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研究大突破!澳洲培育袋鼠體外授精胚胎 瀕危物種保育添希望

陸地生物

人類的試管嬰兒技術行之有年,但袋鼠、無尾熊、袋獾等有袋類動物也能透過體外受精(IVF)繁殖嗎?科學家研究超過20年,近日有重大突破。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宣布,他們以體外受精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的袋鼠胚胎,未來希望應用在瀕危有袋動物的保育上。

澳洲袋鼠IVF研究突破。圖為博士候選人帕拉西奧斯(Patricio D. Palacios)及甘比尼(Andres Gambini)。 圖/昆士蘭大學
澳洲袋鼠IVF研究突破。圖為博士候選人帕拉西奧斯(Patricio D. Palacios)及甘比尼(Andres Gambini)。 圖/昆士蘭大學

保育瀕危有袋類重大突破

「試管嬰兒」的正式學術名稱是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手術取出的卵子後與精子在體外受精,先將受精卵培養成胚胎再植入子宮。

澳洲團隊利用東部灰袋鼠(Eastern Grey Kangaroo)進行研究,採用單一精子卵質內顯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篩選出一隻活動力佳的精蟲後,以顯微注射針注入卵子完成受精。至今培養出超過20個袋鼠的胚胎。

不過,團隊目前不打算將胚胎培育成袋鼠。事實上,東部灰袋鼠並非瀕危動物,牠們數量龐大,部分區域甚至有過繁殖過剩的問題。主要研究員甘比尼(Andres Gambini)解釋,他們將繼續提升卵子與精子的收集、培養和保存技術,以便未來運用在其它動物上。

甘比尼說,目標是用在保育瀕危的有袋類動物,例如無尾熊、袋獾、昆士蘭毛吻袋熊(Northern Hairy-Nosed Wombat)、利氏袋貂(Leadbeater's Possum)等。

ICSI篩選出一隻活動力佳的精蟲後,以顯微注射針注入卵子完成受精。圖為即將注入精蟲細胞的袋鼠卵。 圖/昆士蘭大學
ICSI篩選出一隻活動力佳的精蟲後,以顯微注射針注入卵子完成受精。圖為即將注入精蟲細胞的袋鼠卵。 圖/昆士蘭大學

ICSI:少量精子也能夠受精成功

另一種人工生殖技術稱為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將精液取出洗滌後導入子宮腔內,於體內受精。《衛報》報導,跟人工授精相比,ICSI不需要大量活的精子。以這次實驗為例,研究人員就是從野生動物醫院死亡不久的袋鼠身上取得卵子與精子。

「這是首次在有袋類動物上看到真正的進展」,有袋類動物專家、新堡大學榮譽教授羅傑(John Rodger)指出,2000年代初期就有科學家試著以尤金小袋鼠(Tammar Wallabie)研究體外受精,但近30年來,相關的研究都未能成功。

《史密森尼》(Smithsonian)報導,澳洲許多有袋類動物都面臨滅絕危機,這項成果意義重大。以袋獾為例,過去30年就因袋獾面部腫瘤病(Devil Facial Tumor Disease)數量驟降了八成。

這項研究於今年1月發表,並刊登於《生殖、生育與發展》(Reproduction, Fertility and Development)期刊。不過,要以體外受精孕育生出有袋類動物還需要更多研究。甘比尼坦言,目前沒有確切時間表,但是他希望能在10年內完成。

他強調,體外受精並非保護瀕危物種的萬靈丹,只是保育工具箱中的一環,須搭配其他工具才能發揮效用,例如族群監測、繁殖管理和棲地保育等。

袋獾又稱「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是袋鼬目裡最大的食肉動物。 圖/Mathias Appel
袋獾又稱「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是袋鼬目裡最大的食肉動物。 圖/Mathias Appel

資料來源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20多年研究大突破! 澳洲培育袋鼠體外授精胚胎 瀕危物種保育添希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從樟宜機場到Apple旗艦店 蟲鼠害挑戰新加坡「花園城市」形象

從樟宜機場到Apple旗艦店 蟲鼠害挑戰新加坡「花園城市」形象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抖音炫耀帶起飼養鯊魚潮 專家:你不適合養鯊的5個理由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用泛舟阻止伐木 斐濟生態旅遊公司屹立20年,如何賺到錢又贏得社區信賴?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斐濟遊客愛上的Loloma Hour是什麼? 1小時環境快樂時光 做一件對當地好的事

最新文章

英國開始種水稻了?全球暖化讓歐洲種稻區往北移 開啟農業轉型之路

英國開始種水稻了?全球暖化讓歐洲種稻區往北移 開啟農業轉型之路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不是滅殺是「請搬家」!屏科大碩士創立「博威鳥控」  用生態知識解決都市鳥患

不是滅殺是「請搬家」!屏科大碩士創立「博威鳥控」 用生態知識解決都市鳥患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達達馬蹄聲成歷史...布拉格維護動物福利與安全 市中心禁行觀光馬車

AI構思、古老火藥釋放...蔡國強煙火秀 再次引起藝術與生態的倫理論戰

AI構思、古老火藥釋放...蔡國強煙火秀 再次引起藝術與生態的倫理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