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陸地生物

一隻黑熊上月闖入花蓮養蜂場,受困陷阱獲救。 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一隻黑熊上月闖入花蓮養蜂場,受困陷阱獲救。 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台灣黑熊近來愈來愈接近人類活動區域,專家分析,與黑熊族群數量增加有關係,黑熊冒險到海拔較低處覓食,被發現機率增加,但熊不會久留,不必太慌張,應該要加強教育緊鄰黑熊棲地的居民,如何面對熊出沒,避免人熊衝突。

閱讀更多:日本熊出沒危機!人熊緩衝帶消失、熊活動範圍擴大 超大量熊出沒大城市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姜博仁受林保署花蓮分署委託,近年在花蓮卓溪鄉調查黑熊生態,發現黑熊出現機率確實愈來愈多,且在卓溪淺山聚落附近曾記錄到母熊帶小熊、成年公熊,研判黑熊在此處已有穩定活動。

姜博仁表示,過去遇到黑熊的季節以春、夏天為主,但去年秋天至今,已發生幾起黑熊闖入雞舍、到梅醋工坊、或是到養蜂人家翻蜂箱,推測是族群數量增加致往外擴散外,也可能與去年秋天颱風侵襲對卓溪山區造成破壞,中海拔殼斗科等植物果實被打落、結果率降低,黑熊食源減少,必須四處找食物,才冒險到較低海拔處覓食。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表示,有熊出沒不用太慌張,因為熊不會久留,一旦熊發現環境不合適,通常會再趕快回到林子裡。所以這些緊鄰有熊分布的地區,應該要加強教育宣導,讓民眾應該要知道遇到怎麼處理,不要因為害怕造成傷害,例如民眾遇到熊出沒,要趕緊通報相關單位來做記錄管理,讓單位及時監測。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黑熊找尋食物的同時也是「機會主義者」,哪裡有食物就往哪裡去,近幾年卓溪族群穩定外擴,活動範圍靠近人類也是趨勢;花蓮瑞穗以南都是台灣黑熊可能出現的區域,民眾應妥善管理戶外食物,避免吸引黑熊覓食。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綠能也有價格戰?中國製風機成本僅歐洲同業的1/3 大廠也難敵

綠能也有價格戰?中國製風機成本僅歐洲同業的1/3 大廠也難敵

Hour of  AI  in Taiwan史上最大的全球AI學習活動

Hour of AI in Taiwan史上最大的全球AI學習活動

被忽視的獸醫...高流動率、輿論壓力、人道標準高 公職獸醫成政策下的犧牲品

被忽視的獸醫...高流動率、輿論壓力、人道標準高 公職獸醫成政策下的犧牲品

川普重整能源部!優先石油核能 取代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

川普重整能源部!優先石油核能 取代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

最新文章

被忽視的獸醫...高流動率、輿論壓力、人道標準高 公職獸醫成政策下的犧牲品

被忽視的獸醫...高流動率、輿論壓力、人道標準高 公職獸醫成政策下的犧牲品

彰化再傳石虎路殺...今年來第7隻、2年來第14隻

彰化再傳石虎路殺...今年來第7隻、2年來第14隻

要看趁現在!台北動物園喜迎6隻大紅鶴寶寶 一睹灰褐色毛絨模樣

要看趁現在!台北動物園喜迎6隻大紅鶴寶寶 一睹灰褐色毛絨模樣

日本年吃6.1萬噸鰻魚!其中近3/4靠進口 傳統美食成全球保育辯論焦點

日本年吃6.1萬噸鰻魚!其中近3/4靠進口 傳統美食成全球保育辯論焦點

龜剛欸?蓮池潭烏龜池改建生態島 設計卻違背需求、烏龜爬不上去

龜剛欸?蓮池潭烏龜池改建生態島 設計卻違背需求、烏龜爬不上去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