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Google日曆變成「死亡筆記本」 你收到動物的死亡通知了嗎?
地球曾經歷5次生物大滅絕,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50萬年前,導致恐龍徹底從地球上消失。
大滅絕,顧名思義,是指在很短的時間內,生物多樣性或獨特物種如細菌、真菌、植物、哺乳動物、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等高比例的滅絕。
動物版的「死亡筆記本」...Google日曆提醒你哪天又有物種消失
早在202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就已指出,自1970年代以來,因為人類的作為,全球野生動物的數量在短短50年內減少了70%,這將導致我們走向地球第6次的大滅絕。直至今日,全球有100萬種生物物種,正面臨滅絕危機。根據哥本哈根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目前全球已有幾個特殊物種,將在可見的未來,甚至是可預期的時間內,永遠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會丹麥分會為敲響警鐘,喚醒全球住民的重視,它與行銷公司&Co./NoA合作,推出了一個警示意味十足的專案「生物滅絕日曆」
「生物滅絕日曆」是一款免費的電子日曆,它就像曾經紅極一時的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中死神的筆記本一樣,所有列名其中的人事物,均將在不久後灰飛煙滅,最大的差別在於,這次的主角是特殊動物,而牠們的滅亡是能被修改也能被阻止的。
史上最殘酷的日曆,每個日期都是一種動物的死期
「生物滅絕日曆」由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生物及動物學家們椎心製作。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他們針對12種在可見的未來,即將滅亡的珍稀物種,在仔細評估牠們的數量、棲息地、競爭者等資訊後,透過統計學,估算出牠們徹底消失的日期,再藉由Google的日曆平台,分享給所有願意採取行動的人。
就像加入工作小組,會收到定期會議通知一樣,申請共享「生物滅絕日曆」的使用者,每一年都會收到新的通知,告知在哪一年、幾月、幾日、哪個物種將消失。如果要阻止看似遙不可及、實則近在眼前的第6次生物大滅絕,人們會開始思考,該如何採取行動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或當地的保育單位,讓這些美麗的生物能在地球上待久一點。
就像世界自然基金會丹麥分會的行銷和募款總監托比亞斯.埃姆.霍斯貝格(Tobias Emme Høgsberg)所說:「面對目前超過100萬種物種瀕臨滅絕的嚴峻現實,我們需要藉由一種特殊的方式,將這種急迫性帶入大眾的日常生活……。與Google日曆的整合,幫助我們利用日常科技,讓這個問題變得無法忽視。在『生物滅絕日曆』的幫助下,我們將難以掌握的危機,轉化成個人的行動號召。這些不僅僅是日曆上的事件,更是我們能進行搶救任務的倒數計時。」
讓危機變成日常提醒!100萬種物種滅絕不再是遙遠數字
過去的200年,夏威夷群島上32種蜜雀中已有15種滅絕,不幸的是,棲息在夏威夷可愛島(Kauai)的考艾管舌鳥(Akikiki)也將在未來幾周滅亡,牠只剩下不到10隻!減少的原因,主要是蚊子帶來的疾病,讓幼鳥難以存活。
另一個全球也僅剩數十隻的珍貴物種,是棲息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小頭鼠海豚(Vaquita)。儘管牠生命力頑強,也難逃非法捕獵的漁網,只要非法捕撈持續,牠們即命在旦夕。
其他物種如古巴鱷(Cuban Crocodile)將在2029年6月17日滅絕,接著是2033年8月13日的紅狼(Red Wolf)、2034年9月13日的山雞蛙(Mountain Chicken frog)、2035年9月22日的蘇門答臘犀(Sumatran Rhino),還有幾乎行蹤成謎的夜鸚鵡(Night Parrot),牠們預計將於2060年10月25日正式與我們訣別。
為了讓更多人能認識這個日曆,丹麥團隊除了在哥本哈根地鐵站張貼廣告,更在網路平台及社群媒體上發聲,呼籲世界各地的人們一起訂閱日曆,加入行動行列。
警鐘已經敲響,「生物滅絕日曆」的物種資料仍在持續擴充,彙整成長長的名單,其中包括各種大小、類型的動物,每種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滅絕風險。事不宜遲,請爭取每一秒的時間,跟上搶救的腳步,讓我們一同加入倒數任務。改變這些物種的滅絕,就是改變人類的滅絕。
- 本文摘自:《改變世界的100個生態行動:SDGs全球實踐指南,生物圈篇》
-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
- 出版日期: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