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陸地生物

一隻黑熊上月闖入花蓮養蜂場,受困陷阱獲救。 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一隻黑熊上月闖入花蓮養蜂場,受困陷阱獲救。 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台灣黑熊近來愈來愈接近人類活動區域,專家分析,與黑熊族群數量增加有關係,黑熊冒險到海拔較低處覓食,被發現機率增加,但熊不會久留,不必太慌張,應該要加強教育緊鄰黑熊棲地的居民,如何面對熊出沒,避免人熊衝突。

閱讀更多:日本熊出沒危機!人熊緩衝帶消失、熊活動範圍擴大 超大量熊出沒大城市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姜博仁受林保署花蓮分署委託,近年在花蓮卓溪鄉調查黑熊生態,發現黑熊出現機率確實愈來愈多,且在卓溪淺山聚落附近曾記錄到母熊帶小熊、成年公熊,研判黑熊在此處已有穩定活動。

姜博仁表示,過去遇到黑熊的季節以春、夏天為主,但去年秋天至今,已發生幾起黑熊闖入雞舍、到梅醋工坊、或是到養蜂人家翻蜂箱,推測是族群數量增加致往外擴散外,也可能與去年秋天颱風侵襲對卓溪山區造成破壞,中海拔殼斗科等植物果實被打落、結果率降低,黑熊食源減少,必須四處找食物,才冒險到較低海拔處覓食。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表示,有熊出沒不用太慌張,因為熊不會久留,一旦熊發現環境不合適,通常會再趕快回到林子裡。所以這些緊鄰有熊分布的地區,應該要加強教育宣導,讓民眾應該要知道遇到怎麼處理,不要因為害怕造成傷害,例如民眾遇到熊出沒,要趕緊通報相關單位來做記錄管理,讓單位及時監測。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黑熊找尋食物的同時也是「機會主義者」,哪裡有食物就往哪裡去,近幾年卓溪族群穩定外擴,活動範圍靠近人類也是趨勢;花蓮瑞穗以南都是台灣黑熊可能出現的區域,民眾應妥善管理戶外食物,避免吸引黑熊覓食。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宇多田光新單曲觸禁忌!歌詞提及「夫妻別姓」引發日本社會論戰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氣候危機與荷包兩難?調查:72%紐約人認為環境問題嚴重 但拒付更多成本

最新文章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最真實的生命課!直播記錄鳳頭蒼鷹育雛生死瞬間 吸引超過2萬人關注

漁場未來式:魚蝦變少、藻類消失,日本如何用養殖對抗氣候變遷?

漁場未來式:魚蝦變少、藻類消失,日本如何用養殖對抗氣候變遷?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從茶山、海洋到山脈… 國家地理雜誌嚴選台灣5大生物多樣性秘境

台灣八哥現蹤!大漢溪人工濕地成難得一見自然綠洲

台灣八哥現蹤!大漢溪人工濕地成難得一見自然綠洲

土地也要把脈!「土壤醫生」陳興宗前進高雄那瑪夏為農地開處方箋

土地也要把脈!「土壤醫生」陳興宗前進高雄那瑪夏為農地開處方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