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農舍蓋不停...研究點名:農地種房就是讓蘭陽平原水鳥減少的元兇

陸地生物

編按:地主收回農地蓋農舍,在宜蘭當地早已不是新鮮事,但這個熱潮卻讓蘭陽平原的度冬水鳥沒了家。台灣生多所的副研究員林大利,在新書《仰望》用半自傳半科普的方式、搭配攝影和插畫,帶我們看見台灣鳥類的生態故事、與土地有哪些連結。

天候漸暖,候鳥鷹斑鷸便會陸續在濕地和田間現身。 圖/報系資料照
天候漸暖,候鳥鷹斑鷸便會陸續在濕地和田間現身。 圖/報系資料照

坦白說,蘭陽平原的度冬水鳥大幅減少,八九不離十和近年宜蘭農地種房子的議題脱不了關係,但是,我還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說明這件事,只能壓在心裡。2019年,我啟程到澳洲昆士蘭大學(Univeristy of Queensland)生物科學系(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攻讀博士學位,以「臺灣鳥類的族群變化趨勢和指標」作為我的博士論文主題而度冬水鳥這一塊,是我的博士論文第四章的內容。

水稻田消失與泥灘地流失...水鳥面臨雙面夾擊

藉由這個機會,除了延續先前的族群趨勢更新之外,我再進一步蒐集相關資料,試圖找出蘭陽平原水鳥銳減的原因。幸運的,我們透過過往的研究成果與文獻,以及在東亞澳遷徙線上的夥伴,整理了這些度冬水鳥對水稻田依賴的程度。

分析結果顯示,在蘭陽平原,越是依賴水稻田的度冬水鳥,數量減少的程度就越高,不僅如此,越是依賴中國黃海泥灘地的水鳥,數量也下降得越厲害也就是說,除了點名農地種房子就是蘭陽平原水鳥減少的元兇之外,中國黃海的泥灘地流失也是。換句話說,蘭陽平原的度冬水鳥,正面臨泥灘地流失和水稻田消失的雙重衝擊,態勢如此惡劣,能活下去就已經是奇蹟了。

田鷸會在水田中的軟泥覓食,牠們主要吃昆蟲和蚯蚓。 圖/報系資料照
田鷸會在水田中的軟泥覓食,牠們主要吃昆蟲和蚯蚓。 圖/報系資料照

農田長光電...請謹記蘭陽平原的教訓

經歷了一番寫作、投稿和審查,度冬水鳥的研究成果,於2023年2月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Global Ecologyand and Conservation(1),這份研究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同時也能讓我很有信心的彰顯蘭陽平原水鳥遇到的生存威脅,並且規劃保育行動。

這份研究暗示,水稻田的功能不僅只是提供我們大量的米飯,也為這些長途跋涉的水鳥提供相當棒的棲息環境,這就是水稻田所帶來的「生態系功能」(ecosystem function)。同時,這個案例也提醒大家,臺灣各處溼地、農地、森林、魚塭所面臨的光電板設置,也可能會帶來同樣的災難。請謹記蘭陽平原的教訓,審慎評估光電板設置地點。

宜蘭水鳥還有救嗎?奇蹟可能正在發芽!

近年來,狀況也不完全如此悲觀,許多生物多樣性友善農業的推展和保育觀念的展現,都像是維繫宜蘭自然環境、農業經營和鳥類保育的光點。林哲安於宜蘭新南的田董米,以友善環境的原則栽培水稻,並且讓休耕水稻田成為度冬水鳥的棲地,而田埂上的野薑花與芒草叢,也成為許多鳥類的庇護所。「農田裡的科學家」團隊,由陳毅翰和林芳儀兩位生物學家夫妻,一邊種田一邊執行科學研究,以環境友善的原則,解決福壽螺和鳥害等務農中遇到的難題。

雖然難以預料蘭陽平原的土地和水鳥會怎麼變化,但我想,還是有機會可以找回那些聚集繁殖的棕沙燕,以及鋪天蓋地的太平洋金班鴴。

(1) Lin, D. L., Tsai, C. Y., Pursner, S., Chao, J., Lyu, A., Amano, T., ... & Fuller, R. A. (2023). Remote and local threats are associated with population change in Taiwanese migratory waterbirds.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e02402.

《仰望 從臺灣飛向世界,串連文化與自然、時間與空間的鳥之宇宙》。 圖/麥浩斯提供
《仰望 從臺灣飛向世界,串連文化與自然、時間與空間的鳥之宇宙》。 圖/麥浩斯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風水輪流轉?發展綠能不再是富國專利 新興國家反成減碳主角

風水輪流轉?發展綠能不再是富國專利 新興國家反成減碳主角

莫拉克災後重建的觀光只會複製脆弱?部落反思:擺脫利潤優先

莫拉克災後重建的觀光只會複製脆弱?部落反思:擺脫利潤優先

夏季蛇類活動力強...新北寵物蛇出逃潮  3個月拾獲24條、平均4天1隻

夏季蛇類活動力強...新北寵物蛇出逃潮 3個月拾獲24條、平均4天1隻

產量多1.2倍!台灣自育咖啡新品種「台農1號」誕生 克服中低海拔高溫多雨瓶頸

產量多1.2倍!台灣自育咖啡新品種「台農1號」誕生 克服中低海拔高溫多雨瓶頸

最新文章

夏季蛇類活動力強...新北寵物蛇出逃潮  3個月拾獲24條、平均4天1隻

夏季蛇類活動力強...新北寵物蛇出逃潮 3個月拾獲24條、平均4天1隻

澳洲發現新品種原生蜜蜂!臉上長惡魔般小角 學名直接取名惡魔「路西法」

澳洲發現新品種原生蜜蜂!臉上長惡魔般小角 學名直接取名惡魔「路西法」

不只賣零食!南投3家「保育柑仔店」成生態服務據點 可免費換取改良式獵具

不只賣零食!南投3家「保育柑仔店」成生態服務據點 可免費換取改良式獵具

魚虎電撈量從3.5萬尾降到844尾...疑似是新外來魚種「皇冠三間」崛起?

魚虎電撈量從3.5萬尾降到844尾...疑似是新外來魚種「皇冠三間」崛起?

洪災後如何救土?光復400公頃農田被淤泥淹沒 好土變極度貧瘠的「高鹼土」

洪災後如何救土?光復400公頃農田被淤泥淹沒 好土變極度貧瘠的「高鹼土」

曾文水庫有老鷹在開趴!數十隻黑鳶盤旋俯衝 南台灣最壯觀覓食秀

曾文水庫有老鷹在開趴!數十隻黑鳶盤旋俯衝 南台灣最壯觀覓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