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注意!研究: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比歐美高2至7倍

良好健康與福祉

台北醫學大學發現國人尿液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高於許多歐美國家,外帶食物常用塑膠袋是原因之一。 圖/記者胡經周攝影
台北醫學大學發現國人尿液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高於許多歐美國家,外帶食物常用塑膠袋是原因之一。 圖/記者胡經周攝影

國衛院與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食品安全學系合作研究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二到七倍,食安專家表示,外食族應避免使用塑膠袋或紙碗裝熱湯,食物應去除包裹的保鮮膜再微波,避免暴露在過多的塑化劑環境中。

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廖凱威說,2011年國內發生塑化劑事件後,政府加強稽查食品添加物,該研究於2013至2016年,共蒐集年齡介於7至97歲全年齡的二千位民眾尿液,分析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代謝物濃度。

研究發現,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高於許多其他先進國家,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DEHP,部分代謝物濃度甚至是美國、加拿大、德國的二到七倍。

廖凱威說,食安風險不只病原菌與急性毒,還包括塑化劑等內分泌干擾物質(EDCs),又稱為「環境荷爾蒙」,容易影響性荷爾蒙、甲狀腺素、胰島素等正常荷爾蒙作用,尤其是對生殖系統方面,例如降低睪丸功能、干擾月經周期、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增加不孕與癌症風險。

塑化劑代謝所需時間不長、只要幾天,而與國衛院合作調查數據顯示,民眾日常暴露於塑化劑的情形非常普遍,如不沾鍋塗層磨損卻捨不得換,或經常使用塑膠袋和紙碗裝熱湯、食物包裹保鮮膜微波等。

紙類免洗餐具大部分都是複合材質,通常在紙漿外層加上防水、防油的塑膠膜及螢光增白劑等,這些外帶紙盒暗藏內分泌危機,食物溫度愈高,塑膠釋放有害物質的風險就愈高,建議民眾減少使用。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院長謝榮鴻表示,全球有十分之一人口因食品汙染而罹病,而有超過二百種疾病是食物汙染所引起、有百分之四十的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發生在五歲以下兒童,可見食物汙染問題嚴重,但除了感染物、微生物、農藥外,民眾更應該重視內分泌干擾物質。

今天是「世界食品安全日」,如何減少暴露內分泌干擾物質?北醫大食安中心副主任蕭伊倫說,平時不使用有損傷的美耐皿餐具及不沾鍋塗層接觸食物,並減少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質餐具盛裝熱食,也建議民眾自備環保餐具,正確使用與食材接觸的容器與廚具、減少環境負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種樹換碳權不簡單 環境部:先符合3條件才有機會

種樹換碳權不簡單 環境部:先符合3條件才有機會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哪國員工最有元氣?全球職場狀況報告:台灣居亞洲第2

哪國員工最有元氣?全球職場狀況報告:台灣居亞洲第2

最新文章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在家門設書本交換站-印尼青年搭「漂書箱」邀雅加達市民閱讀

瀕危鯊魚進毛孩口中 寵物零食DNA檢測現形

瀕危鯊魚進毛孩口中 寵物零食DNA檢測現形

日本永續時尚-幾乎不須縫紉的無縫服裝  實踐零損耗

日本永續時尚-幾乎不須縫紉的無縫服裝 實踐零損耗

台大生提案校內飲食「增加素食、永續比例」 引起激辯

台大生提案校內飲食「增加素食、永續比例」 引起激辯

食物浪費去哪裡? AI都知道! 航空、郵輪上的剩食救星

食物浪費去哪裡? AI都知道! 航空、郵輪上的剩食救星

環保素養調查大公開!超過6成超商消費者仍索取一次性餐具

環保素養調查大公開!超過6成超商消費者仍索取一次性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