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鹽鹼地!林試所用密植造林、蚓糞肥改良土壤 成功復育沿海劣化地

陸地生物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推動劣化地復育,透過天然更新與人工造林雙管齊下,試驗種植海檬果等數10種耐鹽、耐淹的樹種,並在劣化地試驗區完成稻草蓆鋪設及覆蓋表土以減少水分蒸發。 圖/林試所提供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推動劣化地復育,透過天然更新與人工造林雙管齊下,試驗種植海檬果等數10種耐鹽、耐淹的樹種,並在劣化地試驗區完成稻草蓆鋪設及覆蓋表土以減少水分蒸發。 圖/林試所提供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推動劣化地復育,透過天然更新與人工造林雙管齊下,試驗種植海檬果等多種耐鹽、耐淹樹種,整體存活率可達56.8%。

閱讀更多:種樹太慢!?台灣沿海「藍碳」達 35 萬噸 減碳效果是森林 2.5 倍

台灣西部沿海地區長年面臨地層下陷、土壤鹽化與極端氣候等挑戰,導致大片土地逐漸失去農林利用價值。為找出可持續的復育劣化地解方,林試所近年於轄下嘉義研究中心四湖試驗站,推動雙管齊下的復育模式,結合天然更新與人工造林,打造兼具生態功能與土地利用潛力的造林新模式。

林試所10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復育的最大難題之一是土壤鹽鹼化,試驗區土壤飽和水電導度(ECe)普遍偏高,遠超過一般作物可耐受標準,且在無林木覆蓋的區塊,土壤會因翻整將下層鹽分帶至表層,導致鹽害風險上升。

為改善環境條件,林試所表示,團隊採用密植造林策略(1公尺x1.5公尺)、施用蚓糞肥改良土壤結構,並鋪設稻草蓆減少地表蒸發與鹽分回升。

林試所在「無林木覆蓋」的試驗樣區選用11種具耐鹽、耐淹能力的植物,包括白千層、穗花棋盤腳、苦藍盤、黃槿、苦楝、土沉香、欖李、紅海欖等;而在「具上木蔭蔽」的試驗樣區則額外選用銀葉樹、瓊崖海棠、台灣海桐、草海桐、榔榆等共21種樹種,強化林下植物層次結構,促進群落穩定性與生物多樣性。

林試所表示,研究團隊於2024年5月至7月間完成1577株苗木栽植,並於同年12月進行生長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存活率為56.8%。其中海檬果表現最為突出,存活率達95%,土沉香與苦藍盤分別達91.7%、79.7%,草海桐、繖楊分別達81.3%、83.3%。

團隊也進一步分析各樹種的地徑生長速率,發現白千層為速生樹種代表,而海茄冬與銀葉樹相對緩慢,可提供未來營建碳匯林與防風林重要參考。

林試所表示,將持續監測苗木成長與土壤改善成果,並逐步優化植栽策略,試驗結果將彙整為造林技術手冊,推廣到更多濱海劣化地區,作為提升國土韌性、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手段。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路透評論:台灣燃氣發電占比創新高 阻礙亞洲與全球潔淨能源趨勢

路透評論:台灣燃氣發電占比創新高 阻礙亞洲與全球潔淨能源趨勢

為氣候而走!民間百工百業上街 繞行101籲政府提升「氣候韌性」

為氣候而走!民間百工百業上街 繞行101籲政府提升「氣候韌性」

最新文章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不是滅殺是「請搬家」!屏科大碩士創立「博威鳥控」  用生態知識解決都市鳥患

不是滅殺是「請搬家」!屏科大碩士創立「博威鳥控」 用生態知識解決都市鳥患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AI構思、古老火藥釋放...蔡國強煙火秀 再次引起藝術與生態的倫理論戰

AI構思、古老火藥釋放...蔡國強煙火秀 再次引起藝術與生態的倫理論戰

美景藏危機...台南「藍眼淚」頻現蹤 學者警告:是優養化警訊

美景藏危機...台南「藍眼淚」頻現蹤 學者警告:是優養化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