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忽略的生態...風機24小時運轉影響夜行動物覓食活動 導致鳥蝠死亡
風能和光害對夜行動物帶來危害未受重視,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與雲林縣黃金蝙蝠館首度邀請歐洲重量級的法國生態博士Dr. Christian C. Voigt到台中科博館和雲林蝙蝠館,探討「從風能到光害蝙蝠面臨的新挑戰」議題,透過口譯與民眾對話,蝙蝠館強調,綠能已陸續運轉,期待政府能借鏡國際加速制訂鳥、蝠保護政策。
林保署南投分署攜手雲林黃金蝙蝠館及台灣永續聯盟,將於本月27日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8日在雲林黃金蝙蝠館,度邀請歐洲重量級學者Voigt博士舉辦「從風能到光害蝙蝠面臨的新挑戰」國際講座。
南投分署指出,Voigt是歐洲蝙蝠保育政策的重要推手,長期致力於風力發電、光害與蝙蝠遷徙研究,成果廣受歐洲各國政策採納,對全球蝙蝠保育影響深遠,這次特邀他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討能源開發與夜間光害如何影響蝙蝠行為與棲地,進行台灣與國際在生態保育與能源發展議題的交流。
黃金蝙蝠館長張恆嘉指出,多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綠能,雲林的海岸區也廣設風機,也都陸續開始運轉,卻忽略了諸多夜行動物的保護,包括夜行鳥類和蝙蝠,尤其蝙蝠多半在季傍晚覓食是最高活動時段,風機環評從建造到運轉一直都忽略了夜行動物的生態評估,在動物密集活動的時段,也未能減少或暫停運轉,導致不少蝠、鳥死亡,為省電廣設LED燈,卻對生態、農作帶來衝擊。
他說,綠能產電是文明城市象徵,但不能剝奪夜行動物的生存,期待透過國際講座喚起政府或業者多加關注相關議題,借鏡國際早日制訂一套可行政策。
南投分署表示,蝙蝠是生態系環境指標物種,多年來該分署透過與蝙蝠館守護了台灣特有的金黃鼠耳蝠,這次邀Voigt博士來訪,期能為台灣與國際保育界搭建交流橋梁,提升公民保育意識,深化學術研究與政策對話,共同回應風機設置、夜間光害及棲地維護等挑戰,未來該分署將持續串聯地方與國際力量,守護台灣珍貴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