霧象徵地球溫室與過量的碳排。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歡迎光零」以中間紅色發光圓球比喻地球正在發燙,濃霧象徵地球溫室與過量的碳排。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歡迎光零」以太陽光電及儲能設備供應燈會期間所需電力,每天將電池搬到臨時搭建的太陽能案場充電。 攝影:劉庭莉
「歡迎光零」以太陽光電及儲能設備供應燈會期間所需電力,每天將電池搬到臨時搭建的太陽能案場充電。 攝影:劉庭莉

張皪心認為,大型活動製造的大量碳排、電力需求,是可以馬上著手的淨零行動。他舉例,國際間的大型活動已開始逐步邁向淨零,如新加坡海灣燈節以及蘇格蘭國際藝術祭,從活動籌備就開始透過交通運輸、再生能源、物資再利用等方式減少碳排。

張皪心建議,我國可以從台北市白晝之夜、新北市歡樂耶誕城等大型活動開始示範淨零,透過增加民眾參與管道,讓民眾了解氣候變遷的危機性。同時,他認為,台灣2030年目標減碳24%,應至少減碳45%向國際看齊。

新北市環保局低碳中心主任李俊毅今出席表示,淨零碳排是中央及地方的共識,將從3月的萬金石馬拉松開始進行大型活動減碳規劃,使用低耗能或可回收設備、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等,後續也會再推廣至歡樂耶誕城或平溪天燈節等活動。

綠色和平2月3日舉行「歡迎光零」(You are the light)開箱記者會,為首座100%再生能源發電燈藝。 攝影:劉庭莉
綠色和平2月3日舉行「歡迎光零」(You are the light)開箱記者會,為首座100%再生能源發電燈藝。 攝影:劉庭莉

綠色和平為了「歡迎光零」臨時搭建裝置容量7.2KW的太陽能案場。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為了「歡迎光零」臨時搭建裝置容量7.2KW的太陽能案場。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提供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首座100%綠電燈藝進駐台灣燈會 環團籲淨零從大型活動做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吃魚不用海底撈 聯合國:水產養殖首度超越野生捕撈

吃魚不用海底撈 聯合國:水產養殖首度超越野生捕撈

未命名就瀕危! 邱園科學家預測:四分之三的植物陷保育時間競賽

未命名就瀕危! 邱園科學家預測:四分之三的植物陷保育時間競賽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最新文章

體感飆破40度 試試5個不開冷氣也能降溫的生活小撇步

體感飆破40度 試試5個不開冷氣也能降溫的生活小撇步

花20年在都市裡種一座森林 只需要一塊籃球場大的土地

花20年在都市裡種一座森林 只需要一塊籃球場大的土地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英國鐵路抗極端氣候軟硬兼施 千億台幣提高韌性還要訓練員工懂氣象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巴黎奧運倒數:在塞納河漫「游」的世紀之夢能否實現?

巴黎奧運倒數:在塞納河漫「游」的世紀之夢能否實現?

吃昆蟲有助文化、環境永續?台灣僅4種可合法食用

吃昆蟲有助文化、環境永續?台灣僅4種可合法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