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陸地生物

一隻黑熊上月闖入花蓮養蜂場,受困陷阱獲救。 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一隻黑熊上月闖入花蓮養蜂場,受困陷阱獲救。 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台灣黑熊近來愈來愈接近人類活動區域,專家分析,與黑熊族群數量增加有關係,黑熊冒險到海拔較低處覓食,被發現機率增加,但熊不會久留,不必太慌張,應該要加強教育緊鄰黑熊棲地的居民,如何面對熊出沒,避免人熊衝突。

閱讀更多:日本熊出沒危機!人熊緩衝帶消失、熊活動範圍擴大 超大量熊出沒大城市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姜博仁受林保署花蓮分署委託,近年在花蓮卓溪鄉調查黑熊生態,發現黑熊出現機率確實愈來愈多,且在卓溪淺山聚落附近曾記錄到母熊帶小熊、成年公熊,研判黑熊在此處已有穩定活動。

姜博仁表示,過去遇到黑熊的季節以春、夏天為主,但去年秋天至今,已發生幾起黑熊闖入雞舍、到梅醋工坊、或是到養蜂人家翻蜂箱,推測是族群數量增加致往外擴散外,也可能與去年秋天颱風侵襲對卓溪山區造成破壞,中海拔殼斗科等植物果實被打落、結果率降低,黑熊食源減少,必須四處找食物,才冒險到較低海拔處覓食。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表示,有熊出沒不用太慌張,因為熊不會久留,一旦熊發現環境不合適,通常會再趕快回到林子裡。所以這些緊鄰有熊分布的地區,應該要加強教育宣導,讓民眾應該要知道遇到怎麼處理,不要因為害怕造成傷害,例如民眾遇到熊出沒,要趕緊通報相關單位來做記錄管理,讓單位及時監測。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黑熊找尋食物的同時也是「機會主義者」,哪裡有食物就往哪裡去,近幾年卓溪族群穩定外擴,活動範圍靠近人類也是趨勢;花蓮瑞穗以南都是台灣黑熊可能出現的區域,民眾應妥善管理戶外食物,避免吸引黑熊覓食。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爸爸分擔育兒比率上升!新北約3成男性有申請育嬰假 創六都新高

爸爸分擔育兒比率上升!新北約3成男性有申請育嬰假 創六都新高

永續旅遊怎麼做?旅行中做好這8個小動作 就能減碳護地球

永續旅遊怎麼做?旅行中做好這8個小動作 就能減碳護地球

算力已不足!氣象署將斥資5億在新竹建氣象科學園區 最快2027年完工

算力已不足!氣象署將斥資5億在新竹建氣象科學園區 最快2027年完工

營建廢棄物黑數清不完...桃園重劃基地埋大量地底垃圾 清除費估要13億

營建廢棄物黑數清不完...桃園重劃基地埋大量地底垃圾 清除費估要13億

最新文章

人熊衝突何解?當黑熊族群漸擴張...驅趕、獵殺的界線在哪?

人熊衝突何解?當黑熊族群漸擴張...驅趕、獵殺的界線在哪?

再也看不到紅紅的木棉花?落花易造成受傷、棉絮過敏不友善 被列不適合樹種

再也看不到紅紅的木棉花?落花易造成受傷、棉絮過敏不友善 被列不適合樹種

外來魚惹議!碧潭堰魚道「大頭鰱」爆量 環團:外來種不等於生態豐富

外來魚惹議!碧潭堰魚道「大頭鰱」爆量 環團:外來種不等於生態豐富

水域活動注意! 北海岸近日出現零星超毒「僧帽水母」 千萬不要觸摸

水域活動注意! 北海岸近日出現零星超毒「僧帽水母」 千萬不要觸摸

【為土地續命】當小米不被遺忘...有人返鄉,有人保種,一種源於土地的文化力量正在發芽

【為土地續命】當小米不被遺忘...有人返鄉,有人保種,一種源於土地的文化力量正在發芽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