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吹倒還吹斷!行道樹遇強風倒一片 凸顯樹穴、樹木養護問題
丹娜絲颱風吹倒台南行道樹超過240棵,若加上公園、學校被吹倒的樹木,數目更多,其中許多樹木因樹穴不夠大,影響根部發展,或是因罹病而未處理,強風下一棵棵倒下。工務局表示,持續加強行道樹的棲地改善,南區水萍塭公園四周行道樹棲地都已改為連續穴,未來若公園要重鋪人行道地磚也都會一併改善,讓行道樹盤根更穩,經得起強風吹打。
台南社大講師吳仁邦表示,採用連續穴種植行道樹是正確做法,除了讓棲地更友善,也讓樹木間的根系友互相支撐,加強基盤不易被吹倒。從這次颱風來看,有些被吹斷的樹木,雖然根系發展好,盤得很穩固,但若風勢大,側風造成的剪力強風效應,在吹動樹枝時會扭轉,當扭轉強度超過樹幹強度就會把樹幹扭斷。因此慎選木質部密度高且較硬的樹種來當行道樹也很重要,但這些樹木生長較緩慢,更需要友善的棲地環境。
每次颱風來襲,都會有行道樹被吹倒,經調查原因,除了部分行道樹罹病所致,許多都因為棲地不夠友善,樹穴不夠大,除影響樹木根系發展,也因踐踏,造成土質硬化,樹木不健康,當颱風來襲,而被吹倒,或是因罹病而死亡。
這次丹娜絲颱風台南市區高達13、14級的強風也讓許多不健康、根系發展不夠穩固的樹木被吹倒,這些長在不友善棲地的樹木被吹倒並不令人意外。南市工務局副局長王建雄說,為了營造友善棲地,水萍塭公園四周行道樹原是單獨樹穴,現改為連續樹穴,沒有水泥物從中阻隔,影響樹木根系生長。另,從這幾年的經驗,改為連續穴的行道樹都較為健康,因根系發展好,牢牢盤住泥土,不易被吹倒,最多只是因風太大,枝幹被吹斷。
閱讀更多:為何強風一吹樹就倒?看懂土壤就能看出問題
工務局表示,目前執行通學步道工程時,也一併把單獨樹穴的行道樹,改為連續穴,徹底解決問題;而有些公園若因人行步道要重鋪,也會改為連續穴,除了防止樹根亂竄造成步道隆起,也方便行走,讓棲地與通行空間更友善。不過,改為連續穴後,有鋪磚的步道面積就會縮小,有人停機車停到步道上影響通行,還需民眾配合,不要違規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